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走进文言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颜真卿大义凛然》李希烈叛乱,唐德宗派颜真卿去汝州叫(李希烈)投降。满朝的官员劝他不要去,真卿却说:“国君命令不可违反!”已经见到希烈,叛军一千多人围住骂他,又想杀他,真卿脸不变色,责骂希烈背叛朝廷。这时希烈想做皇帝,他知道颜真卿贤能,用宰相的职位引诱他。真卿斥责说:“吾年纪将近八十,是大唐朝廷的臣子,哪能受你们的利诱威胁呢!我坚守我的节操,直到死为止!”贼军全都大惊失色。希烈就囚禁真卿,在庭院中挖了个坑,故意说要活埋他,真卿说:“死生是命中注定的,我有什么可怕的!”贼人又在庭院中堆积起柴草,说:“不投降,该烧死他。”真卿就起身往火里跳,被人拦住。希烈最终就用绳子绞死了他。

3、《人有四方之志》子高到赵国游历.平原君的门客邹文,季节和子高关系挺不错的.等到他要回鲁国时,向各位朋友都告别,都完事了,邹文,季节又送子高好几十里路;就后要分别了,这俩家伙泪流满面,而子高只是拱拱手.之后就各走各的了.子高的随从就问\先生你和那俩个家伙挺好的,人家还有恋恋不舍之意,也不知道以后啥时候才能见面,流泪很伤心的样子.而先生你就这么站着,拱拱手作个揖就道别了,说话还这么大声,这难道不是不和你的友人亲近么?\子高回答:\开始,我还以为他们两个是个大丈夫呢,直到今天,才知道,女人啊.男人生下来就要立志于四方,哪能像猪鹿一样经常聚堆?\他随从说:\像你这么说,他们两个哭就是不对了?\子高回答:\这两个家伙,也是好人.有情有义,不过用在分别这种小事上,那就算不上什么了\

4、《戴胄依法断流》有弄虚作假的违法事件被暴露,戴胄按法律判处(违法者)流放。唐太宗说:“我已下诏令处不自首的人死罪,现你却只判处流放,这是(等于)向天下人展示(我)不守信用,你想出卖诉讼(意思是抗旨枉法)吗?”戴胄说:“皇上立即杀掉他,不是我能管得到的。既然交给有司办,我不敢损害法律。”皇上说:“你自己要按法处理,难道叫我丧失威信吗?”戴胄说:“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公布的最大信用的依据;(皇上)说的话,(不过)是当时喜怒的发泄罢了。如果顺从(自己)的感情而违背法律,我替皇上(的圣明)惋惜。”皇上(为此)高兴。

5、《性急》子啴子与朋友在同一只矮榻上,围着炉子坐着。他的朋友靠着矮桌看书,衣裙拖在火中,火着得很旺。子啴子走上前,有礼貌地作揖说:“正有一件事情,想告诉(您)。但是您脾气急躁,怕激起您发怒;想不告诉(这件事),那是对人不忠诚。希望您能心胸宽大,能忘掉生气,然后(我)胆敢说。”友人说:“您有什么要说的,(我)会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子啴子又像先前那样谦恭,一而再,再而三,才犹疑迟缓地说:“这火已烧着了您的衣裙了。”朋友突然起身看衣裙,却烧掉很多了,(朋友)改变脸色说: “为什么不马上把这事告诉我,而像这样地缓慢!”子啴子说:“人家说您性子急,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啊!”

【第七单元】

1、《曾母投杼》从前,曾参住在鲁国费地,费地有一个人与曾参同名同姓,他杀死了一个人。有人就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说完,便只管织自己的布。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还是照常织自己的布。又过了一会,别人又跑来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害怕了,扔掉织布机的梭子,翻墙逃走了。

2、《卖柴翁殴宦者》曾经有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集市里卖,有个太监声称王宫中所设的市肆要拿这些(木柴),就给了他几尺的绢,又向他索取门户税,还强要驴送这些木柴到宫内。农夫开始哭泣,把所得到的绢还给太监。(太监)不肯接受(他的绢),(并且)说:“我要用你的驴把柴送进宫内。”农夫说:“我有父母妻儿,靠这(贩卖木柴),然后才有饭吃。现在我把我的柴给你,不拿报酬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就殴打了太监。

