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湖北医药学院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A持续时间短B去极幅度小C复极速度与去极速度相等D开支与降支对称E复极有平台期 17下列关于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2+

A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B0期去极化由Ca内流形成C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 D有明显的平台期E4期自动去极化主要由K+外流进行性减少所致 18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顺序是:

A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B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 C窦房结→心房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D窦房结→心房肌→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 E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肌

19兴奋在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A窦房结 B房室束C左右束支 D普肯耶纤维E房室交界 20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主要靠的是: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

B牵张反射C心、血管反射 D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E脑血管反射 21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

A等容收缩期延长 B射血期延长C等容舒张期延长 D心室充盈期延长E每搏输出量增加 22心肌的异长调节是指心脏每搏输出量取决于:

A平均动脉压高低 B心率贮备大小C心力贮备大小 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大小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小 23心肌的等长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心肌初长度 B肌小节的初长度C横桥联结的数目 D心肌收缩能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24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主要取决于: A外周阻力 B大动脉压力C肌小节长度 D右心房压力E循环血量

25心室肌细胞与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0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B1期复极化的速度 C平台期受极化的机制D3期复极化的机制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

26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A静息电位的大小 B0期去极化的速率 C平台期的长短 D3期复极化的快慢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27正常的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明显降支,这是由于:A心肌细胞抵抗过度延伸能力强

B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心力贮备能力强D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E心肌初长度与最适初长度距离大 28正常心电图描述,错误的是:A.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B.S-T段表明心室各部位间没有电位差存在

C.P-R间期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D.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E.心电图是心肌兴奋与收缩过程的反应

++

29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是由于:AK递减性外流BNa递增性内流 ++2++

CK递减性外流与Na递增性内流DCa递增性内流EK递减性外流与Ca2+递增性内流 30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2++

A0期主要是Na内流B1期主要是Cl内流C2期主要是Ca内流与K外流

++

D3期主要是K外流E1期主要是K外流

31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A动作电位的幅值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D阈电位水平E0期去极化速度 32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A收缩期开始 B收缩期中间C舒张期开始 D舒张中后期E舒张期结束

33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B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C阈电位水平的高低D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E钠-钾泵功能

34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少发放一次兴奋C窦房结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D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E窦房结一次节律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35在下述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心肌细胞直径细小,传导速度慢 B动作电位幅度大,传导速度快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慢,传导速度慢 D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E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 36当血钾逐步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

A逐步升高B逐步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E不变

37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缩小 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增大C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 D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增大E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大

+

38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A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

+2+

B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增加C窦房结细胞对Ca通透性增加

+-D窦房结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E窦房结细胞对Cl通透性增加

39当血流通过下列哪一部位时,血压的降落最大?

A主A和大AB小A和微AC毛细血管 D微V和小VE大V和腔V

40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并伴有小动脉硬化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D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 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

41 阻力血管主要是指:A大动脉 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 D小静脉E大静脉

42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这主要是由于:A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B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 C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D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E老年人的血液粘滞性高 43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

A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B静脉管壁平滑肌少C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 D静脉系统的容积大E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低

44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A心率减慢,传导加快,而不应期缩短B心率减慢,传导慢,而不应期延长 C心率减慢,传导慢,而不应期缩短D心率快,传导慢,而不应期缩短E心率快,传导加快,而不应期缩短 45肺循环和体循环有相同的:A收缩压 B脉压C每搏输出量 D外周阻力E舒张压

5

46组织液生成主要取决于:A毛细血管血压 B有效滤过压C血浆液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E组织液静水压 47使中心静脉压升高的是:A血容量增加 B周身血管舒张C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D心脏射血能力增强E循环血量减少

48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C其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

D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一个指标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49关于减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也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B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C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E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 50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

A局部代谢产物 B缓激肽C血管活性肠肽 D乙酰胆碱酯酶E前列腺素I2

51、给家兔静脉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

A.强列兴奋降压反射 B.通过β受体扩张全身血管 C.通过β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 D.无缩血管效应 E.不影响血管收缩 52对刚刚停止跳动的心脏的左心室给予一个有效刺激,可使:

A局部少量心肌细胞收缩 B左心室收缩C左心室和右心室收缩 D 左心室和左心房收缩E 整个心脏收缩 53下述关于超速压抑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高频起搏点驱使低频起搏点进行低频率搏动 B频率差别愈大,抑制效应愈强 C窦房结停搏后,首先由受压抑程度较小的房室交界起搏

