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阳谈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辛向阳谈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辛向阳谈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刷新]

[人民网]:8月19日上午9:00,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积极参与,并踊

跃提问。 [18:04]

[人民网]:这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系列在线访谈的第八场,也是“庆祝建

党90周年理论大家谈”的第十五场。 [18:05]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让网友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辛向阳,以“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积极参与,并踊跃提问。访谈开始

之前,请辛老师跟网友打声招呼! [08:51]

[辛向阳]:网友朋友大家上午好! [08:52]

[主持人]:刚才我提到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郑重提了出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网友想问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有何重大意义? [08:52]

[辛向阳]:我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问题,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两个主要的方面来理解它的意义:第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一个认识。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就是我们党通过几十年的奋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全面、科学系统的认识。制度是什么?大家知道,制度其实就是规律认识的现实化、理念的规则化,更多的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所以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某种意义上就是它以制度、规则,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成果加以规定,这个方面我觉得它对我们今后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确实有很重要的意

义。 [09:04]

[辛向阳]:第二,总书记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一个根本的制度保障。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们知道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已经屹立在世界当中,这些是在建立制度基础之上的,有目标、有方向,有措施的一种发展进步。所以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既不是像有些国外讲的是“偶然运气的结果”,也不是什么“无法解释的原因”。我觉得是有着非常坚实的制度基势,这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这个回答了国际社会中对于中国模式,或者是中国道路,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底中国为什么会成功?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其实,我觉得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回答。其实就是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能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09:04]

[辛向阳]:但是在国际社会中,很多人不愿意从制度上探讨,说了半天外在的原因,他不愿意把我们的发展跟我们的制度联系在一起,尤其跟社会主义这几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唯恐一说中国成功了,是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他觉得在世界上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

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回答了中国为什么会成功,做了一个科学的回

答。 [09:05]

[主持人]: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网友提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内容是什么?请您给我们讲述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

的发展历程。” [09:05]

[辛向阳]:通过这个历程可以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出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经历了30多年复杂的过程,最早我们提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是邓小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的开幕词当中提出来的,他说: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通过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当时,第一次是党的十三大报告,

是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概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12个观点。 [09:06]

[辛向阳]:包括当时提出来是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这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什么呢?其中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这个我们在1987年的时

候已经做了一个概述。 [09:07]

[辛向阳]:第二次是江泽民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大会当中,集中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及其要求。实际上也是20年前,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他讲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什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什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他讲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时候,他讲到了必须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其他经济适当发展,既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搞单一的公有制,又不能搞公有制的经济地位,搞私有化。既要克服平均主义,又不能出现两极分化。他说不能削弱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完善人民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的议会制。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后面还有很多的论

述。 [09:07]

[辛向阳]: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必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不能搞思想的私有

化。这也是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表述。 [09:08]

[辛向阳]:第三次就是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9个重要内容。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包括是实行“一国两制”的社会主义。

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概括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什么样的内涵。 [09:08]

[辛向阳]:第四次就是2002年的11月在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上直接提出并使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过去我们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次从十六大开始,我们直接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这样更能代表我们道路探索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所以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个概念经历了比较长的发展过程,而且很多的内涵不断的丰富。不同的时期,我们党对它的认识有变化,但是总的来说是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当中。 [09:09]

[主持人]:我们讲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总结了9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的三大成就。网友想问三大成就之间是什么关系?“旗帜”、“道路”、“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如

何准确把握? [09:09]

[辛向阳]: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先说一下三大成就之间,实际上它的道路、体系、制度之间的关系。然后我们再说三大成就跟旗帜是什么关系。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道路是一个实践基础,理论体系应该是思想指导,制度是一个根本保障。所以,这三者在逻辑上是相互贯通

的。 [09:10]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