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骆驼祥子》对个人奋斗的批判。

《骆驼祥子》对个人奋斗道路批判,也是祥子形象的主要意义,是作品的另一主题。

祥子要强好胜的心胸,是隶属于个体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他的蓝图是个人小天地;他挣扎和反抗,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小生产者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使他总是迷信自己的力量,不能清醒认识自己,像盲人瞎马摸索。一旦理想被毁,便会仇恨周围一切,疯狂报复。

祥子的悲剧雄辩的说明了:个人奋斗者的精神防线是不堪一击的。祥子悲剧启示人们: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不能救自己的,更有甚者,还可以导致个人的毁灭。

5、虎妞形象及其意义。

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的重要人物。她是车行老板刘四的独女,又老又丑,三十七八岁还没人敢娶,但治理车厂和办事却一把好手。她一眼看中祥子,不择手段诱骗结婚,一年后难产而死。

虎妞的性格是复杂的:一方面好逸恶劳、轻视穷人,为人泼辣厉害,把丈夫当作奴隶和玩物;另一方面又值得同情,被刘四榨取了她的劳动力,得知她和祥子关系,一脚踢开。虎妞对祥子的爱虽带有剥削阶级的鲜明印记,但却是热烈、真诚。

作者披露了一个曾经参与剥削,又被剥削;既给祥子以爱,又加深他的悲剧和痛苦;最后被旧社会所吞吃的旧中国剥削阶级出身的妇女的灵魂,和被扭曲的人性。

6、《骆驼祥子》情节结构的特点。

《骆驼祥子》情节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单纯明朗。为了展现车夫生活,作者自始至终盯着笔下主人公。在众多的人事纠葛中,祥子与虎妞的关系是最强烈的一条线,是构成悲剧的重要因素。除了人与人、事与事都和祥子及车有关,作品还精心展现了祥子与自然的关系。

7、《骆驼祥子》心理描写的特点。

心理描写特点,是刻画祥子形象的重要手段。

祥子木衲、沉默寡言,反映了忠厚憨直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倍受压抑、孤苦无告的社会地位。作者常以大段心理描写,来表达祥子的痛苦心声。细致动人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祥子由人到“兽”的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大段的心理描写不但刻画了了性格,代祥子述说内心痛苦和愤怒,也表达了作者对祥子命运深切同情和强烈的义愤。

8、《骆驼祥子》语言的特色。

语言特点是朴实明畅,“京味”浓。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作者能从容的调动北京的口语,极富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呼兰河传》作者:肖红1、简析《呼兰河传》的思想意义。

肖红是“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呼兰河传》是她的一部自转体小说。表现了对童年,特别是对她家后园富有童话色彩的描写。作品着眼点更在于通过勾勒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挖掘农村在封建主义长期统治下种种社会弊端和精神贫乏愚昧以及人性中的丑恶。

作品中的呼兰河是肖红的故乡,更是我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缩影。

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一个中心,即揭示了荒僻小城人们精神的麻木、愚昧,以及封建意识、封建习俗对于普通百姓灵魂的腐蚀毒害。

2、简要说明《呼兰河传》的独特文体。

《呼兰河传》是自转体小说。

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共七章,每章相对独立,没有刻意编造情节,也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而以“我”的叙述和回忆通贯全书。接近散文写法,很难用一般小说加以规范,看似散漫,实则形散神不散。在看似零星故事中,又贯穿完整思想,即对封建愚昧的揭露和批判。作品无论在故事叙述或人物刻画的方式上都独辟蹊径,自成格局。

3、简析这篇小说在描写不同的对象时各有什么特点。

描写城市时,嘲讽中不乏幽默,用喜剧笔法表现悲剧性生活,使人深思,引人哀愁。

对童年描述时,如优美散文诗,流露牧歌情调和田园诗风味。

《金锁记》作者:张爱玲1、简析《金锁记》中的七巧形象及其意义。

《金锁记》收入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小说塑造了主人公七巧这一形象,描写了她一生的命运以及心理变态过程。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女儿,泼辣富风情,不幸被嫁大户,受歧视,夫瘫痪,爱情受到压抑,曾暗爱小叔子,又碍于传统伦理观念。夫死公亡后,分得家产,但长期压抑使她人性扭曲,认为只有金钱才是保障,甚至变态到扼杀他人美满姻缘,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

