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文化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文化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成吉思汗祭祀,是蒙古民族崇拜成吉思汗的集中体现,也是成吉思汗八白宫能够长期延续的基础,是鄂尔多斯地区乃至全体蒙古族家喻户晓的祭祀活动。八百年以来鄂尔多斯蒙古族达尔哈特部肩负守护、祭祀成吉思汗八白宫及苏勒德等圣物的神圣使命,以世袭制的形式传承成吉思汗祭祀,成为蒙古民族当中唯一直接传承成吉思汗祭祀的特殊群体,他们使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在鄂尔多斯地区完整地保留至今。 什么是成吉思汗大祭

成吉思汗大祭,是保存在伊金霍洛祭典成吉思汗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成吉思汗祭祀继承了北方游牧民族信仰崇拜文化的精髓,属于蒙古族帝王祭祀的主要内容,是蒙古贵族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成吉思汗祭祀包括八白宫祭祀和专项祭祀,主要是指以成吉思汗与孛儿帖哈屯宫帐为核心的八白宫祭祀和苏勒德祭祀。成吉思汗祭典种类多,除每日、每月的例行祭典外,一年举行数十次专项祭典,其中“四时大祭”更为典型。元世祖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后,尊其祖父为元太祖,并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祭,明确了祭祀的议程及内容,建立和完善了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达尔哈特人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此后,成吉思汗祭祀一直依此而行,时至今日成吉思汗陵仍然较完整地保留了13世纪以来的祭祀方式。

成吉思汗祭典,一般分为季祭、月祭和奉祭。季祭为四季之祭,每年四次分别为: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查干苏鲁克祭(也叫马奶祭);农历五月十五为夏季淖尔祭;农历九月十二为秋季的禁奶祭;农历十月初三为冬季的皮条祭。月祭是在每月的初一、初三举行的固定祭典。奉祭是平时择日进行的经常性祭典。此外还有守陵人按家族每年在固定的时间里举行的一些祭典,多达十几次。这样成吉思汗祭典每年固定的有三十多次,举行奉祭者更是每日络绎不绝。

查干苏鲁克大祭

查干苏鲁克大祭的来历,据说是在成吉思汗五十岁那年的春天,草原上遇旱成灾,成吉思汗为逢凶化吉,选择了春节后的第八十一天,用九十九匹白马之乳,向上苍九天祭洒,又将一匹白马点化为神骏加以供奉。认为可以消除灾难,查干苏鲁克就可以安然无恙地归来。从此,便有了这个祭典,成吉思汗去世后仍然沿袭查干苏鲁克祭来祭洒苍天、祭祀圣主成吉思汗。

明清以来,成吉思汗八白宫供奉在鄂尔多斯部的各个地区,每逢查干苏鲁克大祭时都要回到伊金霍洛,集中在一起进行祭祀。大祭之日由总管鄂尔多斯事务和负责成陵祭典的济农主祭。1956年,分布于鄂尔多斯各地的成吉思汗八白宫及其他祭祀圣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供奉。

三月二十一日,是查干苏鲁克祭典中最大的祭祀。当天辰时,主持祭典的济农率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王公台吉们,在达尔哈特八个牙门图德的引导下为溜圆白骏献上一只全羊、一尊白酒,再将二十七条白缎条给溜圆白骏戴上。然后步入成吉思汗宫帐,敬献神灯、圣香,又来到拴马驹练绳(吉拉)跟前,向“宝日温都尔”奶桶供上一只全羊,一尊圣酒,将八十一匹白马之乳(约三百斤)斟满宝日温都尔,在距奶桶二十七步远的地方,竖起金马桩(阿拉腾嘎达斯)。该马桩虽称作金马桩,在这里由人代替,据说其原因是对当年偷窃真的金马桩者的惩罚,后以其后裔相延世袭代替金马桩,每年一次象征性地站立,并不把溜圆白骏真正拴在他身上。

