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教案第一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概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多所高校。每个创业中心主要在四个领域开展活动: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加强与产业界联系,利用企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助与指导;支持创办新企业,主要是鼓励创办知识衍生型企业;鼓励技术转化,为大学生技术转化提供种子基金、天使资本、创业孵化和科学园区等。

(2)英国建立多项创业项目及基金,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英国王室于1983年创立的“青年创业计划”是迄今为止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创业项目。1998年,英国政府再次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专为18岁至25岁的在校大学生设计,帮助学生开办公司,并提供创业咨询、指导服务,英国每年参加此项目的学生人数均在万人以上。

(3)英国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探索教与学的新模式。通过积极的创业教育研究,英国在青年创业中推行了“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在创业的前三年中,每个创业的青年都会得到一名创业导师的帮助。这些创业导师来自优秀的企业家和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创业导师自愿、免费为创业青年传授创业经验、创业知识,提供技术帮助,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疑难,给他们必要的支持。 (三)日本

1、许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正在增强。

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青年创业意识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不如韩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人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日本经济新闻调查》,到2002年6月,日本高校创办了300多家企业,其中1/3由教授或学生担任总经理。到2004年,日本的创业活动率已有显著提高,达到了美国的一半。另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日本大学生创办企业数为120家,2007年为115家,2008年为110家。

2、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1)日本政府对高校创业教育支援力度大。

(2)日本众多企业和中介机构为高校创业教育做出重要贡献。

(3)日本高校不断改变大学的教育理念,甚至创立了全新的办学思想。 (四)韩国

1、韩国大学生对创业开始有信心。

据2009年初对2917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占28%的人回答将放弃直接就业而选择创业。根据韩国一家风险企业对10664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其中38.9%的人回答想以创业代替就业,41.9%的人回答因收入高而首选创业,因就业难选择创业的人占20.7%,看到成功人士受到激励而想创业的占15.9%,只是为了生计而创业的人仅占5.4%。

自金融危机以来,韩国的创业企业以每年1倍的速度迅猛增长,他们不仅深入到IT、BT、NT、ET等尖端领域,还活跃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等多种领域。创业已经不是他们简单、被动的选择,而是他们自主选择人生发展的机遇和必须。 2、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1)政府建立扶持基金。韩国政府中小企业厅筹集了创业基金勇于奖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基金由2008年的2.5亿韩元增加到2009年的6亿韩元,准备扶持120多个被评选出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可获得800万韩元。相当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全罗南道政府也于2009年筹集了2.2亿韩元用于奖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比2008年增加12%,平均每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将获得1000万韩元的支持。

(2)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韩国雇佣信息院开设了题为“大学生发展方向”的网络教育课程,除了提供与创业相关的信息服务外,还举办与创业有关的专题、专业培训班。韩国京畿道龙仁技术信用保证基金人力开发院自2006年起积极举办大学生创业学校,开展对本道内居住的大学生或道内大学在校学生的创业培训。培训班还通过深化学习、现场观摩、专题讨论等形式,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此外,还提供网络服务、会员服务和跟踪服务。

(3)建立大学创业支援中心。大学创业支援中心对韩国大学生创业贡献巨大。韩国的大学生创业兴起于1998年,其标志就是韩国情报通信部在25个大学设立创业支援中心。现在几乎在韩国的每一所大学里面,都有创业支援中心,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在创业支援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人性化“一条龙” 的便捷服务。大学生创业所急需的人才、营业场地和资金,在这里都很容易找到。创业支援中心提供租金很低甚至免费的办公室,以及办公桌椅、电脑、上网线路等各种条件。创业支援中心帮助大学生联系各专业的指导教师,协助进行可行性调查和分析,向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提供法律、税务、谈判等咨询服务,还帮助大学生筹资。

(4)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务农。对回乡务农的大学生分类别施以不同的奖励政策。如韩国庆尚北道政府颁发大学生回乡创业务农扶持政策,对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最多奖励2亿韩元。政府还另外奖励每个大学生农业创业小组1000万韩元,并在道、市、郡成立回乡创业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服务。

第三节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1课时)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兴起的背景

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深受世界经济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 (一)国际背景

1、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带动创新创业文化在全球兴起。

创新创业兴起于1973年石油危机带来的全球的经济滞涨,目前创新创业已成为了各国预防经济下滑或停滞的一个有效方法而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 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的核心——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2、世界组织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的浪潮在世界多国高涨起来。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的优先行动框架》两个文件都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很多国家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并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3、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创新创业带来了更大的历史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国际加工型产业、服务型产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步伐很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这些都不断刺激着我国创业活动的兴起与发展,也推动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 (二)国内背景

1、我国已基本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国内创新创业环境不断完善。 (1)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2)政策措施的转变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3)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2、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通过对历年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及就业率统计数据表明:扩招近十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呈大幅上升的趋势,就业率自2007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基本形成供大于需的局面,造成了硕士生抢本科生的岗位,博士生抢硕士生的岗位,而本科生只能与大中专生争饭碗,甚至出现了大学毕业生“零报酬”就业等现象。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了中国政府需要着力解决的一项关乎民生大计、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从2009年2月起,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制定了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其中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3、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及国际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主要表现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机构调整,我国出现了很多新兴产业,大学生创业选择的项目和领域更宽更广了,扩大了大学生创业的形式和途径。比如:加盟连锁经营型、网络创业大赛创业型、概念创业型等。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程、特点和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程 1、起步期:1997-1999年

标志:1998年,清华大学研究生举办了第一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创业的起点。并催生中国第一家大学生高科技创业公司——视美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高热期:2000-2002年

标志: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展开来;创业中心的成立。 3、理性期:2002年以后

标志:政府引导下多元化发展。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同时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 (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特点

1、创新创业激情高

2006年年初中央电视台曾对大学生创业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对于“你想不想自己创业?”这个问题,想去创业的有79%,不想的只有21%。有近80%的大学生都怀有创业梦想。

2、创新创业领域较宽

包括:高科技领域和智力服务领域,设计装饰、服务咨询、服装、食品加工领域,商品代理、中介服务、出售成果、创办工作室等。 3、创新创业行动较理性

(1)更加理性地选择创业项目。

(2)更加理性地定位自己的创业目标。

(3)更加理性地为自己储备创业能力和创造创业条件。 (三)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意愿高但实际行动少

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态及心理调查报告》显示:“创业是可以去尝试的”大学生比率高达62.2%;但认为“创业确实可行”的却只有28.2%,其中,觉得“非常可行”的仅占5.8%。在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您打算怎么办”的这一问题中,选择自己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仅为2.6%,想创业的大学生占到了近80%,但真正投身实践的却只有4.2%,形成了巨大反差。作为全国“人才大本营”,北京集中了全国1/4的重点高校和1/3的研究生院,仅2006年一年,就有174611名毕业生走出了高校大门,其中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为146人。 2、创新创业能力不强 杨振宁曾经指出:“中国的教育界几十年来形成一种念死书的习惯,其结果是尽管培养了许多非常努力、训练很好、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然而这些学生的知识是片面的。” 3、创新意识薄弱,创业科技含量低

2003年,昆明理工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大赛共收到作品165件,研究开发类的只占13.9%。麦可思中国2008届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自主创业类别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分别占创业总人数的22%和20%,而从事科技行业的创业少之又少。 4、创新创业成功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创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上海市团委对大学生创业的统计数字也同样显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近30%的创业成功率。 案例1:“视美乐”的失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