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全解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药剂学实验全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4 5 6

结论 符合规定(或不符合规定)

2、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溶出度测定方法项下的规定,对阿斯匹林片的溶出度结果进行评价和讨论。

五、思考题

1、固体制剂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有何意义? 2、溶出度测定主要针对什么样的药物和制剂? 3、你从该次实验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附《中国药典》附录中的部分相关内容:

附一、溶液配制方法:

稀盐酸:取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 ml,即得。本液含HCl应为9.5%~10.5%。 稀硫酸: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 ml,即得。本液含H2SO4应为9.5%~10.5%。 附二 溶出度测定法(药典 附录Ⅹ C)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第一法

(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焊接而成,呈圆柱形,篮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 (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mm±2mm。

(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

(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

测定法: 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可煮沸脱气及时冷却)的溶剂900ml,注入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不大于0.8μm微孔滤

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

结果判断 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取样时间为45分钟,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如6片(个)中仅有1片(个)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如6片(个)中有1片(个)低于Q-10%,应另取6片(个)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个)中仅有2片(个)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供试品的取用量如为2片(个)或2片(个)以上时,算出每片(个)的平均溶出量,均不得低于规定限度(Q);不再复试。 附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方法与计算

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用本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批溶剂为空白对照(本实验应取3ml备用的溶出介质置50 ml容量瓶中,加0.4%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置水浴上煮沸5分钟,放冷,加稀硫酸2.5 ml,并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为空白,进行基线校正),采用1cm的石英吸收池,在规定的吸收峰波长±2nm以内测试几个点的吸光度,或由仪器在规定波长附近自动扫描测定,以核对供试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并以吸光度最大的波长作为测定波长。供试品溶液浓度应使测得的吸光度在0.3~0.7之间。

实验九 黄芪颗粒剂的制备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中药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检查方法。

二、基本概念与实验原理

中药颗粒剂是指药材提取物或药材细粉与糖粉、糊精、淀粉、乳糖等辅料制成的颗粒状或块状制剂。药材的提取物为药材用水提醇沉法制成的提取液或药材的水煎液浓缩而成的稠膏,也可以提取药材的有效部位供制软材用。制备颗粒剂的关键是控制软材的质量,一般要求手握成团,轻压则散,此种软材压过筛网后,可制成均匀的湿粒,无长条、块状物及细粉。软材的质量要通过调节辅料的用量及合理的搅拌与过筛条件来控制。如果稠膏粘性太强,可加入适量70—80%的乙醇来降低软材的粘性。挥发油应均匀喷入干燥颗粒中,混匀,并密闭一定时间。冲剂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软化现象。冲剂应密闭贮藏。

制备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提取液的精制→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质检,包装

三. 实验内容

1.黄芪颗粒的制备 【处方】 黄 芪 60g

蔗糖粉 适量 糊 精 适量

【制法】 取黄芪60g,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0.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药材:浓缩液≈3:1,约20g),加入适量蔗糖粉、糊精(浸膏:蔗糖:糊精=1:3:1)及用适量乙醇制软材,挤压过筛(12-16目)制颗粒,50°C干燥,整粒,烘干,分装成6袋,即得。

[质量检查] 粒度、溶化性、水分。 【检查】

(1) 粒度检查 取本品5袋(50g),置药筛内,过筛时,筛保持水平状态,左右往返轻轻筛动,过筛3分钟,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

(2)溶化性 取本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混浊)。

(3)水分 照烘干法测定,本品含水量不得超过6.0%。

四. 实验结果

制剂 黄芪颗粒

外观

粒度

溶化性

水分(%)

五. 思考题

1. 制备颗粒剂所用的糖粉、糊精应达到什么要求?为什么? 2. 结合实验谈谈制软材与湿颗粒的体会。

3. 颗粒剂有哪些质量要求?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八 微囊的制备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