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发课堂活力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发课堂活力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激发课堂活力

作者:张一礼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09期

摘 要:数学教学最为基本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夸美纽斯(1597-1670),至今为止拥有近300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已经被社会普遍认可和接受,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所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参与能力;课堂活力;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就是教学观念的先进与否,教学观念先进可以直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主要影响因素就是数学教材的完善与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先进与否,然而最为根本的因素则是学生,尤其是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和求知欲。 一、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其课堂参与意识 1.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与学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育工作者除了在教材、教学方法上下工夫之外,还必须多在学生身上下工夫。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智处于成长阶段,并不成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上的45分钟,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集中力,是教师必须注意的课题,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寻求真理的内部动力。所谓学习兴趣就是使学生自主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迅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感观刺激激发求知欲;或者在课堂上建立奖励模式,通过寻找学生的发光点来鼓励学生学习;或者利用数学本身的数字美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注意力,促进其学习成绩的提高。 2.转变师生的课堂角色,增强交流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45分钟的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往往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述,几乎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力,师生处于零交流的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真正地内化知识,也无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必须转变课堂角色,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知识的讲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学生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接受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

3.于课前、课中、课后,激发其参与性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