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制度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护理工作制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护理工作制度

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护理部设专人分管质量管理,护理部下设护理质控组,专人负责全院护理质量控制。

2、建立健全全院三级护理质控网络,三级质控由护理部主任及科护士长、护士长组成,二级质控由科护士长及护士长组成,一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护理各项目管理组由科护士长和护士长组成。

3、 加强对护理人员质量管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使每个护士明确各项工作质量标准,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参加质量管理活动。

4、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部组织质控人员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质控工作的各个环节,修订完善质量考评细则和实施方案。

5、 护士长对病区护理质量把关,每天查房至少四次(晨会交班前,中午下班前,下午上班后、下午下班前)以上,掌握病区动态和危重病人情况。每周夜查房一次。

6、 三级护理质量检查每季度一次,二级护理质量检查每月一次,一级护理质量检查每半个月一次,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并限期改正。

7、 护理部组织质控组成员每月随机抽查,针对问题检查,并将每月检查情况汇总,检查结果向各病房护士长反馈和呈报信息科。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反馈,每年进行一次质量管理分析研讨会。

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

1、 每周进行二次的护士长夜查房,科护士长、护士长不定期进行夜查房。 2、 查房内容可根据近期护理质量高低和有关要求进行,如:①查岗②查仪表;③查重病护理:④查交接班程序:⑤查病区整洁和安静;⑥查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情况;⑦查病历车上锁及病历清点。

3、 查房方式和内容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更,由护理部统一布置。 4、 护士长夜查房是代表护理部履行职责,协助解决各科护理问题和抢救危重病人。

5、 认真做好夜查房情况记录,并向护理部主任报告。

三、护理会诊制度

1、 凡在护理业务、技术及其他方面遇有疑难,本科室(病区)难以解决时,可申请会诊。

2、 会诊前申请科室(病区)应做好各种资料准备,目的明确,会诊时报告病情及有关内容,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后认真组织实施会诊意见。

3、 病区会诊:由病区护士提出申请,病区护士长召集有关人员参加。 4、 科间会诊:由病区护士长提出申请,填写会诊单,经科护士长同意或直接送被邀科室(病区)。被邀科室(病区)的护士长或主管护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会诊一般要求在两天内完成,会诊由护士长主持,科护士长及病区有关人员参加,责任护士书写会诊记录。

5、 院内会诊:由病区护士长提出申请,填写会诊单,经科护士长,护理部同意后送被邀科室(病区),并确定会诊时间,被邀科室(病区)派出有丰富经验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或护士长参加。会诊由申请病区护士长主持,护理部工作人员,科护士长及相关人员参加,详细记录会诊意见,应邀会诊护士填写会诊记录。

6、 院外会诊:由科护士长或病区护士长提出申请,填写会诊单,经护理部同意,会诊单经护理部盖章发往被邀医院护理部。会诊由科护士长或病区护士长主持,护理部工作人员、科护士长及病区有关人员参加,应邀会诊护士书写会诊记录。

7、 紧急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双方及时做好记录。

四、护理查房制度

1、 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部工作人员、本科的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和查房病区护士参加。

2、 科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本科各病区护士长及查房病区护士参加。 3、 护士长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本病区护士参加。

4、 科护士长及护士长参加本科主任查房,了解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并督促实施整改措施。

5、 查房前病区护士或护士长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如查病例,应了解病人一般情况,主要病史、诊断、目前病人身体、心理及社会状况,异常辅助检查结果、目前主要护理问题、并发症的预防、健康教育的内容等,护士报告上述情况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护长根据病情分析,做出肯定性的指示。 6、 护理查房内容: (1)护理部查房:①岗位责任制及有关制度的落实;②检查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的办法;③护理新技术的开展情况。

(2)科护士长查房:①岗位责任制及有关制度的落实;②检查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的办法;③护理新技术的开展情况。

(3)护士长查房:①查要解决的护理疑难病例,了解护理程序的运用,针对护士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病情,指导护理人员解决护理疑难问题; ②基础护理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③护理新技术的开展情况 ;④检查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或解决的办法。

五、护患沟通、告知制度

1、 患者在就诊住院过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情发展的不同的阶段选择恰当的沟通方式和相关内容与患者进行沟通。 2、 病房接诊护士在接收患者入院时,应与患者或家属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入院须知、病房环境、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并安慰患者。

3、 住院期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尊医嘱按照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作相应的健康教育。

4、 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前,向患者讲解该项目的目的、必要性、程序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5、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性道歉,取得患者谅解。

6、 患者出院时,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患者出院医瞩、出院后注意事项、随诊的时间、带管道或有造口的病人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护理的方法。 7、 定期召开工休会,并记录。

8、 必要时将沟通的内容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如入院时的沟通;术前沟通;特殊检查及治疗的配合;出院指导等。

六、安全管理制度

1、加强对护士执业资格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为患者安全护理服务提供保障。

2、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节假日期间,护士长应定期巡查病房。护士长排班合理,各班次护理人员老、中、青搭配。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保障病人的治疗护理安全。 4、遵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特殊治疗、检查均需履行告知程序, 5、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6、对专科开展的新项目及新技术应及时制定护理常规,以使护理人员能够遵照执行。

7、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8、各类药品放置有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9、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10、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1、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于术、特殊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2、病历管理:病历车上锁,病历齐全,每班进行交接班并有清点记录及签名

13、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4、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伤害。 15、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护士职业防护。 16、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病室通道要通畅,病房环境布置、设置设施应考虑病人的安全,病房内禁止吸烟、使用电炉、蜡烛及点燃明火,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七、护理风险(管道脱落、跌倒、坠床)防范管理制度

1、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将患者管道脱落、跌倒、坠床防范管理纳入护理风险管理范畴,严格执行病人发生管道脱落、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提高全院护士防范意识。

2、病人住期间应及时评估患者有无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做好各类管道的检查及效果评估。

3、对高危病人重点防护:意识不清、燥动不安、年老体弱、偏瘫患者应加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并有家属陪伴。

4、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各种管道使用目的及注意事项;各类管道标识清楚,记录并做好交接班。

5、各类管道根据目的不同,妥善安置,长短适宜,管道有效使用,不妨碍患者活动。

6、经常巡视病人,为具有管道脱落、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提供及时的护理服务。

7、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对床上活动的病人嘱其活动时小心,必要时护士给予协助;告知病人勿做突然体位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而昏厥,教会患者如有不适,及时使用信号灯。

8、维持病室环境安全,保持地面清洁干燥、病区通道通畅和足够的照明,病区其它设施安全性及功能完好。

9、一旦发生跌倒、坠床,护士及时赶到现场,与医生一起及时积极处理,认真记录患者跌倒的经过及抢救处理过程;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八、压疮登记(预报)制度

1、各护理单元应建立压疮登记(预报)登记本。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