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 自考题集(课程命题老师提供的考试重点)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犯罪学 自考题集(课程命题老师提供的考试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当前国外犯罪预防理论的新动向有哪些? 答:(一)综合治理已经成为治理犯罪对策中的全球性共识(二)环境预防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三)公众参与、社区预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四)犯罪防治问题上的国际合作日益深入

5、家庭对犯罪的影响有哪些? 答:(一)残缺家庭对犯罪的影响(二)问题家庭对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科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影响(三)贫困家庭对犯罪的影响

6、简单说明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关系?答:1、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相互联系。(1)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总体目标和根本目的是一致的。(2)以往广义的犯罪预防包括了被害预防。2.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互有区别。(1)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在防范对象上侧重不同。

(2)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直接目的是不同的。(3)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的措施、方法及手段是不同的。3.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互相影响、互相转化。(1)有效的或恰当的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互相促进。(2)无效的或不恰当的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互相抵触,易导致消极的效果。

7、举例说明犯罪现象的相对性?答:犯罪的阶级性、社会性必然派生出犯罪的相对性。所谓犯罪的相对性,是指对某一行为的犯罪标定具有可变性。此时此地是犯罪行为,彼时彼地则可能不是犯罪行为;反之亦然。

1.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社会区域对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第一,犯罪具有阶级属性。第二,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国家的法律无不打上了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烙印,因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就导致了不同的犯罪观。2.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3.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互相影响、互相转化。(1)有效的或恰当的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互相促进。(2)无效的或不恰当的被害预防与犯罪预防互相抵触,易导致消极的效果。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 (1)认识犯罪

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 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研究法 5、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确定选题阶段 (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 (5)提出研究成果

6、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思想。 (1)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 (2)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

(3)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7、贝卡利亚认为有效的刑罚应具有哪几个原则? 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 8、菲力的犯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 9、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

10、犯罪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11、犯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 12、犯罪方式的特征是什么?

21

(1)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随着犯罪产生的过程而出现 (3)复杂多样性

(4)累积而非淘汰式发展

13、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的规律是什么?

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起伏率、消长率、辐射率三大规律 14、犯罪的起伏率表明什么问题? (1)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

(2)犯罪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依存性 (3)犯罪起伏具有潜伏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 15、犯罪的消长率表明什么问题?

(1)影响和制约犯罪率、发案率高低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即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它们构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始终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斗争结果表明,积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减少;消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增多。

(2)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既可能是原生的,也可能是由积极的主体事物中派生的。 (3)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互相转化。 16、研究犯罪人的意义。

(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

(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 (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践。 17、犯罪人的情感特征。 低级性、冲动性、多变性 18、犯罪行为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形式多样性、传染性、违规性、社会性、生物性 19、犯罪原因的特征。

因素的释能性,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 20、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1)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 (2)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预防的基础

(3)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据

(4)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 21、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 (1)犯罪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 (3)犯罪条件 (4)犯罪的相关因素 22、犯罪动力发生的原理。

惯性原理、加速度原理、内动力原理、引力原理 23、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法有哪些? (1)消除犯罪的内驱力是治本的措施

(2)消除犯罪的外诱力是消除犯罪内驱力的保障措施

(3)提高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质是遏制犯罪内驱力形成的基本方法

(4)加强社会控制,完善以法律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提高社会对犯罪控制力的重要手段 24、标签论。

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所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解释和认定。 25、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是规范冲突。社会存在两类文化规范的冲突:一类是随着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另一类是同一时期两种对立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 26、亚文化论。

亚文化论是指一种独立于社会上展主导地位的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 27、差异交往论。

人的犯罪行为是在交往的互动中习得的。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发生在与犯罪者关系密切的群体中。 28、挫折攻击论。

当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 29、社会解组论。

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30、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

22

(1)它不是自然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具有社会关系结构的规定性。它在犯罪发生过程中起必要作用。

(2)它是引起机动的刺激诱发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引力和助力。

(3)它是动态的、可变的和可调整的,受国家和社会政策的直接影响和左右。 (4)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与现实社会生活直接相关,尤其与社会心理、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密切相关。

31、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不良的认识观念、畸形的需要、不良的动机倾向、偏执变异的性格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

32、为什么说重型精神病人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和暴力危害行为? (1)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2)不能适应日常的生活与工作。 (3)人际沟通出现障碍。 (4)缺乏疾病意识

33、为什么说变态人格患者容易发生暴力行为?

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为人格偏离正常,社会道德感和义务感缺乏,自制能力较常人差。 34、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易被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引发犯罪人实施加害行为的诱因、条件和相关因素。 35、犯罪预测的作用。

(1)提供信息,为控制犯罪创造条件。

(2)为制定犯罪对策、采取防控措施提供预测根据。 (3)为犯罪预防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36、犯罪预测的特点。

现实性、示导性、结果的可变性、复杂性 37、犯罪预测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预测犯罪指数总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 (2)预测犯罪原因、条件的变化趋势 (3)预测犯罪结构的变化趋势 (4)预测犯罪手段的变化趋势

(5)预测犯罪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6)预测社会治理犯罪的能力 38、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有哪些?

可知性、系统性、连续性、类推性、因果性、矛盾可转化、可控性 39、犯罪预测的经验判断法主要有哪些?

