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分析梁任公的形象,品味语言。 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情感与态度:能够理解文中所选演讲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文中所选演讲内容所反映的情感特点。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

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 生: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清朝末年,有一位十岁的少年,有一次他随父亲到他的朋友家去,他父亲朋友家有一株杏树,他偷偷摘了一枝杏花藏在自己的袖子里边。他父亲和朋友都看见了,在言行上,他父亲为了不动声色地训斥他的儿子一番,他给他的儿子出了一个难题,到底是什么样的难题呢?他对儿子说:“如果我出一个上联,你能对出下联的话,方可举杯,如果对不出,那你就只有站立一旁。”这个上联是什么呢?“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少年听后,仰头凝思,正看见对面厅檐挂着的“挡煞”大镜,随即念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这个少年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实秋先生所写的这篇经典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解题】

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不仅能用于观察事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某种意义,传递某些信息。那么,这篇文章的题目传达给了我们哪些信息呢?

明确: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关于演讲,而且是关于梁任公的一次演讲。一场成功的演讲往往是演讲者和演讲内容相辅相成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且都得精彩。那么梁任公的这次演讲成功吗?(到课文中找依据) 预设:成功。“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比) 【自主学习】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找出相应的地方来佐证中心句。 3、文章有没有和中心句无关的内容。 要求:勾画批注、圈点批注。

示例:他的演讲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自检互评】 预设:

1.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

左右顾盼,光芒四射。——随性率真

2.“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幽默风趣 谦逊自负

3.他的声音沉着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富有激情 4.先生博闻强记……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秃头。 ——学识渊博 直率可爱

5.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讲解生动 富有激情

师总结:文章从正侧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自检互评】 师:“热心肠”如何理解?

任公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可文章只提到了《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的诗,这三则材料对于突显任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箜篌引》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 (文中为何说是悲剧?)

公无渡河:劝诫。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不能渡,不该渡,渡河就是死亡,所有的人,甚至渡河者自己,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公竟渡河:质疑。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亡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堕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了死亡。 其奈公何:追思。悲剧发生了,后来者哭泣呼喊,也无力遮挽,无法改变。那么为什么渡河?究竟是什么驱使一个人急急奔赴死亡? (强大到令人疯狂的人格力量) 预设:

梁启超生活在一个“过渡时代”,这个过渡时代充满希望,也险象环生。时势造英雄,梁启超就是这个过渡时代造就的英雄,他的信念与精神也影响了一个时代。他以斗士的角色参与其中,勇当力挽狂澜的弄潮儿,用行动实践爱国救国的理想。特定的过渡时代使英雄为不负国民奋然独行,也历尽沧桑。正如他所预言:“我的一生将遭遇时代的风浪。”但他并未料到,这风浪持续时间竟会如此漫长。在梁实秋的心中,如此近乎疯狂地执着于信念的梁启超,不正是那个明知渡河将死,仍蹈死不悔的白首狂夫么? 明确:《箜篌引》所依的典故“公无渡河”出自晋人崔豹《古今注·音乐》:子高晨起乘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於是援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联想到:谭嗣同 绝命诗: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刑前: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桃花扇》

桃花扇·哭主(节选)

写左良玉在黄鹤楼开宴,正饮得热闹时,忽然接到崇祯帝殉国的急报,唱道:

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你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练无情,送君王一命!……

宫车出,庙社倾,破碎中原费整。养文臣帷幄无谋,豢武夫疆场不猛。到今日山残水剩,对

大江月明浪明,满楼头呼声哭声。这恨怎平,有皇天作证。 ……

明确:清朝孔尚任的戏曲,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悲叹于明朝的灭亡,这一内容,表达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 梁启超最喜爱《桃花扇》,是因为在这个悲剧中藏着他的身影,含着他的悲苦。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号啕大哭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的明末大将左良玉。他自己几十年忧国如病,虽然以国为任,锐意前行,却未能实现理想,同僚或死或逃,年轻发奋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的光绪皇帝则死于非命,独殉了社稷苍生,所以讲演讲到这一段时,梁启超心中所蓄积的剧痛如溃堤之洪水喷涌而出,再也无法遏制。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五十二岁时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钟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乘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到此算是结束。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提到《桃花扇》时,梁任公“痛苦流涕”,而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忽闻涕泪满衣裳……”时,他“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梁启超早年追随康有为,是一个忠实的保皇党,但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出走日本,逐渐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而成为一个共和主义者。袁世凯称帝,梁启超与蔡锷策划云南起义,高举护国大旗。当主张“再造共和”的张勋复辟时,梁启超主张武力讨伐。救国于危难之中是中国读书人自认为的本份之责,所以当他高声诵读杜诗时,他的情感也遥接千年前的杜甫,为“官军”收复失土,而喜泪满裳,“张口大笑”了。

总结:总结这三处古韵所表达的情感 ? 《箜篌引》:救国理想的破灭,同志的牺牲 《桃花扇》:为国家的衰亡痛哭流涕 杜诗:为失地的收复而张口大笑

原因:都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源于他满腔的爱国赤诚。 梁任公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 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 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自检互评】 师:“演讲”是文章的关键词,如果让你为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出一则海报,大家准备怎么拟写?

主讲人:梁启超 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变现的情感》 时间:民国十年左右

地点:清华学校高等科楼上大教堂 【拓展迁移1】

师:本文记叙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但又不止于叙事,而是在对事件的描述中融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完美地展示了梁任公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我们要学会这种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例1】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肖像描写要抓特点切不可泛泛而谈。正如春花秋菊冬腊梅,各有各的特色,不是所有的美人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也不是所有的坏人都是尖嘴猴腮,贼眉鼠眼。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往往是最真实的,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摄取细小动作,对塑造人物形象往往能起到滴水见海的神奇效果哦! 古人云“言为心声”,有时塑造人物只选其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他的性格特征,袒露他的内心世界。曹操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写出了他的伟大志向。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的仪仗时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一个霸气、痛快、直接;一个更有力度、更加深刻。 【例2】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节选《陌上桑》

师:侧面渲染有烘云托月之妙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写罗敷容貌之美,不直接写其容貌仪态,却写从使君达官到下里巴人,从老者到少者,人见人惊,人见人爱。一个令所有人都看得忘形了的女子,你便可以想她有多美,她便有多美。这不仅侧面烘托了罗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融入了读者的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文学的想象力的魅力可见一斑了。 【拓展迁移2】

请以“我的同学”写一篇记叙文。请重视细节,经营好细节,让细节使你的文章生动、丰满起来。 【总结】

梁实秋先生在《文学讲话》中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这篇文章表面是在记述文学演讲,而我们通过学习,则不难发现,这篇文章实际上处处都在彰显梁任公的精神追求,赞颂他的思想情怀。梁启超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追求,他说:“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晚年的梁启超醉心国学,希望以文化的力量救国,他到各个大学做演讲,他的思想主张不仅影响了那个时代,也对现在的很多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比如去年春晚的《少年中国说》,一经演绎,便又在全国掀起一阵热潮。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带着对梁任公先生的认识,饱含激情地朗读一遍《少年中国说》中的部分内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初识任公 描写 性格、气质、修养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随性率真、幽默风趣、谦逊自负 学识渊博、富有激情、直率可爱…… 再识任公 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族命运 【课后作业】:

建议阅读以下四本书中的一本,或做简要摘抄,或写一篇简单的读后感:《梁启超学术思想评传》(陈鹏鸣);《梁任公先生》(郑振铎);《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陈平原);《绝世与传世》(夏晓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