意义作品有层次展现七巧人性被践踏、受残害、最终灭绝的过程。显示出作者对传统婚姻、封建伦理和金钱世界的痛恨和批判。

2、简析人物心理描写方面的特点。

《金锁记》突出描写了七巧的种种心理状态,细腻发掘人物特定环境中的复杂心态。运用对话、动作、肖像服饰描写等传统小说笔法来剖析人物内心世界。有时作者又运用西方意识流、心理分析等表现技法直述人物心理。作者还善用浓墨重彩色调,充满象征意味的意象,如月亮、镜子等,甚至使人周围的色彩音响都具有映照心理的功用,令人感觉到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现代意味。

3、简要说明小说的结构特点。

《金锁记》写了七巧一生,时间跨度很大。以七巧的生活经历、感受及心理变化的时空顺序为基本线索,随着家庭的变故,人物关系的转换,七巧心理的变异也被展示得明显有序。小说采用单线结构的形式,线索清晰,层次感强。另外作品还有一些对应性描写,如七巧与季泽的两次调情,在结构上前后呼应,也使人物心理及其变化显得更为清晰。

4、简说作者在刻画人物心理时所用的现代派表现技法。

作者在刻画曹七巧的心理时,还运用了西方意识流、心理分析等表现技法。作者还善用浓墨重彩色调,充满象征意味的意象,如月亮、镜子等,甚至使人周围的色彩音响都具有映照心理的功用,令人感觉到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现代意味。

《围城》作者:钱钟书1、简析“围城”二字的涵义及作品的主题。

《围城》出版于1947年,标题“围城”对作品具有突出意义。表面看“围城”二字涵义是小说中一段对话描写,将婚姻比作“被困的城堡”,未婚想进,已婚想出,比喻揭示婚恋中人复杂心态,也是对人伦中夫妇关系的嘲讽。但整部小说反映远比上述含义更为深广,作者将这种心态倾向扩展到人生万物,包括职业、人生的愿望等方面。小说的中心就是主人公进出于事业、爱情、家庭几座围城,结果屡屡败北,象征当时人生有着“一无可进的进口,一无可去的去处”的困厄,反映了抗战时期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也包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2、简析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

方鸿渐是《围城》的主人公,作品着重写了他和几位女性的瓜葛,以及他从上海转至内地三闾大学任教的遭遇、人事矛盾。他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3、小说所用的讽刺手法。

钱钟书是位学者型的讽刺幽默作家。《围城》以幽默诙谐笔调,大量奇妙譬喻,丰富的知识容量,构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了高超的讽刺才能和作者观世的精细与机智。作者常在情节、场景的推进,描述人物言语行为,给以调侃、挪揄或嘲弄。另外,作者还善于作具有讽刺意味的细节描写。

《财主底儿女们》作者:路翎

1、简析小说在表现思想内容方面的独特之处。

这部八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分上、下两部。上部描写苏州富豪蒋捷三一家分崩离析过程;下部集中表现蒋纯祖从南京流亡武汉、重庆的经历和曲折心理。展示了蒋家各种类型知识分子生活道路。

独特之处在于选择“财主底儿女们”,即出身欲剥削阶级家庭的知识分子作为描写主要对象,并将之放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环境中加以刻画。提出了动乱时代知识分子道路问题,客观展示了知识分子寻找正确道路的艰难和痛苦。

2、简析蒋纯祖这一人物形象。

蒋纯祖是蒋家的叛逆新人,曾靠拢过革命,然而最终仍坚持个人主义立场。他的悲剧表现了知识分子在未与人民大众结合时的必然悲剧。可作者由于他偏爱而没做出更多批判,反映了作者思想认识上某种缺陷。

3、简析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

作者十分注意充分展示主人公的心灵历程,剖示在大动荡时代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着令人颤栗的心灵搏斗。同时,他又着意通过内在性格矛盾和心理冲突来推动情节。另外,小说还侧重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潜隐意识,表现复杂的心理结构。

4、说明这篇作品所体现的“七月派”小说的创作特点。

路翎是“七月”文学流派代表作家。《财主底儿女们》体现了这一流派小说创作的独特性。实践着胡风现实主义文学主张理论,用主观感情的“扩张”,拥抱与关照客观世界。这篇小说主观色彩强烈,描写充满激情,气势逼人,形成一种描述、议论与抒情交织在一起的艺术风格,与此风格相应,作品的语言多用复杂的长句,酣畅而略嫌重拙。

《寒夜》作者:巴金

1、简析汪文宣一家悲剧的主要原因。

《寒夜》是巴金优秀的长篇小说,写于1944年到1946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