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答案+作文习作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含

答案+作文习作

1.课外阅读。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A】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B】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 )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中画横线句子【B】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句子【A】是一个________句,作用是________。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 【答案】 (1)但是;无论 (2)比喻;强壮有力 (3)过渡句;承上启下

(4)一是动作迅速;二是心理战术;三是躲在暗处,出其不意。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第一空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故选“……但是……”;第二空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

(2)把“螳螂的大腿”比作“镰刀”是比喻,写出了螳螂大腿的强壮有力。 (3)这个句子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下面的内容,是过渡句。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但是;无论 (2)比喻、强壮有力

(3)过渡句、承上启下

(4)一是动作迅速;二是心理战术;三是躲在暗处,出其不意。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课内阅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________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________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者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不去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1)给画线字注音。

蓄________须 签________订 纠缠________ 斩钉截________铁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下面的材料是不是《梅兰芳蓄须》中的主要内容?请用“正确”“错误”表示。

A.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蓄起了胡须。________

B.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________

C.梅兰芳为了安全,逃到了香港,还是不演戏。________

D.梅兰芳忍痛卖掉了北京的房子,也不演戏。________ E.敌人的军医给梅兰芳治病。 ________

F.梅兰芳为了不给敌人演戏,情愿打针发高烧。________

(4)“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这句话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

(5)大家为什么愿意站着看,仅仅是因为梅先生演得好吗?用原文的话回答。

(6)短文中的哪句话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中心?请抄写下来。 【答案】 (1)xù;qiān;chán;jié (2)无论;都

(3)正确;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4)略

(5)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6)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解析】【分析】(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都……”;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5)、(6)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xù、qiān、chán、jié (2)无论;都

(3)正确、正确、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4)略

(5)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6)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夏夜繁星(节选)

从前有一种小楷笔,浅黄的竹管上,贴着细致的红纸标签,上面写着“一天星斗(换 焕)文章”。

真是绝佳的诗句!不知那些文雅的中国前辈是何处得来的灵感,“一天星斗”确实是文章的前奏。

________没有那(署 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________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夏天的夜色来得迟。黄昏拖着长长的裙裾,舒舒展展地踱步,把一天的(署 暑)气细心地收敛,然后才慢慢地隐去。

星星不等黄昏(退 褪)尽,就开始在淡灰的天空中一个一个地出现。起初,你会说,上面只出了一个星。但你立刻看见不远还有一个,而且另一边还有一个。不止一个,而是三个。不止三个,而是很多个。

星星就是这么喜欢调笑的小精灵,闪着亮眼,躲在你明明看不见的地方,却打赌说它早就在那里,是你没有看见。使你不服气,(辩 辨)说它一定刚刚并没有在那里。它却只是对你顽皮地眨眼,不由你不对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怀疑。

要说也是,我们对细碎的东西常常不会给予准确的注意,何况是星,那么一大把的被造物者任意一撒。它们除了平面上的,还有从深深远远的地方透过来的。在夏夜数过繁星的人都早已发现,天不是一张幕,它是一片广远的、深不可测的空间,那空间里,布满着星群。

(1)从文章括号中选择正确的字。

(换 焕)________文章 (署 暑)________气 (退 褪)________尽 (辩 辨)________说

(2)下列对“一天星斗焕文章”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天星斗都成为文章的点缀。 B. 表示文章写得好。

C. 文章就像满天的星斗那样光亮、鲜明。 D. 形容一个人的文章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3)在文中横线中填写关联词,并用关联词造句。

________没有那(署 暑)气全消、凉风渐起的夏夜,人们________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细数那满天的繁星,去为它们编故事、写神话了。

造句:________。

(4)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修辞手法来描写星星?

(5)展开想象,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星空。 【答案】 (1)焕;暑;褪;辩 (2)C

(3)如果;就;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取得好的成绩

(4)文章第六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作者抒发感情,同时让读者感到亲切,易受感染。作者赋予了星星生命的活力,使星星活跃起来,对星星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

(5)星星像顽皮的孩子,稚气地注视着大地,仿佛用那明亮的眼睛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