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医古文》教学大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医古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80学时 课程名称:医古文 学分:5分

开课(二级)学院:中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讲授先秦至清代文理丰富、医理明易、并能反映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概貌的与医学相关的古文23篇,包括著名医家的传记、医著序文、医论、医话、医案等,并紧密结合篇目,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实践,其中包括断句或标点等阅读素材。其任务为通过讲授和实践,学生应掌握常用词语一千个左右,并熟谙其主要义项,具备丰富的词汇、句式、句读、今译等感性知识及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需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医学史课程之后开设。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阅读文选的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语言材料。熟读并理解规定文章,认识借字、古字与异体字,掌握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包括实词和成语典故、常用虚词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意义,尤其应注意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同形词以及偏义复词和一词多义的现象。掌握常见固定结构的今译方法、实词的临时性语法功能和古汉语语序的惯例,理解各篇文章所提供的古代文化知识与所反映的古代文化信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五、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前言 第一篇 扁鹊传 第二篇 华佗传 第三篇 钱仲阳传 第四篇 丹溪翁传 第五篇《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第六篇《伤寒论》序 第七篇《外台秘要》序 第八篇《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第九篇《本草纲目》原序 第十篇《类经》序 第十一篇 《串雅》序 第十二篇 《温病条辨》叙 讲课时数 2 4 6 4 4 4 2 3 4 4 4 2 3 练习内容 阅读1~4 阅读5~8 阅读9~12 阅读13~15 阅读16~20 阅读21~23 练习时数 1 1 1 1 1 1 备注 第十三篇 宝命全形论 第十四篇 养生论 第十五篇 大医精诚 第十六篇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第十七篇 赠贾思诚序 第十八篇 医俗亭记 第十九篇 病家两要说 第二十篇 失人情论 第二十一篇 与薛寿鱼书 第二十二篇 医案六则 第二十三篇 医话四则 合计 3 4 2 3 2 1 2 2 2 4 3 74 6 六、课程考核

《医古文》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医古文》(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段逸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7月

主要参考书:

1.《医古文》(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3月。

2.《实用医古文》,段逸山、孙文钟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 3.《新编医古文》(修订本),段逸山、孙文钟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八、教学内容

第一篇 扁鹊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长桑君)过 2谨(遇) 3(谨)遇 4閒(与) 5殆(非人) 6公族 7(血脉)治 8而(何怪) 9(必)閒 10治(穰) 11中(害) 12收(乎) 13(未)能 14精光 15诞(之) 16因(五藏之输) 17诀(脉) 18搦(髓脑) 19(揲)荒 20(爪)幕 21咳(婴) 22终日 23写(形) 24(闻病之)阳 25(论得其)阴 26大表 27曲(止) 28(曲)止 29(不)瞚 30挢(然) 31(中)阙 32弃捐填沟壑 33服臆 34(长)潸 35忽忽 36厉(针)37有閒 38司命 39重(难治) 40贵(妇人) 41带下医 42伎(不如) 43由(扁鹊)

2.语序 ⑴而何怪? ⑵中庶子喜方者 ⑶何以 3.句子

⑴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⑵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间。”居二日半,简子寤。

⑶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⑷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4.文意理解

⑴怎样理解扁鹊能“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这几句话?

⑵扁鹊认为自己“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反映了怎样的医学观? ⑶扁鹊提出“六不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后世有何影响? ⑷怎样理解扁鹊行医“随俗为变”?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注意先秦两汉时期的词语较多地具有本义义项的特点,学习时应举一反三。

2.本课有较多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应予识别。 3.了解司马迁所写的这一最早医家传记的写作特点,领会本文所展示的扁鹊形象,及“六不治”尤其是“信巫不信医”的意义。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二篇 华佗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游学 2(黄琬)辟 3(不)就 4且(百岁) 5节度 6(七八)壮 7应(除) 8(某)许 9行(差) 10(共)止 11难(其异) 12自如常 13卒(头眩) 14中宿 15劳事 16(中)间 17无赖 18卒(可) 19向来 20(卖)饼 21县(车边) 22逆(见) 23属(使) 24瞋恚 25不快 26寻(差) 27食顷 28(生鱼)脍 29(三)期 30伤娠 31案(脉) 32稍(小差) 33多(脊痛) 34可(尺所) 35(此)近 36当(得) 37暂(还) 38数(乞期) 39敕(郡县) 40食事41(信)病 42(便)收 43传(付) 44考验 45首服 46含宥 47鼠辈 48考竟 49彊死50将爱 51故(当死) 52去(药) 53劳动 54(使)极 55熊颈鸱顾 56(五)禽 57因(上著粉) 58(为)率 59处所 60(朝歌)云

2.句子

⑴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⑵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⑶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⑷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②,但不當使極爾③。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3.文意理解

⑴“兼通数经”与“合汤不过数种”两句都有“数”这个词,这两个词在表意上有何不同? ⑵怎样理解“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⑶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华佗是“人命所县”的人? ⑷华佗因何原因被曹操杀害?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本篇重要词语,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汉代时的常用义,以及现在的常见义,注意它们的不同点。

2. 掌握本课较多的古今同形词与同义复词。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华佗杰出的医学成就及被曹操处死的不幸结局。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三篇 钱仲阳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有)属 2一旦 3跡(父) 4行服 5赐绯 6瘈疭 7褒谕 8垂(愈) 9适当 10擢(太医丞) 11愿(致之) 12老宿 13俄(以) 14宿直(禁中) 15赐告 16简易 17(在)末 18亡何 19斸(之) 20噉(之) 21阅月 22繇(此) 23杜门 24累累 25火急 26毋庸 27(有)故 28趣(之) 29(少)卻 30率(六句) 31 (胆)衡 32(闻儿)嗁 33(不)怿 34(不)闚 35度越 36纵舍 37 (尤)邃 38浸(剧) 39(早)世 40笃行 41奇节 42隐约 43曩(学) 44剟(其) 45章章 46序(方术之士)

2.句子

⑴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⑵退居里舍,杜门不冠履,坐卧一榻上,时时阅史书杂说,客至,酌酒剧谈。意欲之适,则使二仆夫舆之,出没闾巷,人或邀致之,不肯往也。病者日造门,或扶携襁负,累累满前。

⑶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闚,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

3.文意理解

⑴作者如何钱乙?

⑵如何准确解释下列三段话?

“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 “过午者,心与肝所用时当更也。”

“肝乘肺,此逆候。若秋得之可治,今春不可治。”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掌握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 2.了解医家传记中医案的表达方式。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钱仲阳的生平,特别是在儿、内、妇各科的医学成就。 三、重点、难点:文字、词汇、语法、词义辨析。 第四篇 丹溪翁传 一、教学内容 1.词语

1讳(震亨) 2益(闻) 3游艺 4(犹)仕 5鲜(克)6(鲜)克 7治(装) 8寺人 9旁(通) 10褊(甚) 11敷扬 12一(断) 13涣焉 14声闻 15消息 16寻(其) 17指归 18辐湊 19班班 20(可)纪 21(无)伦 22内观 23辟(如) 24衣裾 25皱(其皮) 27少选 28靳靳 29亹亹 30春秋 31(乃)徇 32介特 33节宣 34折节 35拂衣 36(将)浼 37卓卓 38大方 39利害 40风声 41源委 42毓(神) 43一(语) 44不暇 45溥(哉) 46信(矣) 47(直)谅 48少(之)

2.语序

⑴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 ⑵于是诸医之笑且排者 ⑶末是务 3.句子

⑴卽慨然曰:“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

⑵他人靳靳守古,翁则操纵取舍,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 ⑶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