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带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江西省名校(临川一中、南昌二中)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1.古代罗马人、希腊人也同中国一样注重孝道,但随文明程度的增加,他们的孝道观念便逐渐淡漠,而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却日益发展,成为民族性格和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孝道文化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C. 民本思想的趋时更新 D. 宗法观念的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下,故A排除;先秦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尚未形成而孝道文化已经存在,故B排除;民本思想与孝道文化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中国的宗法观念影响深远,而宗法观念与孝道文化紧密联系,故D正确。

2.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A. 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B. 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C. 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 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没有将经济手段与其它手段比较,不能说明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故B排除;材料“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反映了当时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故C正确;“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3.因为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这一材料说明

A. 儒者重视诗词创作提高政治素养 B. 理学研究方式影响了诗词的创作 C. 理学融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 儒者希望能积极干预政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因为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的诗作,表现出典型的“即物观理”式的人生思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其诗歌创作领域,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诗词体现出的鲜明的理学倾向,A、C、D三项中“以期提高政治素养”“积极干预政治”“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为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结合所学理学思想的影响分析解答。

4.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 B. 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 C. 列强发动对华战争意在打破中国闭关锁国 D. 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概括侵略的全部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可知,马克思强调的是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帯来灾难的同时,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了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因此被侵略的说法不足以说明侵略的全部影响,故D项正确;马克思说的“暴力”指的是中国在外在压力的情況下走向了近代化,不仅仅指“暴力”更能概括战争对中国的破坏性,故A项错误;马克思对于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认识模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故B项错误;列强对华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

场,故C项错误。

5.据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统计,1889年“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汕头贩去者约三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这些数据说明晚清 A. 中国炼铁技术领先世界 B. 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 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 洋务运动侧重开办民用企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中国生产的铁锅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和美洲等地,且数量较大,说明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炼铁技术水平,排除A;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明确出口的铁货均为洋务企业生产,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由廉州运往越南者四万余口”,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6.下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宣传画,从中可知

A. 日军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 C. 日本侵略军转入战略防御 D. 正面战场形势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宣传画”“持久抗战最后胜利”可知,国民政府坚持抗战,说明正面

战场形势相对稳定,故D正确;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9月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B;1944年日本侵略军转入战略防御,而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抗日态度消极,与“持久抗战最后胜利”不符,排除C。

7.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应梁启超之邀访问中国,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对实用主义哲学和以实验主义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热烈讨论。这一讨论 A. 使民主与科学成为主流思想 B. 导致激进派与改良派汇流 C. 推动了哲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D.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故A项与题干时间不相符合错误。激进派与改良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欧美的思想与方法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并未体现国际合作,排除 C 项。材料中1920年中国知识分子对欧美思想及方法进行讨论,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D项正确。 8.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 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B. 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 C. 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 推行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20世纪90年代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家庭经营模式符合农民意愿,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故A正确;材料“片面地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往往是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说明规模经营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农业发展,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生产经营方式,不是土地所有制形式,排除C;材料反映规模经营违背了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没有体现土地流转违背了经济规律,排除D。

9.公元前4-2世纪左右,中西文化史上,有两件事令学者们扼腕叹息:一为中国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事件,大批文化典籍与儒生学者被坑杀埋葬;二为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被古希腊雅典判处死刑,其思想体系与睿智学说在如日中天时而殇。这说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