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古代汉语练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否定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所以,汉字形体的演变与字源的差异必然越来越大。而只有正确地认识这种差异,才能正确地理解文字的构形和本义。

二、什麼是“六書”?什麼是“四體二用說”?

答:“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早在周朝時期,“六書”就被列爲六藝之一,是當時公卿大夫子弟的必修課。漢代以後,學者們把“六書”當作漢字的造字方法。許慎的《說文解字》即以“六書”來分析漢字的形體結構,解釋漢字的本義。他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逐一下了簡明的定義,並舉了例證。他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qū),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huī),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義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現在一般都採用許慎的“六書”名稱依班固的“六書”順序。 “四體二用”说:對於“六書”是否都是造字方法,後代學者的看法與漢朝學者不完全相同。後代多數學者認爲,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可以造出新字,而轉注和假借不能造出新字,所以“六書”不能認爲都是造字方法。於是有學者提出“四體二用”說,認爲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是造字的方法,而轉注和假借則是用字的方法

三、從構形和表音的角度,漢字可以分為哪幾類?說一說各有什麼特點。

答:1、表意字:独体表意字;指事符號表義字;合體表義字。2、表音字。 3、既表義又表音的字。

四、漢字的形體演變中主要有哪些字體?各有什麼特點?

答: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和楷書。主要特点参第三节。

五、什麼是古今字?什麼是異體字?什麼是繁簡字?三者有什麼關係?

答:古代漢語中同一個詞或同一個語素因文獻時代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字,先出現的叫古字,後出現的叫今字,合稱古今字。

在古書中,有些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書寫形式,它們的筆畫有繁有簡,筆畫繁多的稱繁體字,筆畫少的稱簡體字,合稱繁簡字。繁简字有些在古代就是古今字或异体字的关系。

異體字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字形不同而讀音相同、意義相同,可以互相替代的字。異體字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角度看,上面所談的古今字、繁簡字和通假字,都可以算作異體字;從狹義角度說,只有專門爲某一個詞或語素造的不同的字才是異體字。

六、通假和假借有什麼區別?

答:古書當中,往往有本字而不用,用一個與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這種現象叫做通假。通假是以字音的相同或相近爲依據的,所以也叫古音通假。在通假現象中,用來代替本字的字叫做通假字,被代替的字叫做本字或正字。

假借是語言中的一個詞或語素沒有爲它專門造字,選擇一個同音字來表示。而通假實際上是寫別字,某一個詞或語素已有本字,古人書寫的時候沒有用這個本字,臨時寫了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簡單地說,假借是本無其字的借用,而通假則是本有其字的借用。通假與寫別字稍有不同的地方是,寫別字是純粹的個人行爲,而通假一經出現,往往被後人仿效沿用,具有一定的社會性。

七、請說出下面各字之間的關係。

1、奉捧 解懈 益溢 昏婚 赴讣 莫暮 辟-避劈僻 采-彩綵採 暴曝 孰熟 共供 其箕 然燃 止趾;

2、啖啗 杯桮盃 诉愬 村邨 畔泮 欢嚾歡 暖煖煗 迹跡 灾災烖 雞鶏 期朞 和 秋秌 崐崑 膀髈 眯瞇 虻蝱 猫貓 德悳 玳瑇 淡澹 刨鉋 坂岅阪 梅楳 抵牴觝 剃薙 畆畝畮畒 并並倂竝 咱喒; 3、余餘 帘簾 后後 干-乾幹 复-復複;礼禮 网網 踊踴 笔筆 舍捨 启啓

答:1、古今字; 2、異體字; 3、繁簡字,但分號前為單純的繁簡字,分號後的字不僅有繁簡的關係,還有其他關係,如礼禮、网網、踊踴、笔筆又是古異體字;舍捨、启啓又是古今字的關係。

八、請分析下面各字屬於“六書”中的哪一類。

1、耳 手 鸟 马 虎 鹿 门 皿 刀 雨 云; 2、上 下 本 末 血 刃 面 肱(厷);

3、宿 臽 夹 即 得 秉 受 莫(暮) 相 逐 ;

4、祥 峡 欣 胡 宇 楚 禁 斧 旗 房 疆 载 衷 阁 闻 哀

答: 1、象形字

2、指事字

3、会意字

4、形声字:這些字都是形聲字,因爲它們都有表示意義範疇的意符和表示讀

音的聲符,並且都是合體字。

九、根據下面各字的形體結構,說說它們的意義範疇。

黝 邾 紈 跬 饜 陟 帙 玦 囿 棨

答: 黝:微青黑色。其字從“黑”。

邾:都邑名,因為其字從“(邑)”。 紈:從“”,與“絲綢”有關。

跬:從“足”,跟“走路”有關。 饜:從“食”,與“飯”有關。 陟:從“(阜)”,與“登高”有關。 帙:從“巾”,與“布”有關。 玦:從“玉”,與“玉”有關。 囿:從“囗”,與“園地”有關。 棨:從“木”,與“木”有關。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