在金马桩西北八十一步长的距离上,栽着被称作代表“天座”的“翁嘎日勒”。济农首先用一种“楚楚格”的酹奶容器,从宝日温都尔中将鲜奶三舀三祭。然后率领黄金家族的王公台吉手持“楚楚格”,舀起鲜奶,赤脚跑步绕着宝日温都尔、阿拉腾嘎达斯、溜圆白骏向苍天酹洒鲜奶。在祭洒马奶的同时,诵颂《九十九匹白骏之乳祭洒赞》。

济农诺颜拉开了洒祭鲜奶的序幕后,便来到金殿。金殿已准备好所有的供品和祭器。殿内备有一只牲羊,先用圣水拍打羊的耳朵,再由济农将其抓住,让守陵者中的嘎勒其宰杀。这时格赫庆牙门图吟诵祝词。

牲羊宰杀后,济农率领众人,跪在成吉思汗灵柩前,开始祭灶,同时诵读《成吉思汗金殿香烟大祭词》。祭灶后,以济农为首的王公台吉向成吉思汗灵柩献哈达、献神灯、献全羊。同时吟诵相应的祝词。

随后济民等众人开始献酒,他们来到金殿门前,济农双手捧着查古(一种特制的敬酒器),走进金殿,将圣酒敬献给圣主成吉思汗,然后依次由王公台吉们敬献。在敬洒时有两个达尔哈特洪晋牙门图分列两旁,一个拉马头琴,一个敲马头板演唱十二支马头板歌。这首十二支歌,是一首神奇的歌,是神圣的成吉思汗祭典中最神秘的内容,至今任何人都无法破译其歌词里的真正含义,只能由专司此职的守陵人一代一代依其调,依其词继承传唱。

大歌唱毕,由专门的守灵人诵《成吉思汗大祭文》。祭文诵毕,由芒赖牙门图德呼唤着四位守护圣主达尔哈特的职衔,将圣酒敬给他们的后裔,这时格赫庆牙门图德在宫殿外面吟诵《殿外祝词》。

接着,格赫庆牙门图德又诵起了《殿内祝词》。赞颂一番后,便开始分发殿内祭祀的有“福份”的全羊祭肉。济农和达尔哈特的八个牙门图德均按规定得到相应的份子。殿内外祭祀至此结束。这时,济农等又重新回到祭洒鲜奶的地方,此刻祭洒鲜奶已接近尾声。随后,济农出面挪开“金马桩”。接下来济农便走到溜圆白骏跟前,将一只金杯臵于它的臀部,任其自由落地,审视金杯落地时口儿朝上或朝下的情况。最后济农又来到“巴图吉勒”(永固的练绳)前,用鲜奶抹画巴图吉勒和绳上练着的许多小马驹,格赫庆牙门图要诵《巴图吉勒》祝词。这番抹画、祝颂之后,二十一日的所有祭祀全部结束。

三月二十一日晚上在成吉思汗金殿举行的招福仪式和二十三日祭祀黄车,二十四日八白宫起程祭等,都属于查干苏鲁克大典的收尾仪式。

1、招福仪式。二十一日晚上,在成吉思汗金殿中举行珠太渗酒、抹画呼图克、招福致祥仪式。当济农进金殿的时候(多半由继位台吉代表济农参加),图利将酒洒在牲羊四褶的肠子、肥肠、胃之中,使其渗透,这叫作珠太渗酒,为祭香火(灶)所准备。当图利将珠太和阿木苏(五谷)一起拿上,走到火撑跟前的时候,格赫庆亚门特吟诵《珠太赞》。

在吟诵《珠太赞》时,图利将珠太和阿木苏一起投放火中,进行祭奠。这一仪式,是以肠肚为祭品祭香火(灶)的简便形式。接着抹画成吉思汗灵柩跟前的圣主呼图克(招福吉祥物,同第十章第三节“抹画呼图克仪式”),举行招福(达拉拉嘎)仪式。将牲羊的左前腿跟蹄子一起煮熟,将肥尾、胃、肥肠等装

