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剧变原因简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苏东剧变原因简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普遍不满。新仇旧怨使苏联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民主化又为民族主义泛滥提供了契机, 高涨而强烈的民族主义最终使统一的苏联分裂。”①

张建华认为,“长期以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严重地违背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 粗暴地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和民族平等原则, 最终导致苏维埃联邦制的极度扭曲,以至最终解体。但深究其原因,??俄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苏维埃政权初期对联邦制体制认识上的失误是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②

姜运仓认为,“推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忽视民族差别,造成民族关系紧张、民族矛盾激化、分裂因素增长是苏东剧变的民族宗教原因。苏联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民族和谐,讳言民族问题,甚至说‘苏联的民族问题已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但在戈尔巴乔夫的公开化、民主化的鼓动下,以前在民族问题上犯的错误,在民族关系中的大俄罗斯主义以及民族工作中的失误被揭露出来,由此引发民族主义的迅速泛滥,民族危机成为苏联社会危机的一部分。当维护民族团结的核心力量苏共被削弱和瓦解时,民族分离主义就成为加速苏联解体的一个关键因素。”③

胡延新指出,“南民族问题历来十分复杂。实施自治制度不仅未能保证各共和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反而使南联盟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被大大削弱,加剧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各民族的离心倾向不断加大。”④

徐方治认为,“原苏联在宗教问题上的一些重大错误也是导致民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长期用行政手段开展反宗教运动,禁止和打击宗教组织开展活动,监禁、甚至残害神职人员,使一些宗教意识强烈的民族和地区存在着针对苏联政府的强烈的对立和分裂倾向,当苏联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危机进一步发展时,宗教组织成为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分裂国家统一及民族团结活动中最有影响的一支社会力量。”⑤

四、思想理论、路线方面的原因

苏东剧变在思想、路线方面的原因,学术界论述较多,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 ①②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40页。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40页。 ③

姜运仓:《苏东剧变原因的另一视角》,载《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月,第6卷第1期,第7页。 ④

胡延新:《东欧剧变原因的再思考》,载《国际问题研究》,第31页。 ⑤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40页。

个方面:

1、教条主义

黄宗良认为,“在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政界、理论界一方面出现过违背马列主义的理论观点;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他们对马列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是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经验,修正和发展马列主义,而是把科学、生气勃勃的马列主义变成封闭的、僵死的、脱离实际的、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的教条。这是导致最终丧失社会主义阵地、马列主义阵地一个重要的原因。”①

陆南泉等人指出,“戈尔巴乔夫这一届苏共领导人看到了斯大林模式的种种弊病,认识到不能再照此老路走下去了。然而,教条主义的思维定势(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认识)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难以突破。”②

刘添才等认为,“苏联长期用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长期过左的政策又带来了右。长期的封建主义、教条主义拖弱了、拖瘦了、拖垮了苏联。”③

刘克明认为,“苏联剧变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苏联领导思想僵化,长期陷于严重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④

2、左倾

陈琳指出,“表面看来,苏联演变在国内是由于党的领导犯了右的错误,没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事实上,长期的‘左’倾教条主义才是真正的祸首,它使人民群众受管制还受穷,逐步把政府和人民置于对立的立场之上。”⑤

3、右倾

朱桂谦指出,“‘左’倾教条主义是引起苏联改革的原因,不是苏联剧变的原因,不能错把改革的原因视为剧变的原因。”他通过对比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对“左”倾教条主义的不同态度和方法,以及其导致的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后果,得出以下结论: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本质原因不是“左”的错误, 而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一条

①②

黄宗良:《教条主义与苏联的解体》,载《国际政治研究》,1992 年第4 期,第52页。 陆南泉、姜长斌、徐静杰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第832页。 ③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39页。 ④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39页。 ⑤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39页。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①

4、社会基本理论的选择和实施对苏东剧变的影响

姜虹成认为,“未能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民族与专政的关系,使政治体制日益僵化,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被严重扭曲,是苏东剧变的内部原因。”②

