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分层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3单元分层检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基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单元测试 (夯实基础)

1、《中国文化概论》中说:“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为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上述材料认为, “百家争鸣”出现的最重要条件是( )

A.独立的士阶层破壳而出 B.礼乐制度逐渐瓦解 C.诸侯争霸对人才的需求 D.社会大裂变对文化的破坏

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別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3、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 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辅佐各国诸侯富同强兵 D.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

4、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这说明( ) A.历代以诸子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C.诸子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

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③

6、西汉前期,政府把士兵大量复员从事农业生产,并且一再降低赋税,甚至实行三十税一,这种做法集中体现了( )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

A.黄老之学 C.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7、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8、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9、“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下列选项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 C.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D.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10、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 ) 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

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 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

11、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 ) 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 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

12、美国某历史学家曾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 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该学者认为理学 ( )

A. 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B. 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C. 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 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科技的迅速发展

1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14、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15、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

16、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17、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18、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材料一中“诸子”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作者推崇墨家的哪一主张?又认为法家的主张中存在着怎样的不足?

3.据材料三指出“百家争鸣”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一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 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2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