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李公麟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1、小传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安徽省舒城县)人。其父李虚一﹐曾任大理寺丞﹐喜藏法书名画﹐故李公麟自幼即深受艺术熏陶。熙宁三年(1070)登进士第﹐历任南康﹑长垣尉﹐泗州录事参军等地方官员﹐后入京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台检法和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因病退隐家乡龙眠山庄。李公麟作为一名文人画家活跃于北宋画坛。政治上﹐他未完全卷入当时“党争”的漩涡﹐与新党的王安石和旧党的苏轼﹑黄庭坚等人均有书画之交﹐又是驸马都尉王诜的座上客。他襟怀超脱﹐“从仕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山林”。其文章有建安风格﹐书法学习晋﹑宋间人的书风﹐同时又善于鉴辨钟鼎古器﹐博闻强识﹐是一位有高深修养和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 李公麟在绘画创作上的表现范围之广阔﹐是历史上文人画家少有的。道释﹑人物﹑鞍马﹑宫室﹑山水﹑花鸟等无所不能﹐且精于临摹。他初学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进而又广泛师法晋隋唐宋诸家。但他不蹈袭前人﹐能取前人长处﹐以为己有。他作画时能大胆地摒弃色彩﹐专用白描﹐即仅以单纯洗练﹑朴素自然的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形貌情态﹐使以往仅作为粉本(草稿)的白描﹐形成为独立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成为可与重彩和水墨淋漓的画法相抗衡的传统绘画样式之一﹐为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他又重视师法造化﹐注意对客观对象作敏锐周密的观察。为了画出马的神骏﹐他每过太仆廨舍﹐“必终日纵观﹐有不暇与客语者”。他画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出其不同地区﹑民族﹑阶层的特点﹐气质鲜明﹑性格突出﹐而不以表面的肥红黑瘦区分人物的贵贱。在创作中﹐他主张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对主题的表达能在构思﹑构图当中﹐抓住最能耐人寻味的一瞬间﹐每每出人意表。他画道释人物能出奇立异﹐创造出《长带观音》﹑《自在观音》等新形像﹐将观音画成飞舞长带的人间少女﹐把维摩诘画成温文尔雅的士大夫﹐进一步使得道释画由宗教崇拜的偶像向观赏性绘画的转变。他的作品画意深奥,神态生动,所画《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被视为珍品。李公麟与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米芾交契甚厚,其作品仅《宣和画谱》上记载的宫廷藏画就有107件。他的艺术思想也很进步,以“立意为先”、“以喻世教”为创作宗旨,被时人推为“宋画第一”。1961年,北京中国画院将其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李公麟现存作品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维摩

诘像》(传)、《免胄图》(传)及《圣贤图》(南宋石刻本)等流传于世。《五马图》,纸本,白描,描绘当时皇家驷监和左骥院的凤头、锦膊、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五匹骏马及牵马的奚官或圉人,人物和马匹均各具风采神韵。行云流水似的线条,将马的浑圆体态及健美的筋肉毛色表现得栩栩如生。牵马者的面容和衣纹,只以极简洁的轮廓线勾出,其不同民族、身份和神情特征便跃然纸上。 《临韦偃牧放图》,绢本,线描设色,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系临摹唐代画家韦偃的巨作,全图有马1000多匹,牧者数百,结构宏伟。人马和树木的勾勒紧凑绵密,设色较重,坡石勾皴简率,着色轻微。这种对比鲜明、富于节奏的变化,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宾主分明,体现了他临摹的高超水平和为学习传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李公麟的绘画在当时即受到推崇和重视,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以至画白描者莫不祖述李公麟,南宋贾师古,元代赵孟?#092;、张渥,明代丁云鹏、陈洪绶所画的人物、鞍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李公麟画风的影响。 崇宁五年(1106)病逝,终年66岁,其墓在舒城县城南五华里。

2、集评

宋 米芾: 李公麟病右手三年,余始画。以李尝师吴生终不能去其气。余乃取顾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又李笔神彩不高,余为目睛面文骨木,自是天性,非师而能。(《画史》) 宋 邓椿: 画之六法,难以兼全,独唐吴道子,本朝李伯时,始能兼之耳。然吴笔豪放,不限长壁大轴,出奇无穷。伯时痛自裁损,只于澄心纸上,运奇布巧,未见其大手笔,非不能也,盖实矫之,恐星光或近众工之事。(《画继杂说》) 宋 罗大经: 李伯时工画马,曹辅为太仆卿,太仆廨舍,御马皆在焉。伯时每过之,必终日纵视,至不暇与客语。大概画马者,必先有全马在胸中,若能积精储神,赏其神骏,久久则胸中有全马矣。信意落笔,自然超妙,所谓用意不分乃凝于神者也。(《鹤林玉露》) 宋 俟名: 人物自吴晋以来,号为名手者,才得三十三人。其卓然可传者,则吴之曹弗兴,晋之卫协,隋之郑法士,唐之郑虔周昉,五代之赵岩杜霄,本朝之李公麟。(《宣和画谱》) 元 汤垕: 李伯时,宋人人物第一。专师吴生照映前古者也。画马师韩幹,不为著色,独用澄心堂纸为之。惟临摹古画用绢素著色,笔法如行云流水,有起倒。作天王像全法吴生。士人高仲常专师伯时,彷彿乱真。至南渡吴兴僧梵隆亦师伯时,但人物多作出水纹,稍乏神气,若画马则全不能也。伯时暮年作画苍古,字亦老成。余尝见《徐神翁像》,笔墨草草,神气炯然。上有二绝句,亦老笔所

