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 教学设计33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 教学设计33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乔继斌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水平。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 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 :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

件。

学生学具: 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很多好吃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注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 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 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

多。

B、 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 、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 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 的“做一做”

A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 、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 、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 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能够一个一个地分,也能够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 独立实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升 1. 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 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 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 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