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8.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三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8.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

( )

对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的资源短缺。第2题,人类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 ( ) A.0.1 B.0.3 C.0.5 D.0.9

4.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分析两地AOD值差别大的主要原因是 ( )

①A地地势高 ②B地植被覆盖率高 ③A地工农业活动多 ④B地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选C,4选D。第3题,依据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判读A数值在0~0.3,B数值在0.6~0.9,则两地差值大于0.3、小于0.9,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A地位于横断山区,空气

稀薄,气溶胶含量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因人类活动多而气溶胶含量多。

(2018·烟台模拟)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μm)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5、6题。世纪金榜导学号08620141

5.甲、乙、丙分别位于 ( ) 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 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6.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 ) ①降水少 ②风力弱 ③工业粉尘排放多 ④燃煤取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5选C,6选D。第5题,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是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都最低,环境最好,应该是风景区;则丙为住宅区。第6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会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北方冬季降水少,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难以降

到地面,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2011年青海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实施了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A.草场退化 B.过度放牧 C.畜产品需求增加 D.人口增加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鼠害。第(2)题,从④入手,逐步分析,往前推导。第(3)题,结合当地实际,从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建保护区和饲草基地等方面分析。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