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我国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及对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 本文涉及相关理论概述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2003年2月国家颁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根据这项新规制定了一些员工在年底,总资产和年销售收入作为新标准的指标,并撤销该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或生产用固定资产作为画分企业标准规模的标准,在此标准中要求从业人员在2000人及以上、产品销售收入3亿元及以上同时资产总计在4亿元及以上的企业为大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在2000人以下300人及以上,产品销售收入在3亿元以下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计4亿元以下4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为中型工业企业;其他企业为小型工业企业。基于这些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划分中小企业领域,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研究。

2.2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中小企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生产经营特点: (1)数量众多,分布面广

中小企业在广泛的操作范围内,大多数领域都有业务活动,除了技术,资本密集度高和国家专控的特殊行业。

(2)体制灵活,组织精干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采取独资或合伙型的组织,机构的灵活性,决策过程很简单。同时,中小型企业简单的组织结构,层次少的管理,灵活的经营方式,适应性强。

(3)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很多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整,业务达不到标准,大多数经理也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在很大程度上被企业所有者或管理人的能力决定。

(4)企业规模小,竞争力较弱

从中小型企业个体看,一般资金量小,相对落后的生产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小,一个小的产业规模。由于这些缺点,它使相对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平均寿命较短,容易破产。

(5) “家族”色彩浓厚

目前,民营企业占中小企业的主导地位,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亲情”的企

4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业,大多数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父子、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等并且这些成员在该企业担任着关键部门的职位。

2.3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它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降低会计从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会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和正确度,提高会计的分析决策能,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因此,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

2.4 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要想企业进入会计信息化的节奏,企业就必须实行会计电算化也是企业今后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进行会计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的时间改进,总体来说电算化的形式和基础还是比较好的。伴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在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最后会形成一个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实现了从DOS平台向WINDOS平台转变也就是各级部门广泛应用的结果。

5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现状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的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被引入到中国。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电算化作为提高我们企业的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被迅速引入中国。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会计电算化进程起步较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逐渐开始探索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使用。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和技术水平极为惊人。1998年,中国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建立的倡议。1994年我国财政部提出了15年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在2000年超过70 %的中国大中型企业都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因为在中国各地区,各企业规模,行业效益作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使得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阻碍了会计专业的统一和规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使用会计电算化业务的程度是非常高的。但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核算和管理的中小型企业仍然存在,即使有些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但它的功能只停留在工资发放、报表汇总和其他较低级别的运用阶段出现了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并存的尴尬局面。

3.2 我国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外部问题

3.2.1 会计软件开发不成熟不规范

首先,市场上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良莠不齐,而中小型企业财务软件的使用多以购买为主,致使大部分会计软件互相不能兼容,操作方法差异较大,甚至导致财务报表在同行业中不能汇总、数据查询和传输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受谁销售谁负责市场的潜规则,使得会计软件经销商须承担单位操作员的培训、初始建账等方面的成本,这严重影响了会计软件升级和深度开发的速度。最后,大多数会计软件功能单一,只服务于财务部门的运作需要,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专注于会计核算职能,忽视了成本的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指标供给财务分析和需求预测等管理型职能。所以,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6

西京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2.2 电算化内控制度不健全

主要特点:第一,劳动分工是不合理的。在每个位置和手工记账要求,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责任的划分是不同的,需要重新分工,并遵守根据电脑的内部控制要求的条件。第二,网络安全管理系统不安全。在企业金融交易使用的电脑需要有网络交易的功能,会计电算化所用的计算机和上网交易的计算机使用中无法完全分开而且很多会计师缺乏网络知识,第三,会计文件没有及时归档和会计文件不完整。一些会计师认为,不论何时你可以随时打开电脑,查看每月或历年的会计数据,因此,数据备份不及时、纸质文件不及时按规定打印,一些只打印一部分对部分明细科目,使纸质会计档案记录不完整,违反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

3.2.3 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重视不够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起步较晚,相关的政策法规也较少,还有不健全的政策和制度。同时,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缺乏会计电算化知识的管理角色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认为他们的手工记账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负担,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没有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对会计电算化的支持是不够的

3.3 我国中小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内部问题

3.3.1 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足

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意义和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领导不过分强调使用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被认为是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的一个软件,减轻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核算效率,对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没有根本性的认识也没意识到其重要性。因为会计的工作是在充分体现与组织其他基金和监督单位的资金运动的使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不仅与公司的财务部门有关,也涉及到企业部门的剩余部分,以确保金融业各方面的协调需要他们的支持。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很高的技术人才,各种计算机设备,大量的资金,没有领导的支持,我们无法提供这方面的保障。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企业的领导人对实施会计电算化持怀疑态度,一些领导人认为,财务软件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像手工帐,调整方便,易于企业节税或逃税;一些领导人认为,手工已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实行电算化;没有反对实施电算化的领导认为电算化是会计部门的工作,不愿意为实施会计电算化提供额外的资金和支持。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