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甲午战争 大东沟海战 清军阵型考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漏。”[104]

锅炉内空间狭小,很难容许进行彻底的清扫维护,唯一作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更换锅炉。北洋海军战前曾多次提出更换锅炉的计划,但最终未能实施。[105]

民国三年,海军部曾有一份涉及更换锅炉、水管的呈文,从中的描述可见锅炉老旧对舰艇航行能力的影响。其称当时海军的一些艘军舰,“按各国军舰配设此项锅炉,其水管例供五、六年之用,逾此时期即失航海能力。查四‘江’、六‘楚’及四‘湖’等十四舰艇均于前清光绪三十一、二年间造成,约届八年,其水管已逾例用之期。内有数舰目下不能远行,只可缓进,职是之故。又‘建安’、‘建威’两舰下水已达十年,其水管虽于数年前均已配换,而该舰原设锅炉四座,每舰仅换两座,其未换之锅炉各两座亦已不堪使用。又,‘飞鹰’已换之锅

炉四座,亦已渐形损伤……各舰已难全力行驶……复经数月巡防,不免渗漏愈甚,若不及今急筹购配,延时愈多,航海之力愈减,倘一旦十数舰艇尽失航行能力,则修费不免更大。”[106]这份呈文中提到的舰只,无论是舰龄之老旧,还是平时远航使用的强度,都不如北洋海军,却已经到了这样的境地,由此可以想见1894年北洋海军参战舰只的动力状况会是什么样子。

动力系统的严重老化,致使舰只航速下降,在讲究编队航行的阵型中,编队航速能达到多少,取决于编队内航速最慢的一艘军舰,一旦有一艘军舰拖后腿,整个编队的航速就无法提升,更不用说几乎每艘军舰都存在动力问题了。

(2)燃煤

蒸汽时代影响军舰航速的另外一项重要的原因是燃煤,优质的燃煤能够燃烧得更为充分,热效能更高,使锅炉内的水汽化效果更好,也影响着锅炉的蒸汽输出效能。但是锅炉老旧的北洋海军,在燃煤方面也遇到了重大问题。

北洋海军的燃煤照例由开平矿务局供应,开平机械开采煤矿后,产煤也分为上、中、下三种,上等优质煤“烟少火白,为他国所罕有”,[107]主要出产自开平煤矿的第五层开采工作面,又称五槽煤,向来是供应北洋海军的军用煤,“五槽煤质甚佳,现在天津东西两机器局、兵商各火轮船概行烧用,即不擁滞,又不缺销。”[108]

然而自1893年醇亲王府家奴出身的张翼接管开平煤矿后,情况发生了巨变。1894年7月30日,即丰岛海战爆发后未久,战局紧迫时,很少与煤矿交涉质量问题的丁汝昌突然致信开平煤矿总办张翼,表示极度的不满。原因是开平煤矿运来的燃煤“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壮汽力,兼碍锅炉。虽在常时,以供兵轮且不堪用,况行军

备战之时乎?”,丁汝昌愤怒地质问“系台从未招呼,抑经管人专留此种塞责海军乎?包煤专备行军之需,若尽罗劣充数,实难为恃,关系之重,岂复堪思!”,表示“自此续运,再为散碎,一面仍遣运回,一面电请相帅核办。幸勿怪言之不先也。”[109]

从信中的描述看,运给北洋海军的燃煤应当属于“渣滓甚大,局船两项概不买用……贬价招徕,尚无买主”,开平煤矿积存很多的八槽劣质煤。[110]

可是,丁汝昌的质问并未得到什么积极的回应,先是张翼提议海军如果需要块煤的话,可以自己在威海从运到的碎煤里捡选,[111]而一直到1894年9月12日,即北洋海军从威海出发前往旅顺,以为执行大东沟护航任务预作准备的当天,[112]在丁汝昌致张翼的信中,仍能看到燃煤问题根本没有解决,“迩来续运之煤仍多散碎,实非真正五槽……俟后若仍依旧塞责,定以原船装回,次始得分明,届时幸勿责置交谊于不问也。”[113]

