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绿化设计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城市广场绿化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注意协调。

3.1.2 集团式种植

也是整形的一种,是为避免成排种植的单调感,把几种树组成一个树丛,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地段上。这种形式有丰富、浑厚的效果,排列整齐时远看很壮观,近看又很细腻。可用花卉和灌木组成树丛,也可用不同的灌木、乔木和灌木组成树丛。

3.1.3 自然式种植

这种形式与整形式不同,是在一个地段内,花木种植不受统一的株行距限制而是疏落有序的布置,从不同的角度望去有不同的景致,生动而活泼。这种布置不受地块大小和形状限制,可以巧妙地解决与地下管道的矛盾。自然式树丛的布置要密切结合环境才能使每一种植物茁壮成长,同时,在管理工作上的要求较高。

3.2 广场植物景观布局

植物景观布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完善的植物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能,既要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 又要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美与四周环境协调,以及具体的地理环境条件。

3.2.1 广场绿地地形与树冠形的配植

根据广场绿地的类型,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合理选择植物,形成不同功能的广场空间,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同的植物景观布局与植物配置形式,能构成多样化的园林观赏空间,造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说,植物树形有圆形、圆拄,垂枝形、尖塔形、卵形等,在布局群体景观时,应注意形态间的对比与调和以及轮廓线天际线的变化,才能构成美妙的画面。在植物景观设计上,应充分考虑生物的多样性,多品种组合、多层次种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植物的持续性生长,景观的永续利用。

3.2.2 城市广场景观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植物选择上,以乔、灌木为主,多方组合搭配,增加绿化复层种植结构。使植物不同类型间优缺点互补,达到相对稳定的园林覆盖层,创造丰富植物人工群落, 最大限度地增加绿量。由于现代城市广场地面多硬质处理,对植物生长水分的吸收影响很大,在植物布局时,不仅要注意其自然生态,更要考虑场地的特殊生态,才能保证植物生长健壮,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3.2.3 不同冠形植物间的搭配

通过植物各种类型间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整体的美感效果。植物景观布局时,既要考虑统一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变化和节奏与韵律。使人们观赏风景时,随着视觉的移动,达到步移景异,增加趣味性,在布局上,要有疏密之分,在体量上要有大小之别,竖向上要有高低之差。在层次上既要有上下考虑,又要有左右的配合。广场及重要景点,主景植物应选取特征突出, 观赏效果好,对效期长的种类。

7

3.3 城市广场草坪区的植物配置

大量的单一的广场铺装不能满足生态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建造草坪的方式,既不改变广场开阔、舒畅的性质,又增加了绿量。然而由于一般草坪不准进入,导致人们活动面积有限,特别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广场很空荡,晚上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几条道路上,使得广场大而无场。因此,应当重视草坪的景观设计,特别是草坪区的植物配植。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草坪植物的配置不仅体现草坪的各种功能的配合,而且应充分发挥植物的形态、色泽和质地等自然属性,创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提高广场的文化品味,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环境。

3.3.1 草坪的主景植物配置

园林中的主要草坪,尤其是自然式草坪一般都有主景。具有特色的孤赏树或树丛常作为草坪的主景配置其中。孤赏树作为主景草坪的主景树多配置在草坪的显著位置。在地形起伏的草坪上,主景树常配置在地势的最高处。孤赏树附近应避免有与之体量相似或颜色相近的树而造成主景不够突出。

有些树种如水杉和圆柏等单株观赏时树体较为单薄而俏丽,若孤植作主景体量欠丰满,而丛植更能充分体现其观赏特性。可用自然配置的树丛作为主景。为了防止主景杂乱无章,主景树丛一般只选择一个树种。几株丛植,各株间距、体量都要有一定的差异。这样,树丛就会疏密有致,空间统一而灵活。

草坪上设置主景需要有背景树丛陪衬才会不孤立,背景树的选择应注意树种尽量单纯,如选不同的树种,则要求不同树种的树冠形状、高度及风格大体趋于一致,结构紧密。要求背景树形成完整的绿面,以衬托前景,背景树呈带状配置时,其株距间隔宜略小。如采用双行交叉种植高干前景树宜选择常绿树种,分枝点宜略低。绿色度深或对比强烈,树冠要求浓密,枝叶繁茂。开花不明显的乔灌木,如珊瑚树、广玉兰、垂柳等, 红枫、三角枫、银杏等秋色叶树,都能给草坪锦上添花。

