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3练习:第5章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8.下表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有机物同化量的比例关系。下列关于该食物网推断最不可能的是( )。

生物种类 同化有机物所占比例 A.以上四个种群至少构成两条食物链 B.甲、乙两种群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

C.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 D.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 答案 D

解析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则甲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若只有甲为第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8.6~17.2,若只有乙为第二营养级,则第三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1.2~2.4,第三营养级有丙、丁,食物链有两条;若第一营养级不只有甲一种,则食物链也是至少两条,A正确。若甲、乙为同一营养级,则第二营养级有机物的同化比例在9.8~19.6,而丙、丁的同化量只有2.0,故甲、乙不可能处于同一营养级,B正确。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被第二营养级利用,C正确。若乙、丙以甲为食物,丁以乙、丙为食物,乙、丙同化量的10%~20%是1.31~2.62,D不可能。 9.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调查结果[单位:千焦/(厘米2·年)],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86 乙 12 丙 1.1 丁 0.9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千焦/(厘米2·年)。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________________越多。 (3)D(热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能量。

(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0.46

(2)13.5 逐级递减 能量流失 (3)呼吸作用 (4)呼吸放出的热能

解析 解答本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①识图不准,分辨能力差,把487.28当成正确答案;②能量传递效率应该通过计算回答,不能填写10%~20%;③热能是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而释放出来的,这部分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只能散失。“呼吸作用”此时不能用“分解作用”或“代谢作用”来代替。

10.下图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

(2)通过农村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提高了经济效益,其原因是充分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

(3)从开始在一段时间内,沼气池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全部用粮食喂猪,人体从猪肉中获得100 kJ能量,至少消耗约含________kJ能量的粮食。

答案 (1)农作物 (2)各营养级 (3)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4)2 500 解析 (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物群落的能量来源,因此起决定性作用。 (2)通过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充分利用了各营养级中的能量。 (3)沼气池中最初是有氧气存在的,随着氧气的消耗,最终只有厌氧型菌能生存。

(4)已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最少消耗,则能量的传递效率应按最高20%计算,且食物链按最短计算,即农作物→猪→人。此食物链中人为第三营养级,而农作物为第一营养级,则有:农作物含的能量×20%×20%=100 kJ,可求得农作物含的能量为2 500 kJ。 走进高考

11.(2013·福建卷,3)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 D

解析 样方法可以用来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正确;森林恢复扩大了植被面积和垂直高度,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正确;人工恢复林中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自然前者的植物丰富度低,C正确;初生演替是发生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等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化林地显然不属此例,应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12.(2013·新课标卷Ⅱ,31)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固定的能量。

(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1)生产者 (2)出生率 死亡率 (3)随机取样 (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解析 (1)流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能量,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以该能量生存。(2)鼠的种群密度受迁入率、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4)草原生物群落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