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日寇的入侵,国民党军队消极抗日、节节败退和黑暗统治;生活窘困,疾病缠绕,腐败混乱的工作环境等,葬送了汪文宣夫妻有过的理想和热情,并逼的他失业,贫病交加,这是构成汪文宣悲剧的重要原因。

连年战争,腐败统治,各种罪恶的途径和方式腐蚀了人们的心灵,善良的人也出现心理恶化,导致了家庭矛盾和冲突,这成为酿成悲剧的又一原因。

2、简析汪文宣的思想性格特点。

汪文宣是一个善良正直、忠厚老实又懦弱无能的小职员。他本是上海某教育大学教育系毕业生,抗战爆发粉碎了他的理想,为保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和一点薪水,他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在家里,又处于婆媳争执的夹缝中无法排解。他老好到卑微的性格成为妻子离开的一种原因,最后贫病交加而死。

他的个性变化并非人性发展的本来逻辑,是万恶的旧社会、旧制度在逼迫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步磨蚀了他们的心灵,使得正常人性扭曲,最终成为一个牺牲品。

3、简析曾树生形象。

曾树生年轻、漂亮,曾有一颗善良的心,原想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不满意在银行当“花瓶”。可她忍受不了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母的恶语中伤,最后离开了丈夫和家庭,去追求个人意义上的幸福。

她是一个个人主义者,她在困境中企图拯救自己,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意义来确定自我的选择、去向。她身上具有一种反传统、反道德、重自我的现代女性的思想特征。

4、简要说明这篇作品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围绕汪文宣母子和曾树生三人之间的心灵冲突展开情节,结构上似无刻意的布局。另外,作品前后呼应,开头、主要情节活动、结尾都在寒夜里,作品紧扣“寒夜”的命题,创造了一种悲寒凄切的悲剧氛围。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作者:丁玲

1、说明小说的主题。

《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是丁玲深入农村斗争生活后写的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1948年出版,曾获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小说反映的是1946年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的《五四》指示发布后,到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一历史时期,华北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斗争。小说再现了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土改斗争复杂性,反映了伟大的土改运动在中国农村引起的巨大变化。告诉人们:土改不仅改革了几千年来农村的封建旧秩序,而且给农民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2、简析作品在反映农村个阶层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实主义笔法。

小说依循农村的历史和现实,把延续千百年的中国农村封建关系和社会情况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充分地反映封建宗法制农村生活的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土改运动的艰难与复杂。作者笔下的暖水屯,各阶层人们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在反映农民与地主斗争同时,还深入表现了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别、矛盾和斗争。总之,小说在表现生活本身的复杂关系和丰富的内容方面,相当充分。

3、简析张裕民、程仁形象。

张裕民,出身雇农,身世困苦,塌实能干,是暖水屯第一个共产党员,后又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中的主要骨干,虽然不是一个最先进的农民形象,却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艺术形象。

程仁,原是个雇工,钱文贵的佃户,对地主阶级怀有仇恨,土改时当上农会主任;但由于和钱文贵的侄女黑妮恋爱,斗争勇气削弱不少,行动犹豫不决,但经过经教育和大家带动,终于摆脱思想顾虑,毅然、坚决和广大群众站在了一起。

4、为什么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具有深刻、扎实的革命现实主义特色?

由于以下几个特点,因而形成特色。

首先,着重表现了土改在农村个阶层人物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并以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复杂的思想矛盾,着力刻画了农民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勇敢起来斗争的心灵变化过程。

其次,对于农民中先进分子的描写,并不写成完美无缺、包打天下的英雄,而是写出他们的民主革命觉悟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有疑虑、矛盾和弱点,正是在实际斗争中,逐渐克服弱点,锻炼成长的。

再次,以宏大繁复的结构,描写农村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复杂的联系和矛盾,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封建宗法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土改运动的复杂矛盾和斗争。

《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

1、简析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

小说1948年完成,1951年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改的全过程。全书分上下两部。小说告诉读者:土改不仅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面貌,并且其中一些先进农民成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2、简析赵玉林、郭全海形象。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