D窦房结对心室的控制中断后,可出现一段时间的心室停搏 E中断人工起搏器时应逐步减慢其驱动频率 54在下述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心肌细胞直径细小,传导速度慢B AP幅度大,传导速度快 C 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慢,传导速度慢D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 E 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 55当血钾逐步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A逐步升高B逐步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E不变 56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A RP绝对值减小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缩小

B RP绝对值增大致距阈电位的差距增大 C 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D 细胞膜对钙通透性增大E细胞膜对钠通透性增大 [B1型题]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普肯野纤维 E房室束 1、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2、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3、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C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E 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 4、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5、右心衰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6、过敏性反应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2型题

1、某人由平卧位突然站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每搏量、动脉血压降低,该人搏出量减少是由于下列哪项所致 A、心室后负荷增大 B、心迷走神经兴奋 C、心交感神经兴奋 D、异长调节 E、等长调节 2、在实验中,动物出现搏出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血压降低,分析其原因是

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B、心肌收缩能力降低 C、后负荷增大 D、心率减慢 E、射血分数降低 3、给家兔静脉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

A强列兴奋降压反射 B通过β受体扩张全身血管 C通过β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 D无缩血管效应 E不影响血管收缩 4、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后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抑制作用 B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抑制作用 C降压反射活动加强 D降压反射活动减弱 E大脑皮层心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二、名词解释

心动周期、心室顺应性、心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期前收缩、有效不应期、心力贮备、血压、窦性节律、微循环、中心静脉压、自动节律性、血流量 三、判断题

1. 心脏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是由支配它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发放的节律性冲动引起的。 2.心肌收缩的强度不受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

3.自律细胞自律性高低与其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的速度成正比。 4.心房与心室既可同时收缩又可同时舒张。

5.心房或心室能成为\机能上的合胞体\其原因是心肌细胞之间的闰盘联接。 6.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代偿性间歇, 其原因在于窦房结少发放一次节律性冲动。 7.心室射血使动脉内血液容积增大, 故收缩压值较高。

8.当全身小动脉广泛收缩时,使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以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明显。 9.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心室泵血能力和静脉回流的速度。

10.从事长期立性工作的人, 应不时活动双下肢以加快下肢的静脉回流。 11.在微循环的几种通路中, 直接通路能保证血液快速回到心脏。

12.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 它和呼吸中枢一道被称为\生命中枢\。

1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为减压反射或降压反射, 属机体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14.短时夹闭兔一侧颈总动脉, 可使家兔动脉血压降低。 15.牵拉颈总动脉可使动物血压升高。

16.冠脉循环的血流量在心舒期多于心缩期。

17.平均动脉血压过低时,脑组织可通过脑血管的自身调节作用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量。 18.心率的快慢取决于房室延搁的长短

19.心肌的收缩强度不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浓度

20.兴奋在房室交界处传导慢,有一定的时间延搁,使心室收缩前充盈量增加,有利于射血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1型题

1.B 2.B 3.A 4.E 5.D 6.D 7.A 8.D 9.B 10.B11.B 12.D 13.C 14.E 15.D 16.E 17.D 18.E 19.E

6

20.D21.A 22.E 23.D 24.D 25.E26.B 27.A 28.E 29.C 30.C31.C 32.C 33.B 34.E 35.E36.C 37.A 38.B 39.B 40.C41.B 42.C 43.D 44.C 45.C46.B 47.A 48.B 49.D 50.D51 C 52 E 53A 54E 55 C 56 A B1型题 1.A 2.C 3.D 4.A 5.B 6.EA2型题:1D 2A 3C 4C

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16√ 17×18× 19× 20√ 四 问答题

1*、试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机制、并进行对比。试举例说明学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意义

心室肌细胞: 0期,Na+内流,1期复极:K+外流,2期平台期,K+外流和Ca2+内流,3期复极,K+外流,4期,钠钾泵→泵出Na+,泵入K+,Na+-Ca2+交换。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Ca2+内流,3期K+外流,4期,Na+和Ca2+内流超过K+外流。 快反应AP P细胞AP 0、1、2、3、4 0、3、4 幅度120mv 约70mv 0期去极速度快 0期去极速度慢 0期Na+内流 0期Ca2+内流 有快、慢通道 只有慢通道 RP:-90mv RP:-70mv RP稳定(普通心肌细胞)4期自动去极 不稳定(自律细胞) 通道阻断剂:河豚毒Mn2+、异搏定 自己举例。 2、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将发生什么变化?心肌有效不应期长的生理意义?