李延明认为,“苏共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对苏联演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共就对苏联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估计过高。到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又据此把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观点引入了基本理论。根据这种理论,苏共实行了一条放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路线。在这种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作用下,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得以向苏联社会和苏共大举渗透,资产阶级政治势力在苏联国内重新形成,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掌握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进一步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实行了阶级投降的基本路线。到90年代初,苏共内部的资产阶级势力终于与党外和国外资产阶级联手,彻底搞垮了苏共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③

5、多党制对苏东剧变的影响

姜琪认为,“在苏联东欧演变的过程中,人们看到某些执政的共产党错误地把经济没有搞好的原因归咎于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说‘十月革命是原罪’??于是,他们不仅全盘否定斯大林,而且批判列宁,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在动乱的关键时刻,东欧苏联不约而同地实行了多党制。人们看到,多党制这个闸门一开,东欧苏联的形势急转直下。”④

五、苏联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展开军事竞赛,东欧各国被迫跟进,对原苏联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苏联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和苏联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东欧与苏联决裂和苏联最终走向解体的重要原因。

刘添才等认为苏联对外政策对苏东剧变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苏联

①②

朱桂谦:《苏联剧变本质原因研究》,载《浙江师大学报》,1995 年第6 期,第25页。 姜虹成:《苏东剧变的原因、教训及其启示》,载《高等函授学报》,1999年第5期,第25页。 ③

李延明:《基本理论与基本路线在苏联演变中的作用》,载《东欧中亚研究》,1997 年第6 期。 ④

陆南泉、姜长斌:《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325 页。

同西方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几十年的军备竞赛耗费巨大,抑制了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使畸形的经济一直发展下去;(2)苏联多次对外侵略,并支持地区霸权主义的扩张,既负经济重负,又损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3)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 对西方过于迁就,对东欧撒手太快。“这些原因导致了东欧与苏联关系破裂,苏联最终走向解体。”①

沈志恩认为,“美苏争霸使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政治集权化。连续40余载所维持的高额军事费用开支,无异于连年的东征西讨,超过了国力承受能力??苏联是因军事积强而解体的实例。”②

曹盛强认为,“四十多年来苏联对东欧各国强行控制,不容许东欧走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在与美国的对抗中,苏联为保全本国利益,不惜牺牲东欧各国利益,把东欧建成自己的安全带,激起东欧各国对苏联的仇恨。1989 年,东欧各国把这种仇恨发泄在斯大林模式的东欧社会主义制度上,共同放下社会主义旗帜。因此,在东欧剧变这一问题上苏联应负很大责任。”③

伏广存在分析冷战对苏东剧变的影响时指出,(1) 国民经济军事化,经济增长日益缓慢直至崩溃,违背了社会主义宗旨,动摇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2)冷战导致苏联在本土、在东欧严重破坏法制,限制民主自由的极端行为,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名声;(3)冷战中,苏联为夺取对美国的战略优势地位, 竭尽全力争夺势力范围,不惜以武力干涉别国内政,这种霸权主义行为,使苏联社会主义黯然无光;(4)“新思维”外交误入歧途,冷战战略收缩进程被扭曲,加速了苏联的演变和解体。④

六、西方“和平演变”的原因

和平演变经过几十年的推行奏效了。东欧各国的剧变对苏联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⑤

关于西方“和平演变”对苏东剧变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争论。

刘添才等认为,“战后几十年资本主义和平发展,近十年内西方又经历了新的科

①②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41页。 新生:《中国苏联东欧研究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在苏州举行》,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93 年第8 期。 ③

曹盛强:《东欧社会主义兴衰与苏联的关系》, 载《东欧中亚研究》,1996 年第4 期。 ④

伏广存:《冷战与苏联解体关系论析》, 载《东欧中亚研究》,1997 年第6 期,第46页。 ⑤

张艳蓓:《苏东剧变原因研究简述》,载《中学历史教学》,2002年第11期,第41页。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