入招福桶里,由格赫庆亚门特唱《成吉思汗招福歌》。唱时,挥动羊前腿,表示招福致祥之意。这样,二十一日的祭奠全部结束。

二十二日没有公祭,由个人自由祭奠。

2、黄车祭。在查干苏鲁克大祭期间,请运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格勒真哈屯灵帐的黄车,一直停放在吉格上的成吉思汗金殿后面。从各地来的不少蒙古族群众,看见这吉祥的黄车,便去膜拜。施主们叩头时纷纷向黄车扔小钱,这些钱孩子们可以抢走。孩子们为了多得些钱,便念诵《黄车小孩祝词》。三月二十三日,用四只全羊、四尊圣酒供奉黄车,准备将成吉思汗灵帐运回原地。

3、八白宫返回祭。三月二十四日辰时,八白宫离开吉格,返往原地。起程之前,要各用一只全羊、一尊圣酒供奉。成吉思汗与孛儿帖格勒真哈屯灵柩,要从吉格上的金殿中请出,放入弓箭宫帐,然后再抬到黄车上,由两至三峰白色神驼拉着,像十八日请来吉格时的礼节一样,形成护送仪仗队,请回大伊金霍洛原来的宫帐中安放。安放后,用三只全羊、三尊圣酒祭奠。延续近半个月的查干苏鲁克大典,于这一天结束。

夏季淖尔大典

淖尔大典,是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之夏季大祭。夏季的淖尔大典,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 “淖尔”,蒙古语,意为“湖泊”。“淖尔大典”有“盛奶大典”之意。五月的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是畜群盛产鲜奶的季节。蒙古人,迎接奶水象湖海(淖尔)一样涌流丰盛吉祥的季节时,到处举行“珠拉格”(淖尔)、“马驹节”等“马奶节”。在节上首先向苍天、向圣主祭献,祈求苍天、圣主保佑大地,使草原五畜兴旺,鲜奶象湖一样丰盛,牧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淖尔大典”是成吉思汗时期开始举行的“盛奶节”。在淖尔大典中,原为成吉思汗奖赏功臣,这一习俗,一直延续下来。

淖尔大典中的祭祀程序,所念诵的祭文、祭词、祭歌等,与查干苏鲁克大典中的“金殿大祭”程序相同。即献哈达、献神灯、献全羊、献圣酒,举行祭香火(灶),念诵祭文、祭词。只有一点不同的仪式是,这次祭奠中要念诵《圣主伊克芒赖图格勒》(圣主大福份之份子词)给六十个亚门分份子。

在淖尔大典中的念诵《圣主伊克芒赖图格勒》,奖赏有功之臣后代仪式,在野外的草滩举行。这一仪式称之为“淖尔拉忽”(享受淖尔之福),体现出当年成吉思汗在客鲁伦河畔草滩上举行的仪式。

秋季斯日格大典

斯日格大典为成吉思汗“四时大典”之秋季大祭。秋季的斯日格大典于每年农历九月十二日举行。“斯日格”,为马驹嘴上戴的禁奶叉。“斯日格大典”即“禁奶大典”。从这一天开始,母马禁奶,人们不再挤母马的奶,盘收练绳,将马驹从练绳上解放出来,使马驹自由地吃母马的奶了,对马驹而言,是“开奶节”。 秋季斯日格大典中的成吉思汗大祭,与查干苏鲁克大典中的“金殿大祭”基本相同。在斯日格大典中,首先祭洒九十九匹白母马鲜奶,摘掉马驹嘴上的禁奶叉和头上的笼头,把它们从练绳解放出来,盘收练绳。然后举行圣主祭祀活动。秋季斯日格大典中的成吉思汗祭祀,用全母马一匹、全羊九只,圣酒九尊。关于斯日格祭祀的祭品,各时期实际用量有所不同。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重新修订的《金册》中说:“斯日格典礼用一尊白酒,九十五尊奶酒,一只绵羊”。1815年(嘉庆二十一年)记载:“斯日格典礼上敬献酸奶、白酒八十尊”。

冬季大典——达斯玛大典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