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④默默地盼啊!急切地等啊!一天早晨,我惊喜地发现春蹑手蹑脚地来了。

⑤那泓碧水,冒着腾腾白气,虽还有些残冰,但确乎比昨天绿了。水色遥看近更佳,我掬起一捧清冽的水,仔细瞧去,见那芝麻粒似的水藻,犹如被人用细细的钢针挑着绿极轻地点了一下,沾上了些微新翠。

⑥哦,春天,你这调皮的娃娃,不知不觉就来了。 ⑦春天犹如一位极爱打扮的俏站娘,一天一个样儿。

⑧河里的冰消融了,太阳的脸也愈加柔和。两只黄莺儿婉转地叫着,忙忙地报春,把冻僵了的垂柳也唤醒了,于是,它伸了个懒腰,柔软的青枝上,就有晶莹剔透的玉牙钻出来,一尘不染,黄里带点绿,嫩得仿佛呵口气就会化似的。

⑨淘气的暖风也凑热闹,它在绿得流油的麦田上打几个滚,就去搔白杨的胳肢窝,痒得白杨“沙沙沙”地笑了。

⑩昨夜,风似乎大了些,更夹了几丝细雨。我一夜没睡好,天一亮,就推开窗子,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扑面袭来。向外一望,我不禁“咦”了一声: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雨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素雅、洁净。乳白色的薄雾,轻盈地弥漫着。天蓝得那样空灵、深远,仿佛被极精心地擦过。望着它,什么也不想,仿佛心胸也融了进去。碧水清澈,水面平滑如镜,还融一块蓝天在里面,成了一块硕大无比的翡翠。柳枝间停着一团黄绿的柔雾,山间的柏树林绿得令人叫绝,似乎画家用了极奔放的大写意泼翠挥毫,于是便有娇艳的翠绿在柏树林间流淌。一树香气馥郁的雪梨花,花瓣土沾了晶莹的水珠儿,似乎受了极大的委屈刚刚哭过。哦!风儿,求求你,莫要再吹了!可风儿哪里肯听……

?更妙的是黛绿的远山中,正有一段段粉红的云霞点缀其间,那是怒放的杏花。牧童折柳枝条,便有嘹亮的笛声直冲苍天,引得太阳也从东山上探出头来。恰有位老农扛着镢头上山去,他那黝黑的身影,便被镀上了一层金黄…… ?我不禁惊呆了。 ?春天,好美,好美……

1)朱自清的《春》,从结构上可分为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写作思路自然、严谨。参照对《春》的分析,简要地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2)第③段结尾,“我”不禁想:怎么春天还不来呢?作者发出这种感叹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⑩?两段写了雨后美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作文 13.根据要求作文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B

5.C

二、名句名篇默写 6.①悠然见南山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 ③独怆然而涕下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人不知而不愠

⑦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三、诗歌鉴赏

7.1)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之时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 3)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4)B

四、综合性学习 8.B

五、文言文阅读

9.1) (1)离开 (2)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3)约定的期限 (4)从 2) (1)代指迎送郭伋的孩子们。 (2)代指陈元方。

3)(1)那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2)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他)到城郭外。 4)做人要讲信用 10.1)A

2)①案件②暗中、偷偷地③皇上 命令

3)(1)州将乃至上书称病不敢任职,是沆上奏罢免了张怀信。(2)你有千顷田产,每年要缴纳的赋税难道仅仅这一点?