使用这样的煤,即使是全新的锅炉,也难输出最大功率,更不用说北洋海军参战军舰那些接近报废的锅炉了。而且这种劣质碎煤,会进一步折损锅炉的寿命。

极为讽刺的是,就在张翼出任开平煤矿总办后,煤矿外销业务出现了增长势头,1893年“是年分付股息10.5%”,[114]供给清政府官方使用的燃煤,在开平煤矿出产煤中的比重则出现下跌,1893年为37.25%,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却下降至36.97%。同时当年为慈禧太后万寿盛典报效,“负责矿务局的四位道台上奏,以董事会和古董名义‘报销’银三万两。朝廷和李中堂都褒奖他们‘忠义可嘉’。”[115]

参战军舰舰龄老旧,锅炉接近报废,又用着劣质煤的北洋舰队,能够实现7节的编队航速已然是奇迹。但这种奇迹在血火搏杀的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实在是太慢了,从战斗发起的那一刻开始,已经注定了北洋舰队的乱战战术根本不可能得到发挥。这也就是北洋海军采用夹缝雁行阵失利的根层原因所在。

2、日本舰队的机动力

除去北洋海军自身的航速原因外,日本联合舰队部分军舰机动力过强,更是为北洋海军乱战战术实施的可能性蒙上一层阴影。

日本联合舰队参加黄海海战的军舰共计12艘,除代用巡洋舰“西京丸”和炮舰“赤城”排列在非战斗序列外,其余10艘军舰分为本队和第一游击队两个前后相接的纵队。

构成第一游击队的4艘巡洋舰,其中“吉野”、“秋津洲”2舰分别是1893、1894年造成的崭新军舰,设计

航速分别达到22.5节和19节,“浪速”、“高千穗”则是1886年建成的老舰,设计航速是18节。根据日方档案,“浪速”于战前1894年6月14日采用自然通风,测得最大航速为16.3节,“高千穗”于战前1892年7月自然通风状态下,测得最大航速为15.5节,较新造时的设计航速已有衰减。“吉野”于战前1893年7月24日公试时测得最大航速23.03节,超出设计航速。“秋津洲”于战前1894年6月17日自然通风状态下,测得最大

16.7节。[116]以编队中航速最慢的军舰为标准,第一游击队的最大编队航速可以达到15.5节,大东沟海战实战中,为了尽可能快地运动到北洋舰队右翼,避免遭到北洋舰队的乱战冲撞,日本第一游击队就跑出了接近编队极限航速的14节高航速。[117]这种航速,是北洋舰队完全望尘莫及的。

构成日本本队的6艘军舰情况较为复杂,旗舰“松岛”和同型舰“严岛”是1891年在法国建成的新舰,设计航速16节,同型的另外一艘军舰“桥立”则是1894年当年问世的崭新产品。巡洋舰“千代田”也是1890年建成的新舰,设计航速19节。本队剩余的2艘“扶桑”和“比睿”则是老旧军舰,都是1878年的老舰,设计航速也都是13节。在黄海大东沟海战前的测试中,“松岛”、“严岛”、“桥立”3舰因为动力系统从设计时就存在缺陷,实际航速衰减非常严重,分别只有10.25、11.64、11.05节。日本购自英国的“千代田”舰也是同样问题,军舰上安装的竟然是鱼雷艇使用的汽车式锅炉,航速衰减得很严重,1894年1月测试只跑出了11.5节的最高航速。除了4艘因为设计问题造成航速滞后的新军舰外,2艘老军舰和北洋海军的老舰一样,也存在无法回避的航速衰减,1894年7月31日老军舰“扶桑”测得最高航速为10.05节,“比睿”在6月27日测得最高航速为10.42节。[118]计算到编队航速时,日本联合舰队本队编队的最高航速只有10.05节,与北洋海军的编队航速实际相差不大。

