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方法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方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方法

一、成孔

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及桩端达不到设计持力层要求等,还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和造成桩承载力下降。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

项工作。 a、采取隔孔施工程序(支护桩)。

成桩初始,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且混凝土灌注桩的成孔是依靠泥浆来平衡的,故采取较适应的桩距对防止坍孔和缩径是一项稳妥的技术措施。 b、 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

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使桩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 C、 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

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桩具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

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第二次清 孔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因此,在提出钻具后用测绳复核成孔深度,如测绳的测深比钻杆的钻探小,就要重新下钻杆复钻并清孔。同时还要考虑在施工中常用的测绳遇水后缩水的问题,因其最大收缩率达1.2%,为提高测绳的测量精度,在使用前要预湿后重新标定,并在使用中经常复核。

为有效地防止塌孔、缩径及桩孔偏斜等现象,除了在复核钻具长度时注意检查钻杆是否弯曲外,还根据不同土层情况对比地质资料,随时调整钻进速度,在软粘土钻进最快0.2m/min左右,钻头直径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孔径的大小,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核钻头直径,如发现其磨损超过10mm就要及时调换钻头。

入岩后报请工勘、监理人员鉴定,确定入岩界面标高,然后按设计要求钻岩后终

孔。

二、成孔后的孔壁维护

在钻孔到位后,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清孔。若是钻机钻孔的,应注意提升钻锥20~30cm后继续循环。可用相对密度较低的泥浆或清水压入清孔,具体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如地下水位高时,地层容易坍塌,泥浆相对密度可大些,但过大会造成混凝土顶升困难,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泥浆比重上下不一的情况。清孔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水头,经常检测泥浆指标,一旦达标,迅速起钻。可用直径比设计桩径小5cm钢筋圆圈放入孔内验收桩径,然后下钢筋笼,尽可能缩短浇筑前的操作时间,减少沉淀量。

严禁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这将会极大地降低桩尖处土的极限承载力,也容易因泥浆相对密度过大而造成夹泥或断桩。

将制做好的钢筋笼下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焊接质量,成笼圆直。应选派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人员操作,为节省时间,可两名人员同时操作。要求严格按图施工制作,包括钢筋的数量、钢筋笼的加强箍,这样才能保证下放时不变形。

准确计算钢筋笼的置放位置,要保证伸进底板部分的钢筋长度。下放时,随时调整笼子的位置,使笼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为了保证中心的一致性及保证钢筋笼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沿钢筋笼纵向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在下导管前,应对导管的连接进行水密试验,并记录各节长度和编号,便于浇筑过程中的长度计量。

三、 桩成孔施工中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 塌孔: (A)、预防:

1、在进入砂质土等易坍地层时,使用优质泥浆,并适当放慢成孔速度,以确保泥浆的形成,使之具有良好的护壁功能。

2、尽量缩短二次清孔与灌注砼的时间间隔。

3、合理安排施工间距,在灌注砼时,保证相邻桩施工距离不小于2m。 (B)、处理:

1、在成孔中发生垮孔时,如程度较轻可适当加大泥浆比重,保持孔内水头高度,提高静水压力,及时平衡地层;情况严重时,可用粘土夹小碎石快速回填,让其自然沉降密实后,再重新钻进。

2、在灌注过程中发生跨孔,程度较轻的在该段灌注时提高砼标号,严重的重新进行清孔处理。 (二)、孔斜: (A)预防:

1、钻进前应选择导向性能良好的钻头、检查周边保径数据,发现偏差及时镶补合金防止成孔偏心而造成孔斜。 2、保证钻机安装的水平。

3、对钻具进行校直检查,不合格钻具不得下入孔内。

4、通过桩位检测数据(孔斜、孔径),及时调整钻进成孔技术参数。

5、如有必要,钻进时钻具配有扶正器,钻进时压力均匀,以防钻孔倾斜。见下附图1。

扶正环 孔 钻杆 扶正环 钻头 图1

(B)、处理:

1、孔斜的发生会影响钢筋笼、导管的下放,甚至对灌注砼造成影响,在易造成孔斜处,采用悬吊慢钻进行钻进。

2、孔斜较大时,先进行桩孔斜度的检测,根据实测数据,对钻孔实行定向纠斜,

再恢复正常钻进。

(三)、孔径达不到设计要求(扩大部分)及缩径 (A)预防:

1、根据设计要求、地层情况选择钻头尺寸,施工中经常检查钻头尺寸,如磨损严重要及时补焊;

2、采用优质泥浆护壁,要较高泥浆比重,易缩径段要分段扫孔;

3、施工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现场配备钻孔事故处理工具,及时处理。 4、扩底钻头在使用前,都必须做张、收试验,并准确测量有关数据,作为控制扩底直径的依据。

(B)、处理:

1、调整泥浆比重,提高泥浆性能。

2、采用孔径仪或探孔器测量桩孔缩径程度及部位。 3、缩径段分段上下扫孔。 (四)、孔深达不到设计要求 (A) 主要原因:

1、钻具长度丈量错误;

2、持力层判断失误,达不到设计要求。 (B)、预防措施:

1、认真、准确地测量地面标高、护筒标高和丈量钻具长度并校核,终孔前准确丈量机上余尺;

2、根据地质情况、钻进进尺、泥浆返浆颜色、岩屑样正确判断持力层深度。 (五)、孔底沉渣超标

(A) 主要原因:

1、清孔时间不够,泥浆性能差;②、二清结束至灌注开始间隔时间长;③、孔深人为加大。

(B)、预防措施:

1、采用二次清孔,清孔时间要充分,直至符合要求,清孔时要净化泥浆,降低泥浆粘度、密度并保持孔壁 稳定性。

2、二清结束至灌注开始间隔时间在30分钟内。

3、严禁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