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期末总复习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食品化学期末总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淀粉的老化、糊化定义、原理

定义: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

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

含淀粉的粮食经加工成熟,是将淀粉糊化,而糊化了的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的条件下慢慢地冷却,经过一段时间,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俗称\淀粉的返生\。 原理:

淀粉老化对食品品质有何影响,怎样防止老化现象

防止:向淀粉中添加糖、盐、蛋白质、脂肪、抗老化剂以及适应食品工业生需要,用各种工业方法制出的性能不同的多种改性淀粉,这些改性淀粉的出现也为烹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的原料。烹调中利用加热的方法,能使食品中老化的淀粉发生一些逆转,这是由于热能加上水的润滑作用。使淀粉是加热绝不能使已老化的淀粉恢复成原来的型淀粉状态。

淀粉改性的定义,改性淀粉的种类有什么

定义:改性淀粉是淀粉经过加工后的产物

种类:(1)预糊化淀粉,糊化后在干燥滚筒上快速干燥;

(2)淀粉磷酸酯:淀粉在碱性条件下与磷酸盐在120-125℃下的酯化反应,可以提高淀粉的增稠性、透明性,改善在冷冻-解冻过程中的稳定性;

(3)交联淀粉:嗲安分与含有双键或多功能团的试剂反应所生成的衍生物,产用的交联试剂有:三磷酸钠,表氢醇,醋酸等。

果胶物质的三种形态,相互间区别

第五章 脂质

1.脂肪的作用

(1)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与同等质量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相比,脂肪所含的热量最高,每克脂肪提供39.58KJ热能,并提供必需脂肪酸; (2)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

(3)是食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食品滑润的口感,光润的外观和油炸食品的香酥风味;

(4)塑性脂肪还具有造型功能; (5)是烹调中的一种传热介质。

2.三酰基甘油的结构、几种命名 立体有择位次编排命名法和R/S系统命名法。

3.几种常见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DHA)的系统命名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

α-亚麻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 γ-亚麻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 DHA: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

4.脂肪的同质多晶现象、油脂的塑性定义

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有不同的结晶方式,但融化后生成相同的液相。

三酰基甘油(脂肪)由于碳链较长,表现出烃类的许多特征,有3种主要的同质多晶型,即α、β'、β。

特性 α β' β 堆积方式 正六方 正交 三斜 熔点 α < β' < β 密度 α < β' < β 有序程度 α < β' < β 油脂的塑性定义:在一定外力下,表观固体脂肪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 其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 (1) 固态脂肪指数(SFI); (2) 脂肪的晶型; (3) 熔化温度范围。

5.巧克力为何起白霜,如何防止巧克力起霜

巧克力起白霜的原因:巧克力中可可脂的β-3V结晶转变为β-3VI型。 如何防止:(1)控制温度在33.8℃左右;(2)加入乳化剂抑制。

6.油脂的自动氧化的定义及分为哪3个阶段,对3个阶段都能通过化学方程式描述。

油脂自动氧化是活化的不饱和脂肪与基态氧发生的自由基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殖和链终止3个阶段。 方程式在P168页。

7.油脂氧化的类型主要有哪3种(3个氧化类型的定义),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 (1)

自动氧化。是活化的不饱和脂肪与基态

氧发生的自由基反应,包括连引发、链增殖和链终止3个阶段。

(2)

光氧化。食品中存在的某些天然色素如

叶绿素、血红蛋白是光敏化剂,它受到光照后可将基态氧3O2转变为激发态氧1O2。

(3)

氧化反应。

8.油脂氧化速率与水分活度的关系如何(要说明原因, 油脂氧化速率与水分活度的曲线图),是否油脂氧化程度越深,POV值越高。 在水分活度0.33处氧化速率最低;

水分活度从0-0.33,随着水分活度增加,氧化速率降低,这是因为十分干燥的样品中添加少量水,既能与催化氧化的金属离子水合,使催化效率明显降低,又能与氢过氧化物结合并阻止其水解;

水分活度从0.33-0.73,随着水分活度增大,催化剂的流动性提高,水中溶解的氧增多,分子溶胀,暴露出更多催化点位,故氧化速率提高;

党水分活度大于0.73,水量增加,使催化剂的浓度被稀释,导致氧化速度降低。

9.油炸食品的控制温度 控制温度在150℃以下

10.氧化值(POV)、碘值、酸价(AV)的定义;以及这指标反映油脂哪些品质 氧化值(POV):指1千克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反映油脂的氧化程度,POV值越大,氧化程度越大。

碘值(IV):指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碘值越高,说明油脂中双键越多;碘值降低,说明油脂发生了氧化。

酸价(AV):指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该指标可衡量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反映油脂品质的好坏。

11.油脂的精制流程(具体)P187页

(1) 脱胶。应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方法将粗油中的胶溶性杂质脱除的工艺过

程。

(2) 脱酸。采用加碱中和的方法出去游离脂肪酸。

(3) 脱色。用吸附剂除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影响油脂稳定性或外观的色素。

酶促氧化。指脂肪在酶参与下所发生的

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白土等。

(4) 脱臭。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并添加柠檬酸,螯合过渡金属离子,抑制氧化

作用,不仅能除去挥发性异臭物,还可将其热分解转变为挥发物,蒸馏除去。 12.油脂的改性(氢化、脂交换的原理)

由于天然来源的固体脂有线,可采用改性的方法将液体油转变为固体或半固体脂。 油脂的氢化。酰基甘油上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在Ni、Pt等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可在高温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酰基甘油的不饱和度降低,这个过程称为油脂的氢化。 脂交换分为化学脂交换和酶促酯交换两类。

化学酯交换采用甲醇钠作催化剂,只需在50-70℃,不太长时间就能完成; 酶促酯交换指的是用酯酶做催化剂的酯交换。 第六章 维生素

维生素定义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类维生素,与酶类一起参与肌体的新陈代谢,并有效调节肌体的机能。因为其大部分不能够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很少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从食物中摄入。

维生素有哪些共同特点

(1) 因为其大部分不能够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量很少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所

以必须从食物中摄入。

(2) 本身不能产生能量,所以补充维生素不会导致通常所说的营养过剩,也不会

引起肥胖。

(3) 维生素过多仍然有害健康,会引起中毒反应。

维生素的种类,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区别

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区别:水溶性维生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 较容易损失,而脂溶性维生素的稳定性较高。

同一类维生素的多种叫法 维生素A1也叫视黄醇;

维生素D又称钙化醇、麦角甾醇、麦角钙化醇和阳光维生素等

维生素A原是什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