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学系统设计考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1年教学系统设计考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9. 列举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CSCL)的几种主要形式。

(1)实时同地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2)非实时同地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3)实时远距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

(4)非实时远距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再略加说明)

10.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行为调空策略主要包括那些?

P146

1)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利用相关技术进行调控 3)做好课堂常规训练

11. 说出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以问题或项目、案例、分歧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通过设计“学习情景”、“学习资源”、“学习策略”、“认知工具”、“管理和帮助”而展开。问题、案例、项目、分歧的提出基于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和学习内容的分析,结束部分的教学评价是教学系统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

发现学习模式、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随机进入、启发式、自我反馈、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

12. 网络环境下场独立型学习者和场依存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特征表现在哪里?

场独立学习者具有很强的认知灵活性,对于超文本信息有很好的组织和分析能力,表现出对网络学习环境的较强的适应性。对于场独立学习者,适宜开展以学习者控制为主的个别化学

习方式和探究、发现学习,并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进行探究、发现和讨论等。而场依存学习者则对外界环境有强烈的依赖,喜欢并善于与人合作和交往,他们能够自如地解决熟悉的问题,但他们在新的环境中运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解决新的问题的迁移能力比较弱。场依存学习者适宜于基于事实的、教学材料有良好结构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有指导的结构化的学习方式。

13. 列举教学内容分析方法。

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4.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为什么以学习理论的发展作为依据,是怎么划分的?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在这四种理论中,系统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近30年来的发展相对稳定,惟有学习理论,自50年代以来,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影响特别显著,因此,可以根据学习理论的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进行分代划分。第一代教学设计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肯普模型”,第二代教学设计是以加涅的“联结—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是“史密斯—雷根模型”。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15.简述ID1和ID2模式划分的主要标志及代表模式。

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学习理论(特别是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代表性模式--\肯普模式\第二代教学设计(ID2)的代表性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

五、论述题

1.试比较分析ID1、ID2的内容和主要特点。

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在学习理论方面它是以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即刺激——反应)作为其理论基础;特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

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 (一)四个基本工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平共处教学评价。 (二)三个主要问题:(1)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3)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十个教学环节:是指:一: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二:选择课题与任务;三:分析学习者特征;四:分析学科内容;五:阐明教学目标;六:实施教学活动;七:利用教学资源;八:提供辅助性服务;九:进行教学评价;十: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第二代码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特点: (1)把“教学分析”与“确定学生初始行为及特征”分成两部分,并把二者分析的结果用更具体的“行为目标”表述。(2)有关教学策略部分只笼统地提到要“开发教学策略”,到于开发哪一类教学策略并示说明。(3)对教学的“修改”并示放在评价模块中,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修改必须以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为依据。

2.请结合教育技术专业的特点,说明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全面地阐述你对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解。

a.学习教学设计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更新速度也愈来愈快,以至使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到其走入社会工作时因陈旧,过时而被淘汰.

(2)信息社会中很突出的特点是企业设备和技术更新加快,新的行业不断产生.如何使处于工作岗位的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技术,设备和环境的变化或胜任新行业的工作呢 (3)信息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因此它急切需要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那么,如何确保所需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呢

综合上述3方面的挑战,归根结底只是一个问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是人们接受到效率高,效果好的教育,采用什么策略教会人们\如何学习\那就得学习教学设计.

b.学习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化

传统的对教学设计的学习基本上靠富有才华的老教师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这样学习到的教学设计知识不但不系统,不全面,而且也难以大范围普及. 教学设计则是从教学的科学规律出发,对教学问题的确定,分析,对解决问题方案的设计,试行乃至评价和修改等一系列内容和程序都建立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学设计摆脱了

纯经验主义,而纳入到科学的轨道.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推动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c.学习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与科学态度

学习教学设计除了使学习者掌握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让学习者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培养学习者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

d.学习教学设计可促进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理论的发展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教学设计的学习将进一步推动教育技术的实践,也必然会进一步检验教育技术的理论,从而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在不断总结起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升华和完善.

3. 我校每年对新进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现假设培训的内容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为提高培训的绩效,请你对教学应用环境做一分析。?? 4.请阐述开发网络课程的目的意义及设计原则。

1、答案要点:目的意义:(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3)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设计原则:(1)个性化(2)合作化(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3)多媒体化;(4)交互性;(5)开放性。 注:本题要略加阐述,否则扣分

5.请阐述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评价的特点。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1)重视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学习过程及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2)强调基于真实任务的背景驱动的评(3)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4)重视高层次学习目标的评价。

6. 请你分析下面的教学目标陈述案例中存在的误区,并将其修改完善。 一、小学数学《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A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合作的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B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C 探索目标:使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D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况等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和“全面看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初中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积累《木兰诗》中的重点字、词、句 2.理解文章内容 3.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