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选择题

1.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不可能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C.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析:选D 抗体存在于内环境中,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基本不变。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

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解析:选C 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3.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解析:选B 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水,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因吸水而体积增大。发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组织肿胀时,该部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会使正常情况下不能透过的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生成增多,回流减少,形成局部肿胀,因此不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引起的。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由神经细胞内K外流导致的,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会增加神经纤维外K的浓度,导致K

外流减少,因此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4.(2020·南通考前卷)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①③④⑤表示不同部位

第1页 共6页

的液体,②⑥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B.③和④在成分上最为相似 C.①渗透压下降可导致③增多 D.⑤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解析:选C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壁,②(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③(组织液)和⑤(淋巴)的成分最相似;①(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渗透;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5.(2020·苏锡常镇四市一模)血浆是沟通人体各部分体液的重要媒介,更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细胞都能与血浆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C.血浆中出现代谢废物就表明内环境稳态遭到了破坏

D.在卵母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血浆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解析:选B 人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能够与组织液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所含的一些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等能参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正常机体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排泄系统,进而排出体外;卵母细胞的培养液属于体外环境,不属于内环境。

6.如图为人体内体液物质循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 B.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 C.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②中 D.②是所有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解析:选B 由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神经递质释放后存在于组织液中,不释放的神经递质在细胞内;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但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淋巴细胞主要生活在淋巴中。

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血浆中含有Na、肾上腺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第2页 共6页

D.剧烈运动时,血浆pH仍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HPO4等离子有关

解析:选B 血浆中含有Na、肾上腺素,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在血浆中。 8.(2020·南通考前卷)如图中a、b、c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a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三种细胞外液中,a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 C.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稳定不变 D.a、b、c中HCO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D 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血浆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三种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当,其中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健康人体中三种细胞外液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不变;a、b、c中HCO3的浓度对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具有重要作用。

9.(2020·南通一模)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C.蛋白质、Na和Cl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D.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内环境成分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解析:选A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O2、CO2、血浆蛋白、激素、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Na和C1;小腿抽搐可能是由于血浆中钙离子浓度偏低导致的。

10.(2020·苏州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B.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C.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 D.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解析:选A 由图分析可知,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1.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第3页 共6页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⑤

B.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 毛细血管壁破损、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均可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淋巴管阻塞、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组织液增多,以上情况均可引起组织水肿。

1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ab段上升是因为只进行无氧呼吸

C.bc段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CO3反应

解析:选C 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所致,而不是只进行无氧呼吸;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血浆中NaHCO3与ab段产生的乳酸反应,从而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降低。

13.(多选)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有葡萄糖、氨基酸、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C.ATP的合成与水解不可能发生于内环境中 D.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同

解析:选AC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吸水能力增强,细胞内液的量减少。 14.(2020·南通考前卷,多选)人体内环境中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是( ) A.维持渗透压的相对平衡 C.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

B.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D.作为氧运输的载体

2-

解析:选AB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血浆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之一;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具有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的作用;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侵害;血红蛋白作为运输氧的载体,存在于红细胞中。

15.(多选)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餐后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旺盛,血糖浓度下降 B.淋巴因子作用于免疫细胞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组织液增多 D.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

第4页 共6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