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勤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2016.7.25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敖勤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2016.7.25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

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时,我观察到教师很注重汉字的书写,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并且能够关注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接着,老师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并作出评价,在学生朗读时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语音不标准的问题,还有个别学生不敢大声朗读课文、不能通读课文,可见,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强化、训练,日益提高。

老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有意识地在进行学生的语文思维,善于启发、引导,部分学生能够紧跟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和探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朗读课文,参与课堂讨论也是听别的同学讨论、发表见解,由此看出,学生的课堂讨论学习方面,还需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再落实,让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问题,在交流探讨时听明白同学表达的意思;运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流,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交流、探讨;

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练笔,写一段对于当地景点“海子诗歌陈列馆”或者“固始汗雕塑”介绍,要求写出该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用一段有条理的语言写出来,学生都能提笔凝思,进行写作,但仅有极少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展示,这一环节的评价有点遗憾的是只有老师的评价,没有学生的评价,由此看来,我们语文课堂的评价体系,老师可以尝试多元化。

最后,老师进行当堂检测,检测内容有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的检测,要求学生正确写出字形、读出字音,还有对汉语词汇的理解,要求学生用蒙语将词语翻译出来......

总体来看,德令哈市民族学校贯彻党中央的民族教育政策,因地制宜开展了蒙汉双语教育。具体来说,在双语教学的课程安排符合了少数民族教育的特点。并且在笔者的访谈沟通当中,德令哈市民族学校进行双语教学之时并非进行单纯的语言灌输,也尽可能做到了语言与文化的双向渗透,在双语教学的同时把语言教学提升到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的层次,让学生在课程当中学习了语言,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笔者专门与第一线双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和交流。许多教师认为学生在教材方面上使用较为困难,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下对教材预习和复习不够。对于教材方面,许多老师认为要逐步学习汉语,提升汉语水平。

针对听,学生的听来源广泛,既有教师所讲,学生所说,还有父母与周围环境,当下最多的可能是来自电视媒体。要提问的问题做好预设,课中的问题做好生成的分析,给学生讲题时候更加侧重重点,让学生能够不断的咀嚼品味教师的所讲所授,因此才可以听的明白,听的有效果,进而才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23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针对读,许多学生表示能看懂文字的意思,但不能深入理解文旨。可见现阶段的教育阅读更多停留在表面。读经典进而理解感悟,提升人生境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教师应当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和摘取,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教学。让学生读,但是不能让学生滥读,要针对文章的重要语句,重要段落,师生之间共同研读,真正的深入其中,到基本读懂读通读明白为止。

针对说,是一种表达。但是这种表达不能完全的无目的,无逻辑,无要求。不可以让学生不假思索,不加判断地说。而是要学生脑子当中有所分析和思考,把从他人那里听来的信息加以分析、概括、总结,再进行转达和表述。我们课堂让学生锻炼的说,是有逻辑条理的说,是有内容,有重点和关键点的说,让听者明白。教师在指导学生说的时候,应当要简洁明了、有条理、有逻辑。 针对写,写是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表达素质和素养的活动。它体现的是学生的表达水准。教师应当对学生优秀作品展开引导,让学生边思考边写作,真正的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在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有所点拨。书写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已经认读的汉字和词汇进行复习巩固。

听说读写是一个系统的练习,是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教师应当从最小的语言文字兴趣入手,牢牢抓住听说读写这四个要素,循序渐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汉语水平。

在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中,很多教师对师资培训的渴求还是非常强烈的。可见需要进一步加强青海双语教师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加大双语师资培训基地的力量。现阶段德令哈市民族学校每学期都会外派一批教师去内蒙、西宁参加培训、学习,与内蒙的一线教师交流、学习。同时可以进一步创造条件,尽可能让一线教师走出青海,到更高层次的大学接受双语教学的培训,积极打开眼界,尽可能多从社会公开招聘,让专业技能强的优秀青年丰富到双语教师队伍当中。 另外师资培训也需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青海各级党委和政府在争取国家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尽可能建立起完善的中小学双语教学投入保障机制,对双语教学经费专款专用。

24

青海蒙汉双语学生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以德令哈市民族学校为例

第四章 蒙汉双语学生的汉语的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的

分析

第一节 蒙汉双语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对政策理解不到位

200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就指出:“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正确处理使用少数民族语授课和汉语教学的关系,部署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在民族中小学逐步形成少数民族和汉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开设一门外语课。要把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予以重点保障。编写少数民族学生适用的双语教材。要积极创造条件,在适用民族语授课的民族中小学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国家队双语教学的研究、教材开发和出版给予重点扶持[7]。”可是有一部分教师阅读的相关教育法规比较少,只有读懂、了解国家就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相关政策,才能够更好地开展青海蒙汉双语教学工作。

在与一线教师的访谈当中,有些一线教师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个课程任务,而没有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双语教育为民族教育质量和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双语教育寄托着家长们的期望和期待,他们也愈发发现学习掌握双语对孩子的前途和未来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发展,对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现实意义。因为只有高素质的双语人才,才能把高科技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本族民众,才能让学生通过双语教育实现自我发展,进而成为“民汉双通”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教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教师自我基本功知识和相关素质能力,在某种程度决定教学水平和教学层次。双语教师以省内培养为主,学历达标率和少数民族比例较高。中小学“双语”教师由全国的各民族院校培养,省内主要由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和青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以及六州民族师范培养和培训。各院校本着 “面向牧区、面向基层、面向少数民族”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兼通两种民族语言文字”、“一

[7]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

25

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专多能”、“适应民族中小学教学工作需要”的培养目标,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大批“双语”教师。

可是,据调查,目前,整个青海省的蒙古族中小学普遍缺乏专业的蒙汉双语教师,这无疑是限制青海民族双语教育教学发展的一大问题。

就笔者实地调查的德令哈市民族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尚需要进一步调整。据调查了解到,现阶段学校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本科学历的52人,大专学历的22人,中专学历的5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22人,中级职称的56人,初级职称的2人。这样的双语教师队伍结构仍有提升进步的空间。在一些学科则缺乏相应的教师。学校内部跨年级、跨专业的兼课较多,这样不利于提升整个双语培养水平和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而且早年毕业的很多专科教师自己都无法非常高效地使用双语。有的教师汉语水平不错,但是也有在该校任教的汉族或回族的教师不懂蒙古语言文字;有些对少数民族语言掌握很好,但是汉语水平也不够。整体来看,对少数民族语言很熟悉,且有很好汉语造诣的不多;有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又能有良好的语言学素养的人也非常缺乏。

另外一个重要不足是很多一线教师并非专业的师范教育,其对双语教学理论框架和发展经历都缺乏必要了解。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少,而且很多非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也有待提高。整个教学课程也未能更多的引进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手段,有的教师大多运用“翻译—灌输-记忆”的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所以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缺乏。

三、学生水平不一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自我培养、自我发展和自我锻炼的环境。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来自牧区少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之前,甚至都没有汉语环境,自然理解起来有相当难度。

进入中学以后,学习难度加大。很多学生语文素养在小学阶段没有得到很好地熏陶和培养,无法独立完成配套课后习题。据本人统计,许多汉字书写错误,比如部首偏旁的混淆,笔画书写方面。其次,在笔者和一些学生交流时,发现一些学生发音不准,对一些常用字词有误读情况,也不会使用工具书来检索查询相关资料。

四、教辅资料缺乏补充完善

与纯粹汉语教学相比,双语地区的教材教辅工作有所欠缺。从整体上看,德

26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