(1)个人直观判断:相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比例推断法 (2)集体经验推断:意见交换法、意见测验法、意见汇总法 40、犯罪预防的原则有哪些?

可操作性、讲究效益、专门机关与群众结合、讲究科学、法制、打防并举,预防为主 41、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应抓的重点问题有哪些? (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 (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 (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 (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 42、如何开展“三抓三促”工作?

(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 (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 (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 43、三级犯罪预防理论。

犯罪预防必须从实际的犯罪和被害及想象的犯罪和被害方面着手,以公共卫生机构的防范和治疗传染疾病模式来设计犯罪预防的模式。 4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打击和防范并举,指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原则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 (4)“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是什么?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重要保证

23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形式和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发展

141、犯罪人的人际关系特征表现为?与同学、同伴、同事、朋友、兄弟姐妹等同辈人及后进者关系亲密,讲究哥们义气;与先进者关系淡薄、疏远。对群体和集体,则表现在偏爱落后群体,同其成员积极互动;疏远积极群体,甚至仇视、捣乱。对待长辈则多半冷漠,心存隔阂,感情疏远,情绪对立。

142、女性犯罪率低于男性的原因?一是男女两性生理、心理特征不同;二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社会活动范围较小,犯罪机遇和机会大大低于男性;三是社会不良因素浸染女性的机会较少。

143、犯罪人的智力特征?犯罪人认识和理解客观事物、运用知识与经验等解决问题的智能特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和判断力等。

144、犯罪人的意志特征?具有两极性,既为达到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的自觉性、坚定性、顽固性和为矫治恶习而表现出的非自觉性、脆弱性、易变性、良好意志的薄弱性和不良意志的坚定性等。

145、犯罪人的兴趣特征?庸俗低级,缺乏文雅高级性,寻求感官刺激。

146、犯罪人需要的特征?为个人需要无节制地膨胀,超出了个人所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所容许的程度,以否定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147、犯罪人的情感特征?低级性、冲动性、多变性。

148、犯罪人的人格特征?指犯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兴趣、观念等综合特征。 149、犯罪人的认知特征?认识能力低,对事物理解能力差,带有明显的片面性、表面性特征。

150、犯罪人的文化特征?一种是文化素质高的人,多实施智能犯罪。另一种是具有强烈反社会倾向和亚文化色彩,腐朽性、落后性异常突出,这就强化了他们的反社会人格。 151、犯罪人的道德观特点?道德水平低下,未充分接受道德教化和陶冶,缺乏道德认同、道德感和道德意识,没有道德观念,不能正确地运用道德指导其行为。

152、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确立市场经济后的犯罪状况?(1)社会转型犯罪数量大幅

度增长,社会损失严重。(2)权力资本化犯罪突出。(3)公有财产已成为掠夺的对象。(4)群体性犯罪增多。(5)犯罪组织活动公开化,一度控制着部分区域。(6)犯罪运作的市场化。(7)犯罪手段更加残忍,丧失人性。(8)犯罪人员初犯年龄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职业犯罪比重上升。当代中国犯罪还表现为:邪教犯罪发展,经济领域犯罪突出;犯罪活动方式由静态发展为动态;犯罪活动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性差异缩小等特征。

153、自1978年以来的20年间腐败呈现出的特征?第一,腐败案件数量增长速度快。第二,大案飙升。第三,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涉嫌腐败案件的比例增大。第四,群体腐败严重。

15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1956年-1965年是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是新中国社会治安的黄金时代,犯罪在整体上得到了遏制。这一时期,发案率低,群众的安全感高,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犯罪类型结构中,反革命犯罪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危害严重的犯罪下降,财产犯罪比重有所上升。犯罪成员中,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生的刑事犯罪分子与人民内部蜕化变质分子逐渐增多;阶级敌人、反动分子和敌对势力作案的相对减少,中老年犯罪逐渐减少。

155、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从总体上看是个整合的社会,表现为?第一,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整合,社会崇尚精神追求,国家的政治、文化理念,在单一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下得以强化。第二,社会与个人高度整和。第三,中央与地方的高度整合。

15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年是我国新旧制度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是人民政权的初创和巩固阶段,犯罪具有显著的政治性。在政治上,新生政权面临着旧势力的疯狂反扑。在经济领域中,新政权面临着旧势力的干扰与破坏。反动势力从政治、经济上的全面反扑,导致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1950年犯罪高峰的出现。从犯罪类型看,一是暴力性犯罪多。二是反革命破坏案件多。三是经济领域犯罪突出。从犯罪人员看,一是敌对分子多。二是成年人犯罪多。三是惯犯、累犯多。 157、现代社会犯罪与传统社会犯罪的量与质的不同?第一,犯罪数量的变化不同。犯罪发生的数量呈现急剧增长态势。第二,犯罪结构不同。在进入现代社会初期,传统的暴力犯罪与财产犯罪表现出同样的增长趋势。第三,犯罪的组织形式不同,出现了国际性的有组织犯罪。第四,犯罪人员不同。青少年成为主体,女性和未成年人犯罪增多;上层社会人员犯罪增多;职业性和职务型犯罪增多。

158、犯罪的起源?犯罪不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

2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