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地质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8. 边滩:即点砂坝。它是单向环流将凹岸掏蚀的物质带到凸岸沉积形成的小 规模的沉积体,仅在洪水期被淹没。159

49.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平原河流发育较普遍,山地河流发 育较少。 50. 河漫滩沉积物:

51. 河漫滩二元结构:河漫滩沉积物和下面的河床沉积物一起构成了河漫滩二元结构。159

52. 三角洲:河口部位的沉积体。当河流入海(湖)时,流速骤减,河水和海水混合,把动能转输给海水,最后因摩擦作用使能量消耗而停止运动,河水即行消散。河水消散后失去了搬运物质的能力,遂发生沉积,从而形成三角洲。160

53.江心洲:是由是流水作用形成,在河道中水位以上出露且与两岸不相连接的淤积地

56.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改变,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均夷化作用。161 57. 深切河曲: 58. 离堆山:

59. 河流阶地:已形成河漫滩的河流因去均夷化作用而重新下蚀时,原来的谷底呈阶梯状残留在新的谷坡上,成为iezai河谷两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60. 准平原:地面平缓,仅有微弱的波状起伏,残存一些由抗风化剥蚀能力强的岩石构成的孤山,大部分地区被较薄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这种地面称为准平原。164

61. 夷平原:准平原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而称为山地,在山地的顶部可以残留着准平原的遗迹,即相当平坦的顶面。其范围可大可小,面上可以见到砂、砾等松散的沉积物,而且一系列相邻的平坦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它们代表了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164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 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167

2. 冰川冰:粒状冰进一布重结晶、增粗、变致密就称为冰川冰。168 3. 大陆冰川:呈面状展布,延展面积可达几百万平方公里以上。冰层厚度达数千米。压力巨大。169

4. 山岳冰川:又称阿尔卑斯式冰山。它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 5. 冰斗冰川:冰体主要部分在雪线附近的凹地(冰斗)内,溢出部分(冰川舌)十分短小。它主要分布在降雪较少的高山地区。169

6. 山谷冰川:冰斗冰川进一步扩大后,使注入山谷。其长度一般在20-30km,好像冰冻的河流。170

7. 山麓冰川:山谷冰川流出的山口到达山麓地带后,个冰川汇合而成为面积比较广阔的冰源。它是介于山谷冰

考研复习资料—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仅供参考 第 20 页 共 27 页

川与大陆冰川之间的过渡类型。170

8. 刨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包括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两种。挖掘作用是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掘起带走。磨蚀作用是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169

9. 冰蚀谷:它是由山谷冰川剥蚀而形成的谷地。172

10. 冰斗:雪线附近的围椅状的半圆形洼地,是冰斗冰川的源地。171 11. 羊背石:突起于冰床上的坚硬基岩受刨蚀后变为一系列低缓的椭圆形小丘,其长轴方向与冰川流动的方向一致,且迎流坡较平缓,并有许多冰擦痕或磨光面,背流坡为陡坎。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方向。173 12. 冰川擦痕:冰川的刨蚀作用在基岩表面留下的痕迹。172 13. 冰碛物:冰川沉积的物质称为冰碛物,过去常称为泥砾层。174 14. 冰碛岩:已固结的冰碛物称为冰碛岩。175 15. 冰川漂砾:沉积的巨大石块称为漂砾。175

16. 季候泥:是在冰川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泊而形成的纹层状沉积。层理细薄,颜色深浅相间,颗粒粗细不同。季候泥的形成是由于季节变化。176 17. 冰川作用:地球历史中气候的冷暖变化是频繁发生的。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大规模前进,冰雪覆盖的面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177 18. 冰期:冰川作用发生的时期,称为冰期。177

19. 间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大大缩小,称为间冰期。177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1. 透水层:如果岩石空隙粗大并相互连通,水能自由透过,这种岩层称为透水层。183

2. 地下水:存在于地下沉积物或岩石空隙中的水,它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含水层:透水层中如饱含地下水则称为含水层。183

4. 隔水层:如果岩石空隙细微,其孔隙数量虽多,水却难于或者根本无法透过,这种岩石称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183

