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民间文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民间文学 教学大纲

【说明】

本门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的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具备分析研究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文学,民俗资料的方法技巧,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解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本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在于从基本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范围包括哪些内容(体裁)。同时掌握民间文学的诸种特征,了解其社会功能.为以后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要点:

一、民间文学研究的国际性 二、民间文学广阔的研究领域

三、从影视人类学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思考 授课时数:2

作业与思考?民间文学的国际性及其研究价值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与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通过了解民间文学学科属性的独特性,掌握民间文学的基

本特征,这样对民间文学在文学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都能够有深刻地认识。

内容要点: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首先,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界限。民间文学与民俗学是各自独立的人文学科,但两者又互相依存、交融,有密切的联系。

其次,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不能将民间通俗文学和所有的群众创作都看成是民间文学,同时,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

民间文学作品体裁的范围,大致可分三大类: 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

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 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和民间戏剧。 三、民间文学的特征

1、集体性

民间文学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是由集体创作、集体流传,为集体服务,并为集体所共有。

2、口头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的本质特征,它在民间文学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变异性

变异性也叫“变易性”,或“变动性”。它是由口头性、集体性派生出来的,它的内涵是指口头文学在流传过程中,允许传播者对原作加以变动,继续参与创作加工.因此这种口头创作处在不断变化状态中。

4、传承性

传承性亦称“传统性”、“继承性”。它是指民间文学在变异过程中还保持着一系列相对的稳定的因素。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传承的途径有家庭继承、宗教继承和艺人继承等等。 5、立体性

民间文学的立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是立体的,并且在立体的环境中活动着。

民间文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在表现方式上又带有综合性。民间文学本身是多面的、立体的,它流传在立体环境中,并且往往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四、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 1、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2、民间文学又是一种广大民众传承的生活文化 3、民间文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讲授、举例、思考 授课时数:4

作业与思考?谈谈自己家乡民间文学的分布

第三章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教学目的:

本章是民间文学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

内容要点:

一、确立历史唯物主义人民观 二、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民间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思想内容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典型形象 3、民间文学在艺术、语言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首先各种文学体裁都来自民间。

其次民歌的艺术手法和民间文学的风格对作家也有影响。 再次民间文学的语言常常被作家采用。 四、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1、作家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掘炼和再创作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诸关系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可以概括以下三点规律性的看法:

第一,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情况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

第二,人民是作家的母亲.一切历史上的天才作家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饱吸了人民文艺丰美的乳汁,保持了他们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如果忽视或割断这种联系,他们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第三,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互相影响、吸取、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峰。

教学方法:讲授与分析 教学手段:举例,对比分析 授课时数:2课时

作业与思考:以鲁迅作品为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民间文艺史略

教学目的:这一章主要是阐述中国古代民间文学发展历程,以及

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概况。追溯了从先秦到两汉,至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民间文学的发展,介绍了 “五四”前后的民谣学运动,三十年代的民俗学运动,四十年代解放区的民间文艺活动,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走向繁荣的民间文艺学。

内容要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