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半稿)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仁怀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半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和人均收入水平低下,而经济停滞、收入低下的根源又在于资本稀缺和投资不足。因此,为摆脱贫困状态,实现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必须大幅提高投资比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打破资本形成不足这一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中,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低收入水平—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效率—低经济产出—低收入水平”的恶性循环过程,即纳克斯(Nurkse)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同样,如果在一国内部存在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那么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也可能因为投资不足而陷入类似的贫困陷阱,不断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我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经济改革进程,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体制、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在这一长达30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速高达9.9%,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由于收入分配不均,城乡之间以及城镇居民之间出现了贫富分化,形成了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农村贫困群体以及以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和半停产企业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和社会必须帮助这部分人摆脱贫困状态。但是,正如“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所揭示的,这些贫困人口或者低收入阶层在摆脱贫困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匮乏。

为了解决农村资金不足这一难题,政府常常注入政策性扶贫资金或者进行财政补贴。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以扶贫资金或者财政补贴等方式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这种方式不但成本高昂,而且常常偏离服务目标(大部分利益被富人或权势阶层所攫取,穷人从中得到的好处甚少)。鉴于此,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开始引进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小额信贷服务,希望这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我国贫困人口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与国外相比,我国小额信贷发展起步时间较晚。1994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河北省易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扶贫经济合作社”,正式拉开了中国小额信贷事业的帷幕。随后,一些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国际机构甚至个人陆续在我国开展各种形式的小额信贷项目。十几年以来,这些项目在扶贫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国际小额信贷的

快速发展相比却落后很多。这些小额信贷实践大都是以扶贫项目形式推进,操作方式停留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 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根本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2005 年,为了进一步促进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帮助解决三农、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央银行批准在山西、四川等5个省份成立7个“只贷不存”的民营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启了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次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出台政策,放宽中西部 6 个欠发达省份的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允许一批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村镇银行等微型金融组织开展小额信贷活动。2008 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又根据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扩大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范围,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遵循“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步骤,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已超过 1300多家。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近些年来,小额信贷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兴起反映了国际社会对过去金融扶贫方式的反思,认识到了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订规则,而不是直接去通过农业银行或发展银行去发放低息的贷款。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居住分散,农户人均耕地较少,非常适合小额信贷的发展。小额信贷应当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形式。

1.理论意义

根据三十多年的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实践经验表明,政府通过将财政资金先提供给正规金融机构,再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将资金间接性地补贴给农村金融市场,这种方法是不能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创新农村金融发展的新道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学者往往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促进金融机构明晰产权制度和调整治理结构的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供给的发展,以达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仅仅研究农村金融供给是片面的,事实上农村金融市场是由金融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农村金融的发展还需要考虑农户是否存在信贷需求、这种信贷需求规模以及其影响等因素1。

占相当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受到正规信贷约束比较严重,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是因为农户本身的信贷需求不足。实际上我国学者在研究农村金融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农村金融供给上,主要研究金融机构的部门重组、组织变革、制度改革上,虽然有涉及到农户信贷需求,但只是研究有资金需求且已经被满足的农户,忽略了有信贷需求却没有获得资金的农户。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农户信贷需求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对于对影响农户金融信贷需求的水平、特征等因素,农户金融信贷需求的内

1

何安耐等:《农村金融与发展—综合分析、案例调查与培训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页。

涵、分类以及农户信贷需求变化对农户金融信贷约束的影响还缺乏比较深入的研究。

2. 现实意义

首先,小额信贷融资可以完善农村金融制度。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户资金需求与现有的金融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户信贷融资是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农户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今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富足,但农户信贷融资困难,致使农村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外流。如何缓解农户和信贷机构贷款和放款两难的困境是现在农村金融改革关注的问题。

其次,缓解农户资金紧张的困局。储蓄存款是农户消费支出的首要来源,当存款不足以平衡消费支出时,农户不得不通过外部融资的形式满足资金需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外部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农户只能通过单一的信贷方式获得资金。如今,农户信贷融资的来源主要有正规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对于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的资金需求,农村非正规的金融组织和农户的亲朋好友的也是农户偏爱的融资方式。虽然信贷融资的资金提供者比较多,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抵押物品,贷款困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广大农户。

最后,小额信贷融资可以改善“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相对于工业经济的迅猛快速的发展,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不尽人意,再加上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分布区域分布广散等问题无疑是雪上加霜,致使我国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水平不高、农村经济跟不上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根据调查数据(图1-1)表明,1995年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283元,相比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7.7元,相差了2705.3元;而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到14833元,这一问题日益严峻。因此,中央财政将新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拨款的重点项目,然而财政能力有限,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小额信贷融资可以将庞大的资金引导入农村市场,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图 1-1 1995年-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变化趋势(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

1.3 文献综述 1.3.1国内研究动态

农村金融与农户融资问题是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我国的经济学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难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实证调查研究的重点放在农村金融资金供给和农户资金需求,这种金融缺口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最为主要的表现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非均衡形势,使我国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影响(宋磊和李俊丽,2006)2。目前我国许多知名学者为了研究农村金融在全国各个地区对农户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方式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的内容比较全面、涵盖的区域比较广泛,并极具代表性,包括各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农户的正规融资方式和非正规的融资方式。根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农村依然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并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一资金缺口还在逐年增大(田力,2004)3。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使得投资者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至其他产业,影响了农村投资规模,减少了农业资本积累,加重了资金缺口的

2

宋磊、李俊丽:《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市场非均衡态势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安市农户信贷供求现状的》,《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7期。 3

田力:《中国农村金融融量问题研究》,《金融研究》,2004年第3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