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全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古汉语语法全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先秦两汉时是极言极少,中古时期“仅”又可以强调“多”,有“几乎、将近”的意思。如杜甫《泊岳阳城下》:“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三、肯定副词

肯定副词大致可分为表坚决肯定的副词和表委婉肯定的副词等两类。 (一)表坚决肯定的副词

表坚决肯定的副词主要有诚、信、良、果、必、固等。相当于“的确、果真”、“必定、一定”等。例如: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2)烟涛微茫信难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以为犬良我友。(柳宗元《临江之麋》) .(4)天地果无初乎? (柳宗元《封建论》) .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6)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柳宗元《封建论》) .(二)表委婉肯定的副词

表委婉肯定的副词主要有“殆”、“盖”、“其”、“岂”等。相当于“大概”、“也许”、“恐怕”等。例如:

(7)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孟子〃梁惠王上》) .(8)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

(9)《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10)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

四、否定副词

否定副词大致可以分为表叙述的否定副词和表祈使的否定副词等两类。这两类之间的词语往往是一身而兼二任。

(一)表叙述的否定副词

表叙述的否定副词主要有“不”、“弗”、“无”、“莫”、“毋”、“勿”、“未”、“匪”、“非”、“靡”、“微”等,可译为“不”。例如:

45

(1)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庄公十年》) .(3)子无敢食我也。(《战国策〃楚策》) .(4)诸将皆莫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

(5)赵王畏秦,欲毋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6)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

(8)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左传〃僖公十五年》) .(9)非诛之,事恐败。(《史记〃陈涉世家》) .

(10)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矣。(《史记〃游侠列传序》) .(11)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战国策〃赵策》) .上述否定副词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

第一,在先秦时,“弗”后面的动词很少带宾语,但在语义上又是可以有或必须有宾语的,“弗”表示否定,含有“不??之”的意思。这个“之”就是语义上的宾语。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中“弗”后面的动词“专”未带宾语,但语义上有“衣食”作宾语。汉代之后,“弗”后面的动词带宾语的现象逐渐多起来了,与“不”就没有什么分别了。下面再举一些关于“弗”用法的例句:

(1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

(13)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1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15)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弗”后面的动词“学”在语义上有“至道”作宾语;“弗”后面的动词“许”在语义上有“立之”作宾语。至于“弗若之”和“弗称之”,被“弗”修饰的动词后面都带有宾语“之”。

第二,“未”、“靡”和“匪”有时可译为“没、没有”。例如:

(16)愿及末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 .(1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 .

(18)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史记〃五帝本纪》) .

第三,“非”和“匪”在否定判断句中应译为“不是”,它所否定的是整个谓语。例如:

(19)此非君子之言。(《孟子〃万章上》) .

(20)臣非能动地,地固将动也。(《晏子春秋〃外篇》) .(21)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

46

(22)弓藏鸟尽,信匪虚言。(《资治通鉴〃唐纪〃代宗广德元年》) .(二)表祈使的否定副词

表祈使的否定副词主要有“无”、“毋”、“勿”、“莫”、“弗”等,可译为“不要”。例如:

(2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魏风〃硕鼠》) .(24)毋忘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2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

(26)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7)急逐弗失。(徐珂《冯婉贞》) .

五、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大致可分为表动作行为已经或曾经发生、表动作行为刚刚发生或正在进行、表动作行为将要发生、表动作行为的终结、表动作行为紧接着前一事情发生、表动作行为迅速发生、表动作行为的巧合、表动作行为的久暂和表动作行为的渐变等九类时间副词。各类之间既有分工,又有交叉的情况。

(一)表示动作行为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已经或曾经发生的时间副词主要有“已”、“既”、“业”、“尝”、“曾”、“初”、“昔”、“曩”、“始”等。

“已”、“既”、“业”等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可译为“已,已经”。例如:

(1)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史记〃信陵君列传》) .(2)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3)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 .“尝”、“曾”表示动作行为曾经发生,可译为“曾经”。例如:

(4)陈涉少时,尝与入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5)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初”、“昔”、“曩”、“始”等表示追溯过去,可译为“当初”。例如:

(6)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隐公元年》) .(7)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8)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柳宗元《捕蛇者说》) .

(9)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

47

(二)表动作行为刚刚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时间副词

表动作行为刚刚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时间副词主要有“才”、“适”、“始”、“甫”、“向”、“方”、“正”等。

“才”、“适”、“始”、“甫”、“向”等表动作行为刚刚完成,可译为“刚,刚才,才”。例如:

(10)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12)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13)伤痍者甫起,而哙欲摇动天下。(《汉书〃匈奴传》) .(14)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白居易《杜陵叟》) .(15)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正”和“方”表动作行为正在进行,可译为“正,正在”等。例如:

(16)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17)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三)表动作行为将要发生的时间副词

表动作行为将要发生的时间副词主要有“且”、“将”、“方”、“行”等,可译为“将、将要”等。例如:

(18)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

(19)今方来,吾将辱之,何以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20)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四)表动作行为的终结的时间副词

表动作行为的终结的时间副词主要有“终”、“遂”、“竟”、“卒”等,可译为“终于、最终”。例如:

(21)终死于秦,不能自脱。(《史记〃韩非列传》) .(22)遂成竖子之名。(《史记〃孙膑列传》) .

(23)陈涉虽已死,其所臵遣侯王将相竟亡秦。(《史记〃陈涉世家》) .(2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表动作行为紧接着前一事情发生的时间副词

表动作行为紧接着前一事情发生的时间副词主要有“遂”、“乃”、“即”、“旋”、“寻”、“已”、“已而”、“既而”等。

“遂”、“乃”、“即”等可译为“就、于是”。例如:

4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