3、《螳螂捕蝉》春秋时期,吴国国王阖闾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

5

奇怪,问道:“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侍卫道:“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停息在树上一边放声的叫着一边吸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就在蝉的身后;螳螂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了前肢,想捕捉知了,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就在螳螂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小孩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东西,都极力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 我们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 我们为人处事时要近忧远虑,居安思危

4、《尹绰之爱》赵简子有两位家臣,尹绰和赦厥。赵简子说:“赦厥爱护我,不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尹绰却不爱护我,一定在众人面前批评我。”尹绰说:“赦厥是重视您的面子,却不重视您的过错;我重视您的过错,而不重视您的面子。”孔子说:“尹绰,是君子啊!当面指摘缺点,而不是称人之美。”

5、《楚之南有猎者》鹿怕貙,貙畏虎,虎又怕罴。罴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和火种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他、抓他、扯他、撕他、最后把他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

【第八单元】

1、《王安国直言》王安国(亮?)性格直率,疾恶如仇。王荆公(疑为王安国字?)一开始职务为参知政事,闲暇的时候因为阅读晏元献公的词而笑着说:“做宰相怎能做这种小(志气)的词?”平甫回答:“晏元献公也只是偶尔因为得意之事而这样,在工作上哪能如此。”当时吕惠卿作为馆职(疑为招待意)也坐在一旁,正经说到“为政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言词,何况(不详)”平甫正色道“发表不正经言词,还不如小人。”吕惠卿因此认为和这两人道不同,不相为谋,疏远二人。

2、《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3、《王翱秉公》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常常迎接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的就像振落树叶,吝啬什么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寄给了母亲,夫人在一天傍晚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4、《次非斩蛟》楚国有个名叫次非的人,在一次旅游时来到吴国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了一柄非常锋利的宝剑,高高兴兴地回楚国去。

次非在返回楚国的途中要过一条大江,便乘船渡江。当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时,忽然从水底游来两条大蛟,异常凶猛地向这条小木船袭击过来,很快地从两边缠住渡船不放,情况非常危急,所有乘船过江的人都吓呆了。这时,次非向摆渡的船夫问道:“您在江上摇橹摆渡多年了,您曾经见到或听到过有两条大蛟缠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还能够有活下去的可能吗?”船夫回答说:“我驾船渡江几十年,也不知送过多少人过江,不说没见到,还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 6

样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没有危险的。”次非想:如果不除掉这两条恶蛟的话,全船的人就会有生命的危险。于是他立即脱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从吴国干遂得到的宝剑,对船上的人说:“这两条大蛟如此凶恶,也只不过是这江中一堆快要腐烂了的骨和肉,还怕它干什么?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丢掉了这柄刚刚得到的上好宝剑,哪怕是我个人的生命,也没有什么可惜的。”说完,他就毫无犹豫地手持宝剑跳到江中向缠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经过一场紧张、激烈的人与恶蚊的争斗,次非挥剑斩了那两条大蛟,从容不迫地上到船上来。就这样,次非斩除了两条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在危急存亡的关头,为着大众利益要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不要畏首畏尾,苟且偷安。)

5、《法不赦故人》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罢官,自己述说曾经在秦王衙门(办事)。皇上李世民怜悯他,想听从(他的申诉,让他)回去任职。魏征规劝说:“秦王身边的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仗私情恩惠,这足以使从善的人害怕。”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对庞相寿说:“我过去做秦王,只是一个王府的王;现在处于皇帝的高位,是天下的首领,不能单单偏袒过去的朋友。”赐给了帛劵打发了他,庞相寿流着眼泪离开。

【第九单元】

1、《张良劝刘邦劳军》楚汉相争,双方长久相持不下,年轻人都在军旅中受苦,老弱妇孺则没有粮食来源。这时项羽便靠近汉王,相互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想要单独向汉王挑战。汉王历数项羽的罪状说:“当初我与你一同授命与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平定关中就可以称王,你项羽违背誓约”。

