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微生物习题+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

质配: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相接触,细胞质及内含物融合在一起,但染色体数目仍为单倍体。 核配:质配后双核细胞中的两个核融合,产生出二倍体的接合子核,染色数目是双倍的。

减数分裂:双倍体核进行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

11.

(1)细菌的个体形态:单细胞球状、杆状或螺旋状

菌落形态:圆形或不规则,边缘光滑,或不整齐;大小不一,表面光滑或皱褶;颜色不一,常见颜色为灰白色、乳白色,湿润粘稠。

(2)放线菌的个体形态:呈分枝丝状体,宽度与细菌相似,为无隔膜多核菌丝,在固体基质上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之分。

菌落形态:呈干燥细致的粉末状或茸毛状,与培养基结合较紧。

(3)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或形成假菌丝,个体比细菌大。

菌落形态:颇似细菌菌落,但比细菌菌落大而且厚,湿润粘稠;多为乳白色;一般圆形;表面光滑

(4)霉菌的个体形态:呈分枝丝状,分枝丝状体与放线菌比较,菌丝宽度比放线菌大;有有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之分;与细菌比较,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之分。

菌落形态:表面呈绒毛状或棉絮状,如呈粉末状者则不及放线菌细腻致密,在固体基质上也有则差异显著。 12.

比较项目 真菌 细菌 细胞形态 多细胞,有分枝的菌丝 单细胞 细胞大小 大 小 细胞核 真核结构 原核结构 核糖体 多为80S 为70S 细胞器 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无细胞器 细胞壁成分 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 肽聚糖 代谢 异养型 异养型、自养型 生长pH 偏酸性 中性偏碱 繁殖方式 芽殖、裂殖,产生有性和无性孢子 裂殖 菌落 大,表面呈绒毛状,絮状等 小,形状多样,表面光滑获皱褶。 对多烯类抗生素,灰黄霉素敏感,对抗生素敏感性 与真菌相反 对青霉素、链霉素等不敏感 13.

比较项目 酵母菌 丝状真菌 营养体 单细胞或假菌丝 多细胞,菌丝体; 细胞壁成分 葡聚糖或甘露聚糖 几丁质或纤维素; 产生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无性繁殖 芽殖或裂殖 囊孢子,游动孢子等; 由两个性别不同的体细胞结由菌丝分化成性器官,结合后合后产生,没性器官的分化,有性生殖 产生接合孢子囊,子囊果,担不形成子囊果和担子果,其内子果,产生有性孢子 子囊裸露单生 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菌落表面呈绒状、絮状、粉状菌落 与细菌菌落相似;菌落小; 等;菌落大

病毒与亚病毒

一、选择题

1-5 BBBBA; 6-10 BCAB; 11-15 ACACC 二、判断题

1-5 TTFFT; 6-10 FTFFT; 11-15 TTTT 三、填空题

1. 变性失活,脂类,甲醛

2. 自发裂解,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

3. 原噬菌体(DNA),溶源,免疫性、复愈性、自发裂解、诱变裂解、形成新的代谢产物 4.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杆状,ssRNA

尾鞘收缩,核酸(DNA)

观察菌苔是否能出现透明空斑,检查细菌液体培养物是否变清 DNA,RNA,RNA,DNA

细胞,细菌过滤器,活细胞

蛋白质,核酸,核衣壳,壳体,脂类,脂蛋白 细胞核内,细胞质中,细胞核内

核酸类型及结构,核壳体的形态,有无包膜,大小 新陈代谢,复制,寄主细胞,寄生 立体对称排列,螺旋对称 蛋白质,核酸

核酸复制,潜伏期,裂解期(突破期),平稳期(最大量期) DNA转录,mRNA

游离态,整合态,营养态

羊骚痒症,只有侵染性蛋白质 细胞生物,遗传,合成,复制 辅助病毒,RNA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四、名词解释

1. 在双层平板固体培养基上,释放出的噬菌体引起平板上的菌苔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

侵染裂解形成透明斑,称噬菌斑.

2. 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的病毒,具有一般病毒的特征。

3. 病毒: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于活细胞内的微生物,在细胞外具有

大分子特征,在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特征。

4. 含有温和噬菌体的寄主细胞称为溶源细胞,或叫细胞溶源化,溶源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以极低的

频率(10-6)发生自发裂解,在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处理后,会发生大量裂解。

5. 有些噬菌体在侵入细菌后,并不像烈性噬菌体那样立即大量复制繁殖,而是将它们的核酸整合在

寄主染色体上,同寄主细胞同步复制,并传给子代细胞,寄主细胞不裂解,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6. 噬菌体侵入细菌后,在细胞内进行复制,产生大量新的噬菌体粒子,并导致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7. 整合在溶源细胞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8. 是含有侵染性RNA分子,没有蛋白质外壳的一类植物病毒。

9.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噬菌斑数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用以测定噬菌体侵染和成熟病毒体释放

的时间间隔,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噬菌体粒子数量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10. 这一类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能以病毒自身的(+)RNA为模扳,合成(-)DNA,

再以(-)DNA为模板合成(+)DNA,(+)DNA可以作为模板转录mRNA后合成蛋白质。

五、问答题 1.