5. 地下水面或潜水层:水井挖到某一深度,就有水自井壁和井底渗出,汇成一个水面。相邻水井的水面是一个连续的面,即地下水面。183;另:潜水具有自由的表面,称为潜水面。186

6. 包气带:地下水面以上岩石的空隙中充气,液态水不饱和称为包气带 7. 饱气带:地下水面以下的岩石空隙中充满水,称为饱气带

8. 矿化度:地下水所含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总含量称为矿化度 9. 上升泉:水流具有压力而向上运动者称为上升泉。183

10. 下降泉:水流不具有压力,仅受重力驱使而向下运动者称为下降泉。184 11. 地下径流:地下水从补给区流向排泄区流动

12. 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它的上面一般没有隔水层,而是通过包气带和大气相通。186

13. 上层滞水:如果包气带中有局部隔水层存在,隔水层以上的透水层中可局部蓄水,这种水称为上层滞水。186

14.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186 15. 孔隙水:存在于孔隙中,它多呈均匀而连续的层状分布,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层,广泛见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及一部分基岩中。187 16. 裂隙水:存在于岩石裂隙中。裂隙的规模、密集程度、张开程度、连通程度各处不同,因之裂隙水的分布不均匀。187

17. 层状裂隙水:裂隙发育密集,均匀且相互连通,则水的分布相对均匀,可联系成为整体,有统一的水位称为层状裂隙水

18. 脉状裂隙水:裂隙稀疏,且分布不均匀,彼此隔绝或仅局部连通,则地下水呈脉状分布,一般缺乏统一的水位,称为脉状裂隙水

19. 喀斯特水或溶洞水:存在于可溶性岩石的溶蚀裂隙、洞穴、暗河中。它的分布较裂隙水更不均匀,但相对集中且流动迅速,可能承压也可能不承压。188

20. 地热田:富集有大量地下热水(包括水蒸气)并可供开采利用的地区称为地热田。188

21. 将以主要为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为主,机械溶蚀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貌称为喀斯特

22. 喀斯特作用:在石灰岩地区含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3. 溶沟和石崖: 24. 落水洞: 25. 溶斗: 26. 干谷和盲谷: 27. 峰丛 峰林 孤峰: 28. 溶洞:

29. 溶蚀谷和天然桥:

30. 喀斯特洼地与喀斯特平原:

31. 钟乳石:石钟乳、石笋、石柱合称为钟乳石。193

32. 泉华:发生在温泉出口处。沉积物疏松多孔,称为泉华 钙质的称为钙化 硅质的称为硅化。194

33. 矿水:地下水有时含有某些特定的化学成分,对一些疾病有疗效,称为矿水

34. 有的泉水因含有某些微量元素,是优良的引用水,称为矿泉水

第十四章 海水的地质作用

1. 底栖生物:系指固定生活在海底上的生物。198 2. 游泳生物:在海水中能主动游泳,主要为鱼类。198

3. 浮游生物:随水漂移,如各种漂浮的藻类、有孔虫、放射虫等。198 4. 波浪:主要由风摩擦海水而引起,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以及大气压的剧烈变化而产生。199

5. 波基面:在深度达1/2波长时,波浪运动几乎停止,这一深度界面称为波基面

6. 破浪:波浪愈接近海岸波浪的变形愈明显,最后波峰明显超前并且翻卷破碎,称为破浪

7. 激浪:破浪涌向海岸,拍击海岸称为激浪

考研复习资料—普通地质学(夏邦栋,第二版),仅供参考 第 22 页 共 27 页

8. 海湾: 9. 海蚀柱:

10. 海蚀崖:海浪反复作用使海蚀穴加深扩大,使上部崖岸悬空失去支撑而发生崩落,形成向海成陡斜或垂直的陡崖,成为海蚀崖。 11. 海蚀洞穴: 12. 海蚀凹槽: 13. 海蚀沟谷: 14. 海蚀平台: 15. 海蚀平衡剖面: 16. 海蚀阶地:

17. 潮汐:海面在太阳和月球引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18. 涨潮: 19. 落潮: 20. 大潮: 21. 小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