2、《欧阳修家教》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唐太宗纳谏》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过来时)我总是把折子粘在墙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这种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设法做到了解臣子们要表述的情况。常常思考政事,有时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们这些臣工们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来报答我的心意。”

4、《不龟手之药》宋国有一个人善于配制不皲手的药,祖祖辈辈以漂洗棉絮为业。有人听说了,就请求用百金买他的药方。全家族的人集中在一起商议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那人得到了药方,便用他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命他率领军队。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把越军打得大败。吴王便划了一块土地封赏给他。能不皲手的药是一样的,有的靠他得到封赏,而有的却免不了漂洗棉絮的辛劳,这就是因为用途不一样啊。

5、《墨子喻巫马子》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博爱天下,谈不上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谈不上什么害处。都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怎么能认为只有您对而我不对呢?”墨子说:“现在有一处失火,一个人端来水,要浇灭它;一个人举着火,要使它烧得更大。都还没有产生后果,您更赞同二人中的哪一个呢?”巫马子说:“我赞同那个端水者的意愿,而否定那个举火人的意愿。”墨子先生说:“我也是赞成我的理念,而不赞成您的理念。”

【第十单元】

1、《惜时好学》钱思公(即: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之家,却少有什么嗜好。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对下属官吏说:“平生只是爱好读书,坐着的时候读儒家经典著作、史书,躺着的时候读各种杂记,上厕所的时候看诗词,大概不曾有片刻放下书本。”谢希深(即:谢绛)也说,和宋公垂(即:宋绶)一起在国史实录院的时候,每次去厕所时,一定挟 7

着书前去,抑扬顿挫地诵读,声音清脆远近都听得到 ,他专心学习到了如此程度。我(即:欧阳修)因此对谢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大多在‘三上’,就是马上、枕上、厕上。大概只有这做尤其能凭(它)构思罢了。”

2、《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人。七八岁时,他的父亲吩附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后,总能默默记住。晚上回来,忘了所放的牛。父亲发怒便打他,没多久(他)又跟以前一样。 (他的)母亲说:“儿子如此地一心一意(要读书),为什么不听任他做法的呢。”王冕于是离开家,靠着佛教寺院旁住下,晚上趁没有人时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本借着长明灯的映照读书,响亮地读书一直到天亮。佛像的面目大多凶恶可怕,王冕是小孩子,内心平静得好像没看见 。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认为王冕与众不同,把他收作弟子,后来就(王冕)成为精通儒家学识的人。

3、《宋濂勤学不怠》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借来书)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台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录。抄写完毕,奔着去送还所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藏书)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到各种书籍。

4、《王粲默记》王粲与别人一起行路时,读路边的碑文。旁人问(他)说:“您能够不看碑文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让他转过身背诵碑文,(结果)不差一字。曾经看别人下围棋,棋局被搞乱了,王粲替(他们)让原来的棋局恢复。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改用别的棋局来试验他,与原来的比较,仍一个棋子也没差错,大家对此感到惊讶。他硬记及默记(的能力)竟这样(好)。

5、《张溥与七录斋》张溥小时候特别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录,抄写完毕,朗读过后就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老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捂好几次。后来把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做文章才思敏捷,各方(人士)来求取,不用打草稿,面对来客挥笔,即刻就写成,因此名声在当时高出一般人。

【第十一单元】

1、《缇萦救父》文帝四年, 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治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切断肢体的“肉刑”,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5个女儿。他被押送长安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时,连个帮手也找不到。”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我叫淳于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给国家当差的时候,齐国的人都说他廉洁正直。现在他犯法获罪,按律当处以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没入官府作奴婢,用身体来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 这样,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史记? 孝文本纪第十》

2、《晏子御者之妻》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是国相的马车夫,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洋洋自得,很是自我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她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做了齐国的相国,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你身长八尺,却做了人家仆从和车夫,但是你的意气自感满足了。我因此才要求离开你。”

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