正因为本队编队航速缓慢,双方接近阶段,日本联合舰队整体的编队航速只有8节。第一游击队提速到14节编队航速后,便与本队之间形成了一个较大的空隙。日本联合舰队本队为了保持与北洋舰队的距离,下令编队航速提高至10节极限航速,向左侧方向机动,结果“扶桑”、“比睿”2舰未能加速到10节,落后于本队前4艘军舰,遭到北洋海军冲击。

由此可见,在敌我双方航速相近的情况下,北洋海军的乱战战术还是有成功实施的可能的。但是日本联合舰队中的快速军舰,尤其是分出了第一游击队,利用其几乎是北洋海军编队航速一倍的高航速,始终保持与北洋海军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战,将战斗形态锁定在其占有完全优势的中距离交火上。

利用这种机动力上的差距,日本联合舰队构筑起了一道北洋海军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在技术对抗特征鲜明的近代化海战中,这种技术上的巨大差距,即使有再高的士气、训练素质、指挥能力,也都无法将其抵消的。

(四)小结

由本节分析可以得知,从阵型战术角度看,黄海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海军的夹缝雁行阵之所以失利,在于其根本未能发挥这种阵型的本意,即乱战战术。而乱战战术没有能够发起的根层原因,是中日两国军舰航速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使北洋海军根本没有可能在最佳的乱战发起时段和阵位,接近日本联合舰队。从而航速缓慢的北洋舰队,陷入被航速快捷的日本联合舰队绕攻的境地。

但是北洋海军在大东沟海战中,采用夹缝雁行阵结果失败的情况,并不能用来作为这种阵型优劣的评判依据。因为任何一种阵型都不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都有其实施的条件和基础,脱离自身赖以建立的条件和基础,再优秀的阵型也不会得到其设计的效果。北洋海军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的遭遇,正是这一道理的例证。海战中,由于不具备乱战战术发动的条件,夹缝雁行阵非但没有得到发起乱战的机会,反而堕入了最为忌讳的劣势局面。“单梯阵中凸梯阵(后翼单梯阵)是常见的追击阵型,必须以其凸出的角点为基准,保持对向敌舰的态势,以防两翼弱点被敌攻击。但,由此要求我舰队机动力极强,是为该阵型最不容易实施的地方。”[119]

犹如围棋中的开局布阵一样,海军战术中的各种阵型都是相生相克的,很难断言谁是谁非。每种阵型的设计,都以尽量能取胜为最终目的,但是具体运用时,能否实现设计初衷,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左右。不考虑这些阵型背后的因素,不去了解海军阵型、战术的真意,而一味的根据海战实战中的胜负结果,批驳战败者的阵型,夸扬战胜者的阵型,说北洋海军不应该采用横队,应该采用纵队,属于典型的谬误。试想,倘若北洋海军真的以一些研究者所支出的招数,排列成纵队作战,这个编队航速缓慢的纵队,一旦被日本联合舰队纵队穿插分割包围,又会落得怎样的结果?

因而讨论大东沟海战北洋海军的阵型问题时,并不能简单的说某种阵型存在致命的错误,或者说是称选错了阵型。探讨北洋海军所选阵型的真意是什么,以及这种阵型为什么在大东沟海战中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再现利萨海战时的情景,才是大东沟海战阵型战术研究中真正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结论及深思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面对成纵队而来的日本联合舰队,北洋海军选取了夹缝雁行阵,意图

以当时世界海军界普遍推崇的主流战术——乱战战术,多点突破日本舰队,将战局引入对己方有利的近距离混战。然而,受己方舰只舰龄老,航速慢的制约,北洋海军未能在最佳的阵位和时段贴近日本联合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则发挥航速高,机动力突出的优势,始终保持与北洋海军的间距,避免进入乱战,拖着北洋海军进行有利于日本舰队的中距离火炮对射。最终,北洋海军陷入欲攻不得,欲守而所采又不是守势阵型,火力密度也弱于日军的境地,在海战中战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