3.3.2 成林式树丛的配置

要在面积相对较小的草坪上创造广阔的大自然的意境,让游人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光。必须在创造特殊的小地形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种,各树种之间的配置要体现艺术性。在地形起伏的自然式草坪上自由种植一片单一的高大的树种,可以增强树丛的气氛。树种宜选择高耸干直,形态优美的大乔木,一般只用两三个树种,自由散植。要尽量借助周围的自然地形,如山坡和溪流等,营造山林草地的意境。

可以通过结构紧密的树丛来划分草坪空间,隔离树丛的树种常选用分枝点低的常绿乔木或枝叶发达并且浓密,枝条开展度小的灌木类。在草坪与灌木之间,由地被植物作为过渡。灌木的后面为不同高度的树丛,树种以大乔木为主。如椿树、合欢、银杏等。也可配置一些小乔木,如紫叶李、鸡爪槭等。空间的隔离需要疏朗有致,特别是为游人开辟透景线,可以配置疏散栽植的高干乔木、低矮的灌木或草花。局部范围为了绝对隔离或隐蔽的需要,可以设置障景,如用珊瑚树密植,再进行修剪,形成密实的绿墙。

8

3.3.3 草坪庇荫树的配置

为了让草坪在夏季炎热天气能容纳较多的游人纳凉休息,应在草地上适当种植庇荫树。庇荫树一般要求树冠大、枝叶浓密、病虫害少。由于树形与庇荫效果关系较大,因此对庇荫树的树形也有一定的要求。伞形、圆球形的树冠庇荫效果较好,可选用鹅掌楸、香樟、悬铃木、槐树、杨树、榆树等。圆柱形、圆锥形树冠庇荫效果较差,一般少用作庇荫树。庇荫树下最好少配置灌木与草花,以避免减少庇荫的面积。

边界景观是城市的印象之一,广场草坪边缘,不仅是草坪的界线标志,同时也是一种装饰。自然式草坪由于其边缘是自然曲折的,其边缘的乔木、灌木或草花也应该是自然式配置的,既要曲折有致,又要疏密相间,高低错落。草坪最好与路面自然相接,避免使用水泥镶边或用金属栅栏等把草坪与路面截然分开。草坪的边缘较通直时,可在离边缘不等距离处点缀山石或利用植物组成曲折的林冠线,使边缘富有变化而不呆板。

4 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 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狭小。从20世纪起,西方现代建筑广泛流行,尤其是具有国际风格的建筑占有重要的地位。大量水泥建筑的兴起,城市中高楼林立,几何形的造型成为各国共同的面貌。这些建筑虽然强调了时代的特性也显得机械和单一,使城市环境缺乏多样性和民族性。同时城市绿化空地也越来越少,人与自然之间变得越来越疏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广场的设计与营造。现代城市广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且严重的问题是生态学问题。

4.1.1 注重广场防灾功能

在设计上, 则应适当考虑满足防灾救灾的需要, 设置必要的防灾救灾设施,如取水点、消防水池、广播与夜间照明等,在广场植被配置上, 尽量多种树以形成遮盖, 选择常绿、阔叶的耐火树种,并在广场周边留出防火隔离带等等。

4.1.2 注重交通组织

广场的道路交通系统要与城市交通网络相协调。一般的广场不允许各种机动或非机动车进入,要充分考虑广场的交通组织对广场周边地区带来的压力,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地下有轨电车、地铁站点、高架轻轨、车行道、步行道、立交等交通方式,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路线的选择、站点的设置和换乘系统。充分考虑城市停车难的问题,适当设置停车场。

5 结论

城市中心城区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城市景观、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城市地域标识性等

9

多个层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统一的内容,景观设计的关键是对 “人”的关注与尊重。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城市艺术建设类型, 它既是一种公共艺术形态, 也是一种城市构成的重要元素。在日益走向开放、多元、现代的今天, 城市广场种类越来越多, 功能越来越专一, 使广场设计成为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社会文化课题。

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