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 ) ②日与对酌( ) ...③君有奴婢数人( ) ④终于家(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绩爱其真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1)①妻子儿女 ②每天 ③几,几个 ④终了,结束 (2)C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相 近 结 庐 【答案】遂/相近/结庐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翻译:

【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答案】A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方家:行家。②缕:丝线。③纩(kuàng):丝绵。④芥子许蜡:芥籽大小的蜡。⑤原:探究。

1.文章介绍了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分别是 、放在指甲上、 、系在丝线上。

【答案】放在水面上 放在碗边上

2.指南针的四种操作方法,作者认为 这种操作方法最好。 【答案】系在丝线上

3.作者对 这个问题说不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磁石之指南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句中画线的字。

(1)足食,足兵 兵: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答案】(1)武器装备、军备 (2)限制……居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翻译:

【答案】(1)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

3.【甲】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甲】【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答案】【乙】文重点强调“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宋代沈括《活板》)

【乙】或书之竹,谓之竹简;或书于缣(jiān)帛^①,谓之帛书。缣贵而简重,不便于用。至后汉,蔡伦以木肤、麻头、敝布、鱼网造纸,称为蔡伦纸^②而文籍资^③之以为卷轴。然皆写本^④,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⑤国子监^⑥田敏,校正《九经》^⑦,刻板印卖。朝廷从之。锓梓(qǐnzǐ)之法^⑧,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⑨传播后世。

(节选自元代王祯《造活字印书法》,有删改)

【注】①缣帛:用于书写的白色丝织品。②蔡伦纸:指蔡伦用植物纤维改进造纸方法所发明的纸。③资:凭借,用。④写本:手抄的书本。⑤判:指兼职。⑥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⑦《九经》:儒家经典。⑧锓梓之法:刻板印刷的方法。⑨印造:印刷制作。

1.下列语句中“从”字的意思,与【乙】文“朝廷从之”的“从”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C.从民欲也 【答案】C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的意思。

(1)瞬息可就 就: (2)谓之竹简 谓: 【答案】(1)完成 (2)称为;叫,叫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纸帖之。 翻译: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