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回顾旧知 视频导入:费县美景

师:这些风景都是咱们费县的一些著名景点。每年它都吸引了数以万

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即便是春节假期也不例外,特别是今年的春节游客人数更是爆满。(边说边出示ppt)要是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想要预测明年前来观光的人数。你觉得他该怎么办呢?

1

指生回答,引出要收集数据,进行统计。

教师:这个同学和工作人员想到了一块儿。(边说边呈现工作人员收集的凌乱数据数据。 )

师:那怎么样整理才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晰一些呢? 学生: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师:(ppt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相对于统计表这个条形统

计图,他有什么优点呢?

指生回答:可以一眼看出哪一年的游客人数最多,哪一年的游客人数最少。

师:你是怎么看的?

生:可以从条形统计图的长短来看。长条最长的就是人数最多的,最短的就是人数最少的。

师:是呀,这正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灵活应用统计图可以更方便我们的统计生活。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统计图的世界。(板书: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上咱们可以看出人数有多有少(边说边比划课件多少)。说明这里的人数,他是在不断的――变化着。那你们知道它是怎么变化的吗?谁来说说看? 生1:由少变多。

生2:由低到高,然后。。。。。

师:是这样的吗?他用语言说出了这里的变化。不用语言,谁能用手势比划出它的变化情况? 生:找一个学生比划。

师:咱们全班一起来比划比划行吗!领着全班同学一起逐年比划。(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

2

师:好手放下,同学们,把咱们刚才比划的痕迹画下来。(PPT出示折线统计图。)

你们看,这就成了一副新的统计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齐说:折线统计图------(板书:在统计图左边写折线)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同学们,那咱们来看看这副折线统计图和之前的条形统计图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他们的数据不变,但是形状变了,由条形变成了点和线。 师:说的太好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里的直条变成了什么?(板书:点、线)

师:那从这些点和线中,你们又能读出哪些信息呢?

想一想,把你得出的信息跟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教师巡视。(1分钟左右)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师:这么快就交流好啦,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研究点吧,从这些点当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了每年的人数有多少。(让生找个点具体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纵轴上的数据表示具体人数,横轴上数据表示年份。 师:看来这个点所对应的横轴和纵轴,就决定了它所表示的意义。那其他的点你们会看吗? 找生再说一两个点。

师:是呀,从折线统计图上的一个一个的点。咱们就可以看出每年人数的数量的多少。(在点旁边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师:观察完点我们就要观察这里的线。同学们来看这一段一段的线,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呢?

3

生:可以从这个线段上看出他们每年变化的趋势。

先让学生详细说一下,然后教师指着折线图上的线段引导学生说。 师:12到13年的人数是怎样的?(降低)

这个线是怎么样的?你们能比划出来吗?(边说边和学生一起比划)

看样,像这样的线(\\)就表示人数在――减少。 师:15和16年人数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一样)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线是怎样的?(平的)

师:除了减少、一样,还有什么样的线?(表示增加的线段) 师:看来这直线统计图上的线有几种不同情况?( 三种 )

(板书:尺子标着画三种朝向的线段 / — \\ )。 师:这三种不同的朝向就表示,逐次指,学生说,师板书。 (板书:/ 表示数量增加,—表示数量不变,\\表示数量减少) (3)了解线的陡缓长短表示的数量变化情况

师:继续观察这些线。这些向上倾斜线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12年到2018年,哪一年增加的数量最多?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17到2018年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增加的数量最多。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几条向上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发现倾斜角度越大、长度越长,增加的人数就越多;倾斜角度越小、长度越短,增加的人数就越少。

师:从这些线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线段的陡缓就表示出它增加的多和

少。那如果是下降呢?数量变化情况一样吗?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