4)刘沆是一个善于断案、敢于真言进谏、嫉恶如仇、同情弱小的人。 六、现代文阅读

11.1)“我”一口咬定是猫干的,妻子也认定是猫,张婶也默默无言,不能否认。她们根据平时猫常常爬上桌凝望着鸟笼,被赶走还会再跳上去。从而来判定猫咬死了鸟。 2)C

3)第三只猫的死,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催“我”良心发现,感到内疚和悔恨。因此,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这两句话标志着“我”思想感情受到两次震动。“我家好久不养猫”包含一种失落感,当别人夺取自己所爱的之物,伤害了自己感情时而发自内心的气愤,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我家永不养猫”抒发的是自己伤害了无辜,充满了内疚和悔恨的感情,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包含的思想感情,要深沉得多。一个“永”字,表现其难过达到无可复加的程度。 5)“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的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痛苦自责后做出的决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文。

6)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

7)这句话是对“我”的错误行为的无情鞭挞。因为“我”的过失而导致了猫冤死,表现出“我”深深的自责和无穷的悔恨之情 。

8)答案:(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

你们人类是怎么了?为什么像恶魔?

9)因为这是一只捡来的猫,它外形上不好看,毛被烧脱后就更难看了。也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因此,它没有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自然不能引起家人的关注。

10)答:有六个情节,小标题依次可以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的前五个情节是详细叙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至于疑云当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才使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1)“似乎”一词不能删。花白猫对这一对黄乌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

12)作者用了难过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达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5)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也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因为写第三只猫最能表现主旨。

12.1)盼春、感春(绘春)、赞春

2)(1)冬天是严酷的、晦暗的;(2)春天是美好的;(3)盼春的心情急切。 3)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对春天美景的珍惜与春光易逝的惋惜。 七、作文

13.书包里的故事

童年像一杯美酒,醇香令人回味;童年像一朵栀子花,温馨沁人心脾;童年更像一把吉他,动听勾人心弦。

记得那时我三年级的时候了,当时的作业在小小的我面前显得很多,我做作业,也有些吃力,加上我性格本身有些毛躁,便顾不得书本的整齐了。因此,我的书本经常被压折起来,我也无暇顾及。好多新发下来的书本放到我这儿,几天后就会卷边折页,变为了一本“旧书”。

可是让我不解的是,原本有毛边的书本在第二天我从书包里拿出来的时候,竟整齐地排列着,一点毛边毛脚都没有。让我很是诧异。当时的我还是个懵懂的孩子,没心思考虑那书本是怎样变“新”的。只是知道第二天早晨,书本就如若被施了魔法般,整齐的放在我的书包里。

终于有一天,我心中出现了这个疑惑。于是,晚上我便悄悄从床上爬起来,蹑手蹑脚的走到房间门口——哪里可以清楚地看见客厅。

客厅的中央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光芒是柔和的,温暖的。妈妈在淡淡的光芒的笼罩下,正把我的书本一个个从书包里拿出来,把毛边毛角挨个仔细压平,把折角向反方向一折,书本变整齐了许多。最后,妈妈还小心翼翼的把书本放回我的书包里,生怕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我。

我只知晓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似乎被轻轻触动了,一股暖流流入了我的心田。我点着脚回到床上,却是一夜无眠……

之后的每天,我都会在睡觉前把自己的书本弄平,像当时我看到的妈妈一样。尽管我的动作很是笨拙……

今天,当我翻开书本看到久违的一个细小的折痕时,心中的回忆被慢慢勾起,记忆那么深,就好似在昨天发生的一样。因为我清楚,妈妈的爱,就藏在那不起眼的折痕里……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最适合填入下面语段空缺处的一项是 ( )

季节不同,注定了雨的风格亦各不相同。夏雨热烈,往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果然,不一会儿, _______,地面又恢复了生机。夏之雨来得猛烈,去得快捷,丝毫不拖泥带水。 A.雷声渐远,风速渐慢,雨声渐缓,乌云渐散 B.雷声渐近,风速渐快,雨声渐紧,乌云渐聚 C.渐近的雷声,渐快的风速,渐紧的雨声,渐聚的乌云 D.渐远的雷声,渐慢的风速,渐缓的雨声,渐散的乌云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④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⑤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A.③⑤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④③⑤①② D.④②③⑤①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B.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5.对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于是全班同学都呆呆地想:用圆规和三角板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拟人、反问)

B.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比喻)

C.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

D.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拟人、夸张)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4)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