书,甚佳。又见伯时摹韩幹《三马》神骏突出缣素,今在杭州人家,使韩幹复生亦恐不能尽也。(《画鉴》) 明 王世贞: 南渡以前独重李公麟伯时,伯时白描人物远师顾吴,牛马斟酌韩戴,山水出入王李,似于董李所未及也。(《艺苑巵言》) 明 李日华: 李伯时在彭蠡滨,见野马千百为群,因作《马性图》。盖谓散逸水草,蹄龁起伏,得遂其性耳。知此则平日所为金覊玉勒,围官执策以临者,皆失马之性矣。是亦古人作曳尾龟之意。(《六砚斋笔记》)

3、传世作品

五马图 卷 纸本墨笔 (日本东京末次三次藏) 莲社图(南宋摹本) 轴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唐韦偃牧放图(李公麟摹) 卷 绢本设色 纵46.2cm 横429.8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20 8:46:38编辑过]

含秀轩 祇园精舍 于无言处 大美无言 道听图说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依依

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Post By:2004-12-20 8:45:00

维摩演教图卷

纸本,墨笔,纵34.6cm,横207.5cm。

无作者款印。画后幅有明沈度书《心经》及跋“永乐丙戍岁,予客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功勋 帖子:2274 帖 积分:99 个 威望:5 级 精华:1

燕台真如寺,老僧元觉出示李龙眠演教图真迹,随索予书《心经》附后,自愧玉台难并,固辞再三。老僧索之甚笃,勉强净手谨书一通。是夕上元日也。云间沈度。”丙戌为明永乐四年(1406年)。并有鞫

洳⑼醴a

登题跋。钤元柯九思“柯氏敬仲”,清索额图“钦赐忠孝长白山长索额图字九如号愚庵书画珍藏永贻子孙”、“长白索氏珍藏图书印”,清宣统皇帝“宣统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鉴藏印,共57方。

此图取材于佛教《维摩诘经》,描绘的是装病在家的维摩诘向奉

6 篇 点券:0 点 金币:5 枚 金钱:4240 狮元 魅力:19091 点 近访: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前来探病的文殊菩萨宣讲大乘教义的场面。全图意在表现维摩诘所具有的高深机智及其对佛教教义的巧思善辩。画中维摩诘坐于锦榻之上,精神矍铄地谈论教义,对面的文殊菩萨脚踩莲花,双手合十,对维摩诘的说法心悦诚服。画幅中部绘天女故意往大弟子舍利弗身上撒沾2008-10-4 2:05:43 注册:2004-10-7 18:13:00

衣不坠的花瓣,令躲闪不及的舍利弗连忙振衣抖拂。维摩见此当即指出佛教应该视万物皆空的教义实质。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释迦牟尼于印度创立,相传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艺术家们为了扩大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在表现佛教人物或故事时逐渐将他们中国化,生活化,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从东晋顾恺之到隋唐敦煌壁画,维摩诘尚被表现为“须眉奋张,目光如炬”的形象,而此图中他已完全成为汉化的佛教徒的形象。文殊菩萨体态雍容端庄,犹如现实生活中名门望族之人。众天女于恭谨中显露出活泼的神情,毫无宗教的虔诚之态。文人世俗思想融入宗教画创作中无疑增添了作品的亲和力,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全图为扫却粉黛的墨线勾描,遒劲圆转而富于表现力度的游丝描和铁线描相辅相成,在成功地刻画出神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的同时,洁净轻淡的笔法也与佛教“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教义相吻合。

此图无款,对作者有三种推测:明人沈度、董其昌、王穉登等人在画卷的跋中皆称作者为宋代李公麟。当代学者金维诺等先生认为作者应是金代的马云卿,主要根据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元代王振鹏《临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草本》。王振鹏在卷后题跋中称:“至大元年二月初一日拜住怯薛第二日,隆福宫花园山子上,西荷叶殿内,臣王振鹏特奉仁宗皇帝潜邸圣旨,临金马云卿画维摩不二图草本。”王振鹏的临本与此幅的艺术风格、构图章法等极为相仿,只是在局部纹饰上稍有细微变化。但目前亦有专家认为此图既不是李公麟所作,亦非马云卿所为,它应是宋佚名画家的作品。事实上,无论作者是谁,该图代表着早期白描人物画的最高成就当是无可争议的。

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内府《秘殿珠林初编》著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