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马继刚 陈敬贵 2005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呼唤创新型大学,呼唤创新型人才。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来能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就必须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四川大学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 创新型人才放在重要的位臵,形成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分类指导、个性培养、注重创新、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原则。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具有川大风格和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密切协调和有机整合。四川大学始终重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在课程、师资、学生、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我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

(一)构建“三个平台”的课程框架,通过课程结构改革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具有时代意义的课程体系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四川大学在2000年课程体系改革基础上,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加强基础课程建设,加强

第 1 页 共 11 页

选修课程比重,加强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设臵,将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确定为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教育三个平台。

素质教育平台由国家统一课程和校级平台课程组成,包括“两课”军事、外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中国传统文化等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获得的训练和技能;专业教育平台按照一级学科开设必要的共同核心课程的基本思路,由若干大类平台课程、学院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组成;个性教育平台由任意选修课程组成,包括建议(专业)选修课、跨专业选修课、素质教育选修课和其他认可的创新学分课程组成。其中前两个平台主要为必修课程,约占整个课程体系的70%,第三个平台为任意选修课,约占30%。

与重构前的课程体系相比,其一,新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了四川大学多学科的优势,突出加强对自然科学类、工程与应用技术类和医学类学生的人文教育,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的科学教育,强化通识教育,促进文理渗透;其二,整合学科基础课程,将相近专业按学科大类设臵为校级或学院平台课程,改变了以往各专业自行设臵课程的做法,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要求。目前已有数学学院、化学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实现了按大类招生和培养;其三,任意选修课程占整个课程体系比例由过去10%提高到30%以上,同时将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大学英语课程为3个层次,大学数学为4个层次,大学物理为5个层次,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不同层次的课程学习,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

第 2 页 共 11 页

空间;其四,任意选修课设臵了建议(专业)选修课,改变了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的盲目性,保证了专业教育的科学性。

(二)加强本科教学名师队伍建设,实现本科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

高等学校的知名教授能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名师为本科生授课,有利于学生扎实的知识结构的建立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四川大学加强以知名教授为核心、以优秀教师为骨干的教学队伍建设,采取激励政策,吸引博士生导师、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课程。目前我校的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名师每年都为本科生开设了基础课或学科群基础课。

同时,学校积极鼓励名教授承担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高水平的教学活动,需要长期研究、建设和积累。为了充分发挥知名教授的科研优势,以高水平的科研作为教学背景,促使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学校结合“985项目”实施,采取多项教改激励政策,鼓励大批名教授承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例如,课程主讲老师必须要承担所主持的课程建设,其中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改革、多媒体课件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

(三)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践和研究的参与,使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生成的过程,通过与自然、社会的互动,树立新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科学研究的品质。

一是通过实行课程学分与创新学分结合制,激励学生开展科研及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和科研及

第 3 页 共 11 页

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两种学分获取方式,特别是学生公开发表的作品、科研成果、发明创造、各类竞赛奖励或名次、社会实践成果等的成绩,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认定为创新学分作为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取8-10分竞赛或科研学分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强烈的激励作用。

二是资助学生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学校通过制定完善《关于做好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工作的意见》、《四川大学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四川大学学生创新基金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为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和创新活动搭建了良好平台。学校通过每年拨款50万元的四川大学创新基金,为“创新人才综合培养计划”开展的“星火”小科研活动和各学院自行开展的学生科研训练等活动提供资金保障,支持学生开展自拟题目或参与老师科研的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对特别优秀的学生直接进入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训练。这些学生通过参与老师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不但可学到如何做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还可培养严谨求实,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大学生早期介入科研,可使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培养顺利衔接起来,学生能迅速接触到学科前沿领域。

(三)积极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营造具有特色的文化环境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同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的。浓厚的学术氛围,一方面能使学生接受更多、更新的科技信息,

第 4 页 共 11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