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同步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7 壶口瀑布梁衡

基础知识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时(shà) ...驰chěng(骋)

寒jìn(噤)

yū(迂)回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震耳欲聋: 把耳朵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极大。

(2)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道,后面有人簇拥护卫。多形容旧时官吏出巡时的声势。这里形容潮水前后簇拥的声势。

(3)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怒不可遏: 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C)

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

C.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D.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4.选词填空。(只填选项)

(1)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B ;或淌过石板, A ;或被夹在石间, C 。

A.潺潺成溪 B.汩汩如泉 C.哀哀打旋

(2)黄河博大宽厚, B ;挟而不服, D ;不平则呼, C ;死地必生, A 。

第 1 页

A.勇往直前 B.柔中有刚 C.遇强则抗 D.压而不弯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不同的观察角度,写出了不同的景物特征。 B.作者写壶口瀑布,只是想向大家介绍这一处的风景。 C.作者第一次看壶口瀑布时,并没有看清壶口瀑布的样子。

D.文章末尾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6.阅读下面的语段,按照要求进行修改。

①黄土无言,从那起伏的峰峦,寂寥的旷野中我们读出了她的深沉与豁达。②置身于旷荡无垠的三秦大地,除了有时西北风的呼呼声以外,你似乎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你只会感觉到黄土那沉默诱人的品质是如何潮水般地把你埋没。③黄土的沉默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就像是具有非凡深沉的黑夜一般的渗透力。 (1)第①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 第二个逗号 改为 顿号 。 (2)第②句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把“ 埋没 ”改为“ 淹没 ”。 (3)第③句语序混乱,应 把“具有非凡”调到“一般”的后面 。

7.八(1)班正在开展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替主持人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

示例: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奔腾不息,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就让我们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去捡拾那些积淀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同学们倡议开展“拯救母亲河”活动,其中一个行动是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同学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把你的作品也告诉大家吧。 张立人:黄河母亲在哭泣,中华儿女齐救娘。 王明远:保护黄河,珍爱生命。 李倾城:心系黄河,共建家园。

示例:母亲河消失的每一滴水,都是我们心中的一个悔——保护母亲河,刻不容缓!

第 2 页

(3)有同学找来了相关材料,你能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哪些信息?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 50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60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着花斑裸鲤、鲫鱼、赤眼鳟等四十余种土著鱼,如今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傲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材料三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示例:①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②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③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

阅读学习探究

阅读《壶口瀑布》,回答下面的问题。 8.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9.作者游览了几次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又是怎样的?

两次。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节。特征:雨季是雄壮伟大;枯水季节是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 10.自选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示例: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的气势壮阔,奔腾激越。

(2)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第 3 页

示例: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他由黄河的“柔中有刚”“遇强则抗”和“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11.文章为什么要写黑猪掉进深沟的事儿? 从侧面烘托激流汹涌,水流之急,水力之大。 12.作者是怎样由壶口瀑布联想到人的精神的?

文章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进行了巧妙联想。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里,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

第 4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