绝对不应期:去极至复极-55mv, Na+通道失活,局部反应期:复极 -55mv 至-60mV ,Na+通道刚开始复活,相对不应期:-60mv--80mv ,Na+通道大部复活,能产生AP(0期幅度、传导、时程等较小),超 常 期:-80mv- - 90mv,Na+通道基本恢复到备用状态、能产生AP(0期幅度、传导、时程等较小)。

心肌不出现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原因是窦房结的AP传来正落在期前兴奋的不应期内,所以心室肌细胞对此AP不反应必须等下次冲动传来。

3、窦房结P细胞如何控制整个心脏的活动?动作电位在心脏的传导路径?何谓房室廷搁?生理、病理意义? 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心脏的活动。

窦房结→经房间束至心房肌使心房肌收缩,经优势传导通路至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 浦氏纤维最快→使心室肌同步兴奋收缩。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传导最慢→心房先收缩、后心室收缩。房室交界是AP必经之路,易出现传导阻滞。

4*、试述心脏泵血过程及心室和动脉的压力变化。

心房收缩→房内压↑,高于心室内压→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挤血入心室→ 心房舒张,压力降低,血液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 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急剧↑→在没有超过A压前,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关闭。 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室内压>动脉压→动脉瓣开放,房室瓣仍关闭→迅速射血入动脉。 减慢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心室容积继续↓→室内压略<动脉压→血液的动能使继续射血入动脉。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室内压迅速↓,低于动脉压,高于心房压→动脉瓣关闭,房室瓣仍关闭。快速充盈期:心室继续舒张→室内压↓<房内压→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顺压力梯度快速入心室。减慢充盈期:心室与心房、大V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

5、心肌的前负荷如何影响心肌收缩力?与骨骼肌进行比较,就临床应用举例说明一下。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回心血量,心室收缩力逐渐增强,当V回心血量增加至一定程度,心室收缩力不再增强.心肌初长度为

2.25~2.30um时,粗细肌丝的重叠程最佳,心缩力增加。最适初长后,前负荷继增加,初长不相应增加,心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大量胶原纤维 多层肌纤维排列方向交叉),病理可出现降支。与骨骼肌区别是骨骼肌会出现功能性降支。 对不同病情的病人输液时要注意输液的速度,心功能正常和心功能低下┉┉(学生自己写)。 6、何谓心肌收缩能力?试举二例说明何方法改变心肌收缩能力,并说明其机制. 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内在特性。

Ca2+浓度:外Ca2+内流增多,NE,E等,Ca2+与肌钙蛋白的亲和力和细肌丝上暴露的横桥结合位点数横桥与细肌丝结合数横桥ATP酶的活力:体育锻炼。

7、心率的变化如何影响心输出量?

40次/min——160次/min:心率增加,CO增加。心率增加,心缩力增加,CO增加。〉160次/min,心率增加,回心血量减少,CO降低。〈40次/min:CO降低。

8*、试述动脉血压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举二例日常生活中出现血压变化的例子,说明其机制.

血液充盈于血管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脏射血推动血液流动和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大动脉弹性扩张使在收缩期容纳射入动脉的血液,弹性回缩使间断射血变成连续的血流,缓冲动脉血压波动幅度。

影响因素有心缩力、心率、血流阻力、血管的弹性、血量、血管容积的比值的变化。 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素的作用使心脏的活动加强,血流阻力的变化。 随年龄增长血压增加,血流阻力增加和血管弹性降低。 9、试述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毛细血管通透性大,有效滤过压:(Cap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在毛细血管A端生成,在V端回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过敏、烧伤,生成增多。Cap血压增加,运动、炎症,有效滤过压增加,生成增多。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肝、肾疾病、营养不良,有效滤过压增加,生成增多。淋巴回流受阻:丝虫病

10*、心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心脏的活动如何变化?试述其机制。举二例日常生活中何环境变化可改变心率,并说明其机制. 心交感兴奋释放NE,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兴奋传导速度加快,迷走神经兴奋释放ACH,作用于M受体,使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兴奋传导速度减慢。

激动时心脏的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髓质素的释放作用于心脏的β1受体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兴奋传导速度

