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政治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经济与政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一)两极政治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是大国实力政策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2、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传统的欧洲强国退居二线;霸权地位和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新崛起的强国手中,并逐步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 (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

①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1947年3月,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上发表咨文,公开宣称苏联是“极权国家”,是美国的敌人;世界已经划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和援助自由世界国家“复兴”的使命;美国要向希腊、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后来人们把杜鲁门的这一思想和政策主张称作杜鲁门主义,并把它作为美国正式开始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的主要标志。 ②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亦称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帮助西欧各国恢复和发展了经济,稳定了政局,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西欧各国的控制,为西方内部建立稳固的政治军事同盟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继马歇尔计划之后,1949年3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葡萄牙、意大利和冰岛12个国家在华盛顿正式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北约的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军事战略同盟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正式形成。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从1947年夏天开始,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与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阵营。1955年5月14日,苏联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在华沙举行会议,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北约相对抗,从而使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全面建成。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标志着战后两极政治格局的确立。它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展开全球争夺划分了势力范围,确定了实力基础,并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

2,论析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有: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6)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3,分析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首先,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目前还很难确定或根本无法具体确定哪些国家或国际关系行为主体是一“极”,当今世界共有几“极”。从目前力量的分布来看,大体可以说是“一超多强”。但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合力作用和不平衡发展规律,会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世界格局走向的变化。 其次,多极化正朝着牵制美国、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加速前进,日本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对美国的独立意识和离心倾向日益增强,美国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控制、指挥为些国家。发展中国家仍是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俄、中国与欧盟、俄德、法德都在积极改善关系,其目的之一就是牵制美国,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主宰世界的做法。

最后,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极”的大小和中心,不会固定不变。当然,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不排除在一定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在某些问题上单边主义、单极化趋势占主导地位

5.简要回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主要表现为: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5.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6.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7.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6.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是矛盾的统一体。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集团内外的待遇存在差别。这有利于集团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成员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就整个世界而言,带有浓厚的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日益联系紧密的世界经济被人为的分割了,妨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区域经济集团的产品、技术、原料、能源不同程度地仰赖于区域外的经济、技术交往。各个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事实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隔绝。而且跨国公司大量进行的是跨地区、跨集团的经济活动,因此,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并没有阻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反,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8. 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答:(一)资本主义民主制的主要原则

1、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 2、主权在民(人民主权)原则 3、代议制原则

4、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 5、法制原则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基本制度 1、议会制度 2、选举制度 3、政党制度 4、行政制度 5、司法制度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在战后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民主有了很大发展,国家在调节干预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能有所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制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本质由于各种具体制度的掩饰和安排更隐蔽了。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仍然是维护资产阶级根本利益和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其资产阶级性质没有改变。

1、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化。 2、金钱是这一制度存在和运转的基础。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是由政党所操纵的。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作为一种政治形式,就其包含的丰富的管理技术来看是有效的,就人类文明所追求的权利平等目标所取得的进展程度来看达到了历史上的较高水平;但它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其突出表现是政治与金钱之间存在深厚的亲缘关系,这使它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任何一种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总是体现了该体制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总是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相一致的,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也不例外,它本质上无疑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工具

9.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其本质特征是什么?

全球战略: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与“人权外交”;美国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张\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

本质特征: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西欧、日本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日本主动性主要表现在:强化了日美安全合作体制;采取多项立法措施;重视发展日中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打破僵局;借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时机提升影响

战后西欧的对外政策大体分三个阶段:

当前,欧盟战略举措有:(1)谋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2)致力于构筑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关系;(3)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4)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5)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影响:打破了美国单边主义的梦想,使世界由美苏争霸的双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11.如何看待冷战后西西关系的变化?

从阶级属性方面来说,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对外政策方面来说,是和平共处与霸权主义的矛盾;霸权主义者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战后世界史的主要矛盾是美苏矛盾。

12’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政局不稳,军事政变频繁,民族问题严重,宗教冲突不断,恐怖活动有所增加等等。 13.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

南北: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矛盾更加尖锐;跨区域南北合作的发展;南北关系向多层次发展。南南:区域一体化发展迅速;合作内容的多样性和合作伙伴的多元化;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调整了战略,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14.苏联东欧剧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背景:苏联东欧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当中迷失了方向,全盘否定历史,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原因:(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2)深层次原因: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政治上民主制度 不健全,法制不完备,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党的建设存在严重问题。(3)外部因素:西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教训:(1)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2)要

把经济建设当作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6.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主要方式:休克疗法。基本内容: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基本经济制度;

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型;改变政府调控经济的手段和方法,调整经济政策,通过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稳定洪观经济。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