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诗歌鉴赏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反之为\寓贬于褒\,即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红楼梦》中《西江月》如此描写贾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这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的手法揭示了贾宝玉的反抗性格。 【复习点拨】

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要读懂古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 )注意诗的题目 诗题常常隐含着作者写作的背景、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作者的感情特征等信息。杜甫的《月夜》诗题告诉了我们写作的背景。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势必要描述洞庭风光,而题目还告诉我们这首诗要呈给张丞相,一个\上\字,又向我们透露出张丞相的身份、地位显然是高于孟浩然的。元稹是白居易的好朋友,仕途不顺被贬到通州得了一场大病,险些送命,这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他的心灵会受到怎样的触动?

题目是解读诗歌的钥匙,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古诗词的特点是抒情'性,诗人常常由偶然事件激发感情,借某一场景表现诗人的所见所感。从创作动机上讲,题目就是引发作者情思的端点,展开诗歌内容的引子。

如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一诗,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这首诗是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聊\到\惊\的感情变化。如果我们注意了诗的题目,就能不难分析出这是眼前之景触动(惊)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又如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题目中包含了时令、地点、人物等因素,结合诗句中的\冷\、\独\、\空\等字眼,我们就能体会到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唐诗人崔颖《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由题目可以断定这是乐府诗。

13

(2)抓住关键词(句)

诗歌中有些词句,能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于贬滴黄州后第三年,写眼前景,寓心中事,由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诗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和\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显然是作者那种超然于物外的淡泊心境的真实反映。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李适之的《罢相作》。李适之曾于唐天宝元年任左相,至天宝五年被奸相李林甫排挤罢相。为此他写下这首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诗中的\避贤\是让贤的意思,\乐圣\是爱喝酒的意思,用了三国魏邈好酒的典故,魏邈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此诗末两句,直接写出世态的炎凉。昔日座中客,现在怕牵连而不敢再上门了。诗人对这些小人的鄙夷之情由此点明。

(3 )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再如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考题中加了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这一关于诗人所处朝代的信息,提供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的江山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住视线。这种想看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将诗人因国家败亡而生的无尽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4 )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只用几个字就能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如\高楼聊眺望\,

14

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便表达出丰富的意蕴。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此外,出于声律的要求、修辞的需要等原因,诗的语言往往会打破语法规则,出现倒装的情况。诗歌中常出现倒装的形式主要有: ①主语后置

崔颖《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②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 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意即\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③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一一动一一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④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 \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又如杜甫《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宫城花重)刘叉《从军行》

15

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闻横笛声)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都是这一类的例子。 ⑤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表示\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山郭千家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⑥其他:

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如毛泽东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可以重排为\寒秋, (我)独立(于)椅子洲头, (看到)湘江北去\更为典型的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亦能重排为\欲目穷千里\。

因为诗在语言上有其特殊性,所以诗歌的解读首先就要在文句上读懂它。这方面可以做些翻译古诗的练习,将诗的语言变成散文的语言。 (5)进行想象与联想

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读诗时的想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合乎情理。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室内之人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6 )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去把握。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7 )注意识别诗歌中的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

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 \当\、\化\等词连接。如《孔雀东南飞》中\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

16

丝,磐石无转移\,以\磐石\和\蒲苇\作比,表达一种对爱情的坚贞之心。 借喻,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或者没有连接词。譬如\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描写一个贵妇迟起床后,梳妆打扮时的娇懒神态,辞藻浓艳绚丽,用比形象生动。鬓如云舒,腮似雪白,眉若娥秀,面如花美。贵妇懒起梳妆形象通过比喻,栩栩如生呈现在读者面前。李贺《秦王饮酒》有\洞庭雨脚来吹笙\。诗人是把洞庭湖上下雨的声音比作笙的声音。贺铸的《青玉案》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雨时。\一连用三个比来喻愁情,以景传情,喻愁思之多,愁情之重。

总之,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有着自己特有的语言风格,即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诚然,特殊的语言结构是诗歌创作的必需,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以,只有真正掌握了它的这种语言结构,并以此为突破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意境,对问题的解答也才能更得心应手。

1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