7

加快。平静和休息时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兴奋传导速度减慢。 11*、试述减压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BP↑→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主动脉弓孤束核窦神经→舌咽神经主动脉神经→迷走神经兴奋舒血管区兴奋心抑制区抑制缩血管区心缩力减弱心率减慢心迷走神经兴奋心交感和交感脊髓缩血管N抑制SV ↓CO↓BP↓V舒张→回心血量↓A舒张→血流阻力↓肾素分泌↓ ? 生理意义:使血压不致发生过大的波动,维持血压稳定。 12*、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生成过程及其作用 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Ⅱ和Ⅲ, ATⅡ和ATⅢ的作用: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受体,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增加,使外周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脏活动增强,血管平滑肌收缩,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受体,使交感N释放NE增多,增强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使肾上腺髓质分泌释放E、 NE增多。总之使血量增多,血管口径变细,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15* 、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心脏(β1)→肾上腺素(强心剂)心率↑AP传导速度↑心收缩力↑→CO↑血管皮肤、内脏(α)→收缩骨骼肌肝脏(β2)→舒张外周阻力变化不大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剂心率↑、传导↑、收缩力↑血管平滑肌(α) →收缩→外周阻力↑18、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有哪些? 测定中心静脉压有什么临床意义? 平均充盈压、心缩力、骨骼肌挤压、呼吸运动、体位。

中心静脉压:胸腔大V或右心房压力。意义:①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V回流量,②控制补液速度和量的指标。 19.由平卧转为直立位心血管系统会出现何变化?

平卧转为直立回心血量减少,前负荷降低,心缩力降低,每博量减少,血压降低,对压力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减弱,减压反射(写出减压反射弧)减弱,血压升高。

第五章 呼 吸

A型题:

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 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 B 肋间内肌收缩 C 肋间内肌与腹肌的收缩 D 胸内压的变化 E 胸内压与肺内压之差

2.胸内压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弹性阻力 C.大气压十弹性阻力 D.大气压-肺回缩力 E.大气压+肺回缩力

3.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吸气肌收缩 B.呼气肌收缩 C.胸膜腔密闭 D.胸廓扩张 E.呼吸道存在一定的阻力 4.下列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成分是二棕榈酰卵磷脂 B.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 C.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 D.具有维持肺泡适当扩张状态的作用 E.降低肺的顺应性 5.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导致 A.肺难于扩张B.肺弹性阻力减小C.肺顺应性增大 D.肺泡内液体表面张力降低E.小肺泡内压小于大肺泡内压

6.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因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跨壁压减小 B.呼气时 C.副交感神经兴奋 D.吸入气中C02含量增加 E.交感神经兴奋

D.肺泡通气量等于 (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E.计算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7.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 气流形式 B 气流速度 C 呼吸道长度 D 呼吸道口径 E 呼吸时相 8.正常成年人安静时,通气/血流比值的正常值是: A.0.48B.0.64C.0.84D.8.4E.O.58 9.下列关于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安静时正常值为0.84

B.比值减少,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C.肺尖部增大,可达3以上 D.肺下部减小 E.肺动脉栓塞时,比值增大 10.关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Q2和C0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 B.0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02与Hb的结合反应快、可逆、需要酶的催化 D.CO与Hb亲合力强于O2 E.C02和Hb的氨基结合要酶的催化 11.关于Hb与02结合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l分子Hb可结合4分子02B.Hb4个亚单位间有协同效应

C.HbO2呈鲜红色,Hb呈紫蓝色 D.Hb与02的结合或解离曲线呈S形 E.lOOml血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02量称为Hb氧含量 12.氧解离曲线右移是由于: A.CO2分压降低 B.pH值降低 C.pH值增大 D.温度降低 E.2,3-DPG降低

13.切迷家兔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呼吸: A.变深变快 B.变浅变快 C.变深变慢 D.变浅变慢 E.无变化 14.关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B.颈动脉体主要调节循环,主动脉体主要调节呼吸

+

C.感受血液化学成份的变化后将信息传入中枢使呼吸变深快 D.能感受动脉血中02、CO2、H的变化 E.呼吸变浅慢 15.关于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B.可以分为头、中、尾三个区 C.头端和尾端区都有化学感受性 D.生理刺激是CO2E.不感受缺02的刺激 16.血液中C02浓度对呼吸的调节主要是通过: A.刺激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