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超强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7年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超强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者朝代

唐:魏徵(唐初)、李煜(南唐)、韩愈、柳宗元、王维、杜甫、杜牧(晚唐) 宋:(北宋)王安石、柳永、苏轼 (南宋)谢翱、陆游、辛弃疾 明:宋应星 西汉:司马迁

战国时期:庄子(宋国)、屈原(楚国) 三国时期:曹操

唐宋八大家:韩愈(首)、柳宗元、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作者风格:

庄子《庄子》一书有“寓言十九”之称。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体现了“文无定法”一说。

袁宏道《徐文长传》作者主张写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屈原《九歌.国殇》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王维《山居秋暝》作者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杜甫《春望》作者的基本风格为“沉郁顿挫”

陆游《关山月》作者风格为“雄浑豪放,语言通畅自然”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风格多样,以“慷慨悲壮的豪放为主,亦有情致缠绵,词义婉约”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作者风格以“平和冲淡”为主。

徐志摩,《再别康桥》作者诗风为“纤丽委婉,轻盈飘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老舍《断魂枪》作者素有“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文中典故

《谏太宗十思疏》

“乐盘游,则思三驱使以为度”中的“三驱”选自《礼.王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失败论调是于1934年4月27号,当时在社会民众中颇有影响力的《大公报》上发表的《孔子诞辰纪念》杜评开始散播的。

2.关于“正史”梁启超也发过相同言论,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家谱也而已” 《登西台恸哭记》

“今其诗具在,可考也”中的“其诗具在”指的是文天祥所作的《平原》、《睢阳》、《颜杲卿》等追怀先烈的诗篇。

“魂朝往兮何往!暮归来兮关水黑”源于杜甫《梦李白》中“魂来枫林青,魂返光塞黑” 《徐文长传》

1.“会得白鹿”选自《徐文长自著畸谱》

2.“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由馀态”源于欧阳修《永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短歌行》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两句源于《诗经.郑风.子衿》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四句源于《诗经.小雅.鹿鸣》 《山居秋暝》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与《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的“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此句反用其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此二句司马光《续诗话》解为:“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泊秦淮》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为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作乐曲。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选自《双桅船》,曾获得1979-1982年全国优秀新诗(诗集)二等奖。 《前赤壁赋》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两句为互文,意谓吟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

文章的历史背景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今”》

五四运动前夕。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931年“9。18”事变之后,一系列的事件使得社会上流行起了一殷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论调。

《始得西山宴游记》

“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以戴罪之身贬居永州第五年。 《废园外》

1941年8月14号,日本侵略者的轰炸机轰炸了昆明 《春望》

安史之乱,作者身陷长安 《虞美人》

作者作为亡国之君被俘于汴京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中原沦陷,生灵涂炭,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意恢复 《风波》:1917年张勋复辟 《断魂枪》的时代背景为晚清

课文分析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联

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

借代、反语

一议论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4、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5、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养生主 (生主:指人的精神)

第一段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1庖丁解牛达到什么程度: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2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出入为主,先声夺人 3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细节描写;排比、对偶 第三段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这段文字讲述了庖丁成功的杀牛之道是什么:掌握杀牛规律比杀牛技巧更重要 2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比

3这段文字跟整篇文章中心观点的联系:点明中心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庖丁自述他三年之后杀牛的特点:官知止而神欲行

2庖丁自述如何印证他这种说法:用事实为论据,通过对比论证

谏太宗十思疏 (谏:进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1这段文字魏征指出为人君者,治国安邦的要害是什么:德义 2这段文字它所强调的这句话“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如何体现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不同的历史时期,作为君主、皇帝,他们的道德修养都是一样重要的 3这篇文章的表现手法:对比论证;比喻、对偶

答司马谏议书 (立论→证明 驳论→证伪→着眼点)

第一、 三段:

一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三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这两段体现了什么行文风格:柔中带刚

2从这两段文字来理解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要害在哪: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3请你根据第三段文字理解其推理方式:以退为进 第二段: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视而不见可悔故也。

1根据这段内容,请你指出论证层次:三个层次 2这段文字在论证过程中间为什么贯彻的据实反驳,据理反驳:四大罪名事实源于变法核心;反对的人都为同朝为官的士大夫,因此要据理反驳

3这段文字用盘庚之迁的典故跟这篇文章的中心观点有什么联系:间接地表明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同盘庚一样是壮大国家,通过类比的方法强调文章的中心观点(表达了坚决改革,绝不动摇的决心)

“今”

第一、二、三段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甚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1这三段文字所指出“今”的含义:时间

2这部分文字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归纳法(二)、演绎法(三) 3这部分文字所应用的论据类型:理论论据(二)、事实论据(三) 第四段

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