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练习题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管理会计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管理会计习题

第一章 绪论

(一)填空题

1.现代管理会计,是指 的微观的 管理会计。 2.管理会计是融会计与管理为一体的一门 性学科。 3.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 。

4.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和 。

5.管理会计的研究手段,是运用多种学科的 方法。

6.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式,是对企业 的动态资料进行 和 。 7.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是对企业各项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 、 、 和 。

8.管理会计的延伸职能,是指管理会计在除了规划和控制基本职能外,还具有 经济前景、 经济决策、 经营业绩等职能。

9.管理会计的上述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基本职能是 的、基本的、 性的、 的,而延伸职能是 的、 性的。

10.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 分析、 计算、 分析、 、 、 、 和 等。

11.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源于 的发展。

12.为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上能够使企业 下去并 起来,一个战略性问题就是 和 管理会计。

13.《管理会计》课程被正式列入“国考”课程是在 年11月。

14.根据管理会计在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可将其划分为 管理会计和 管理会计两个阶段。

15.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 假设、 假设和 假设等。

16.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化原则、 性原则、 性原则、 原则、 性原则、 性原则和 性原则等。

17.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本母体都是 ,且都是 。若从企业角度来说,两者的基本母体又都属于 会计。

18.管理会计的会计主体,是单位内部的各个 ,同时兼顾整个单位。 19.管理会计的工作侧重点,是向 的各级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提供他们所需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

20.管理会计的工作依据,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预算目标的规划和 各级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 。

21.管理会计的信息特征,是可以 的,是可以非连续、 、有选择、 的,是没有 要求的,是没有 的。

22.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向,是 “目标——手段”的价值取向,是一种“ ”、考虑 、考虑 、考虑决策对行为人 的价值取向。

23.管理会计体系的完善程度 。 (二)判断题

1.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解析现在、控制过去、规划未来现金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 )

1

2.管理会计是因企业为强化生产经营管理应运而生。( )

3.企业物资流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它像晴雨表一样,具有很强的敏

感性。( )

4.管理会计除了从相关学科中吸收、引进先进的量化方法外,没有自身独有的方法。

( )

5.应否开发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等内容,属于管理会计参与经济决策的具体体现。( )

6.再科学的经济预测、再正确的经济决策、再合理的经济规划和再有效的管理控制,最终都体现在各个责任中心对此的贯彻力度和执行效果上。( )

7.管理会计属于管理范畴。( ) 8.管理会计属于 “经营型”会计。( )

9.凡是管理会计为之服务的企业外部的各个部门或岗位,都是管理会计主体。( ) 10.资料充分假设,使管理会计为各个责任会计主体所做的一切,都具有了可信性、说服力。( )

11.控制有两个关键,一是控制标准的预测,一是控制标准的执行。( ) 12.决策有用性原则,是指管理会计人员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进行决策的

备选方案一定要完全真实。( )

13.按照目标控制原则,管理会计人员只要将企业的总目标转化为分部目标即可。

( )

14.及时性原则,是指管理会计人员在搜集信息、生成信息和传递信息等方面一定

讲求时效。( )

15.重要性界定的标准应该是:影响面愈大愈重要,影响范围愈广愈重要,影响时

间愈长愈重要,影响层次愈越深愈重要。( )

16.管理会计的计算方法,在运算上是既采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又采用非常规的高等数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等。( )

(三)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管理会计是指( )。

A 非营利组织管理会计 B 宏观管理会计 C 世界管理会计 D企业管理会计 2.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 )。

A 经济活动 B 生产活动 C 现金流动 D物资流动 3.管理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

A 预测经济前景 B 参与经济决策 C考评经营业绩 D 规划经济活动 4.管理会计的最终目的是( )。

A 加强经济管理 B 提高经济效益 C 降低产品成本 D 完成销售目标 5.最初提出“管理会计”术语的年份是( )。

A 1920年 B1922年 C 1924年 D 1930年 6.“管理会计”被正式命名的年份是( )。

A 1922年 B 1952年 C 1966年 D 1982年 7.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由外国人编写的管理会计专著是在( )。

A 1980年 B 1981年 C 1982年 D 1983年 8.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起步于( )。

2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93年 D 1994年 9.《管理会计》课程被正式列入“国考”课程是在( )。

A 1980年 B 1982年 C 1993年 D 1996年 10.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是( )。 A 不发生法律效用的信息 B 非价值量信息

C 全面精确的信息 D 定量信息

11.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的时间标志是( )。

A 19世纪末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3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12.管理会计的定位是( )。

A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 B近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 C古代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 D企业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

1.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由( )所组成。

A 规划职能 B 控制职能 C 预测经济前景 D 参与经济决策 2.下列属于管理会计基本内容的有( )。

A 成本性态分析 B本量利分析 C全面预算 D 成本会计 3.传统管理会计所用的技术方法是( )。

A标准成本计算 B预算控制 C差异分析 D 本量利分析 4.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 )。

A会计主体假设 B资料充分假设 C理性控制假设 D 持续经营假设 5.管理会计属于( )。

A会计范畴 B 现代会计范畴 C现代企业会计范畴 D 边缘学科范畴 6.管理会计的工作依据是( )。

A 基本原则 B预算目标的规划 C 企业领导人的意见 D单位内部各级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具体要求 7.管理会计的价值取向( )。 A 是“目标——手段”的价值取向

B 是一种“经营型”价值取向

C 是考虑机会成本、考虑时间价值的价值取向 D 是考虑决策对行为人产生影响的价值取向。

8.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 )。

A 整个企业 B 分公司 C 班组 D 个人 9.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

A 信息依据 B 工作范围 C 工作依据 D 工作程序

10.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是对企业各项具体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 )。A 记录 B 计算 C 指挥 D调节 11.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 首要的 B 基础性的 C 第一位的 D目的性的 12.管理会计的性质是( )的学科。

A融会计与管理为一体 B一门边缘性 C企业经营管理类 D企业财务管理类

3

(四)多项选择题

第二章 成本性态

(一)填空题

1.成本按经济职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2.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依存关系。3.成本按其性态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类。 4.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化而成________________增减变动的成本。

5.变动成本按其发生原因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划分为___________变动成本和____________变动成本两部分。

6.固定成本,是指成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随业务量变动而____________的成本。

7.固定成本按其受约束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___________固定成本和____________固定成本两部分。

8.混合成本,是指成本额随业务量变动而相应__________,但变动幅度并不与业务量变动保持严格_______________的成本。

9.按照混合成本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混合成本、____________混合成本、________混合成本。

10.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性态的____________。 11.成本性态分析程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成本性态分析和_______________成本性态分析。

12.成本性态分析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分析法和________________分析法两类。 13.成本性态定性分析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___法。

14.成本性态定量分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法、_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 (二)判断题

1.按照成本性态可将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 ) 2.不论是固定成本总额还是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都不会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 )

3.固定成本的水平通常以总额表示,而变动成本的水平则以单位额表示。( ) 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它们数额的成本。( ) 5.无论哪一种混合成本,实质上都可以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部分。( ) 6.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进行混合成本分解。( )

7.标准型固定成本有一个固定的起始量,这个起始量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变动。( )

8.阶梯型混合成本的最大特点是混合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呈现出阶梯型的变化趋势。( )

9.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和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态都将存在、都将存在,超出这一特定范围,成本的性态一定会发生变化。( )。

10.单步骤分析程序是先定性分析后定量分析的程序,不需要将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和进行混合成本分解。( )

11.采用高低点法时,区分高低点的指标应该是成本指标,而不是业务量指标。( )。 12.采用回归分析法时,只有混合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等于1,才可以使用。( )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