2.

(1)病毒的核心为核酸 (2)病毒的壳体为蛋白质 (3)病毒的包膜为脂类 3.

烈性噬菌体侵入寄主的过程如下:

(1)吸附:噬菌体与敏感的寄主细胞的特异性受点相结合,直至达到饱和吸附,设定噬菌体数量为N

(2)侵入: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中,壳体留在细胞外,表面看到的壳体数仍为N (3)核酸复制及生物合成:此阶段在细胞内进行,此阶段看不到噬菌体,称潜伏期 (4)粒子成熟:噬菌体粒子在细胞内组装完成。

(5)寄主细胞裂解:噬菌体大量释放出来,设此时噬菌体数为M,则M?N。 所释放出的病毒粒子如遇适当寄主,可立即进行吸附直至完成下次侵染循环。 4.

植物病毒种类繁多,绝大多数种子植物均能发生病毒病。但植物病毒有其共同的主要特点: (1)大多数植物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多为杆状,线状等

(2)植物病毒为寄生物,但专性不强,一种病毒往往能寄生于不同种属的植物上

(3)一种病毒引起不同植物患病时,其症状不同;混合感染时引起的症状与单独感染完全不同。

(4)植物病毒主要靠昆虫传播或伤口传染或通过胞间连丝传播。 5.

当温和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DNA会附着或整合在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随寄主细胞DNA的复制而复制,噬菌体蛋白质不合成,宿主细胞亦不裂解,形成的细胞(即溶源细胞)继续进行分裂繁殖,偶尔情况下,会以极低频率发生自发裂解或因外界因素诱发而裂解。 (1)溶源性是可遗传的

(2)可低频自发裂解或诱发裂解

(3)具有免疫性。即溶源性细菌细胞对其本身产生的噬菌体或外来同源噬菌体不敏感 (4)可以复愈

(5)可以合成特殊的代谢产物,如白喉杆菌被?噬菌体感染以后产生白喉毒素

微生物营养 一、选择题

1-5 DACCB; 6-10 ABCCD; 11-15 ACCDC 二、填空题

1. CO2,糖类,醇类,有机酸类

2. 氮气,硝态氮,铵态氮,有机氮化物 3. 光,CO2

4. 光,CO2,有机物,CO2 5. 氧化无机物,CO2

6. 氧化有机物,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

7. 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8. 基团转位.

9. NH3,CO2,化能自养型 10. 维生素,AA,碱基

11. 碳素,氮素,矿质元素,生长因素,水.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有机物,无机物,水. H2O,O2,CO2 氧气,H2S,CO2

主动输送,基团转位 单纯扩散,协助扩散. AA营养缺陷型.

维生素营养缺陷型. 碱基营养缺陷型.

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生长因素.

酶1,酶2,酶3,HPr.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有机营养型(异养型),无机营养型(自养型),光能营养型,化能营养型。 无机物,有机物,CO2,有机物

光能,CO2,,有机物,H2O,,有机物 0.63-0.99,5:1

病毒,立克次氏体,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活体培养 细胞膜,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P,S,K,Mg,Ca,Fe Mn,Mo,Co,Zn 高,7-13%

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糖,核苷,脂肪酸 糖,氨基酸,某些阳离子

真核微生物,氨基酸糖,维生素,无机盐 微生物分析法

组成细胞组分;生化反应溶剂;物质的吸收和分泌介质;调节细胞温度;维持细胞的膨压 构成细胞成分,调节渗透压、pH和Eh值,某些物质作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三、名词解释

1. 指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2. 以日光为能源,以CO2为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3. 通过以氧化无机物释放出的能量还原CO2成为细胞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4. 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将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合成新的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5. 只以适宜的有机化合物作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 6. 以CO2作唯一碳源,不需要有机养料的微生物。

7.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及碱基等。

8. 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时不需要载体参加,也不消耗代谢能量,而是顺营养物的浓度梯度由高

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

9. 营养物质在运进微生物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参与,需要消耗能量,并可以以逆营养物浓度梯度

进行运输的运输方式。这是微生物中存在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 四、问答题 1.

微生物生长需要碳素,氮素,矿质营养,生长因素等营养物质,其主要生理功能分别叙述如下: (1)碳素营养物质:主要用来构成细胞物质和(或)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常用糖类物质作C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