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孟子主张性善论,施行仁政,使人民安居乐业。孟子以辩才出名,其民本思想表现为主张民贵君轻、与民同乐。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孔子仁学的发展,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统治者必须施仁政,取得民心。这一思想在文艺领域里,就是要求君王“与民同乐”。

美字体 忧

赏美文 走进孟子 佚 名 我追寻着孟子的足迹,带着一颗尊敬的心,又一次走进了孟子的精神世界,在他的仁、义、礼、智中流连,跨越历史的长河,品味着《孟子》一书的精华,不觉间仿佛已走过千年:虽然他没有苏秦姗姗来往于六国之间的显赫与威风,也没有庄子淡漠一切而又热爱一切的洒脱与激情,但拥有的是一腔热血和“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远大抱负, 民 之 忧 者 民 亦 忧 其 忧 还有那“舍生取义”的气节。他那独具慧眼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他那机智的辩论艺术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无一不给后人以启迪,给后人以震撼。 这是一个满怀智慧、为民呼号的孟子。生于乱世之中,却背着“民贵君轻”的行囊,积极奔走于游说之路上,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只是为那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百姓们争得一份“衣帛食肉”的权利和一片安静祥和的土地。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生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矢志不渝。他岂能不知人心险恶,自己的主张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孟子认为大丈夫正义在胸,便能无所畏惧,锋芒毕露;为了道义,即便被杀头也在所不惜,因为这崇高的理想给他带来的是一种生命的洗礼,如同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 1 / 7

这是一个秉持忧患、心怀天下的孟子。在这一战乱频繁,强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年代,他长途跋涉,奔走于列国之间;真诚而执着。他主张仁政,反对暴力治国,倡导以德服人,他反对统治者对庶民的剥削,反对国与国和家与家的战争。但是那成王败寇的时代有谁会听从他的意见呢?在多次碰壁之后,他发现自己的理想不会实现了,于是便退而求其次,把自己的满腔抱负与才华刻在竹简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皆可以为尧舜”。20多年的游说生涯,他不辞劳苦,凝结成精华,他为后人留下《孟子》这一传世之作,也为后人留下了经久的感动。 这是一个才学渊博、文采飞扬的孟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句句经典的话语,无不彰显了孟子敏锐的论辩艺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那些精彩的比喻,那些缜密的构思,那些精炼的语句,构成了孟子作品特别的气象。孟子的作品堪称中华五千年来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穿越时间的长河,他依然被人敬仰,两千多年亦不曾改变。纵观历史的长廊,到处闪耀着他思想智慧的光芒。这就是孟子,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一位站在历史上的巨人,“亚圣”之名当之无愧,他的思想会继续传承下去,激励着后人,鼓舞着后人,显示它独特的光辉!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孟子的忧乐情怀

孟子继承孔子学说,在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战国时代,以天下安宁为己任,游说诸侯,阐述仁义治国,保民而王。为理想不改变自己气节,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摇,不因讽刺和责难而退缩,以其吾善养吾之浩然正气,以其智慧洒脱的雄辩之才,演绎出酣畅淋漓的亚圣风采,他的精神和气度,

撑起了中华民族浩然之气的精神脊梁!

孟子仁政思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施仁政以乐民。在《孟子》一书中,多次提到王者与民同忧乐的问题。孟子对君王与民同忧乐的情景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孟子希望君主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推恩方法来治理民众。孟子认为,统治者若能与百姓同忧乐,才是真乐,才能真正称王于天下。这种王者与民同忧乐的境界正是孟子所追求的最高政治境界。孟子倡导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不断传承的思想传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信念皆源于孟子的这种忧乐天下的思想,它激励着一代代知识分子以国

家民族事业为己任,奏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乐章。

运用角度

2 / 7

【课外应用】

孟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被尊为“亚圣”,儒家文化亦被称为“孟子之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的治国理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孟子提出的处世原则;“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孟子提出的忧患意识。孟子目光如炬,他看到了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他以向社会、向时代、向历史赠言的方式,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使命,孟

子的伟大,或许就在于此。

一个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的人,是让人民供在神坛上的圣人;一个反对战争的人,是具有博大

胸怀的善人;一个热诚的,优游自在的,无所恐惧的人,是最能够享受人生具有理想性格的伟人。

一、基础达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语:告诉 A.王语暴以好乐 .

色:脸色 B.王变乎色曰 .

遵:沿着 C.遵海而南 .

省:节省 D.秋省敛而助不给 .

解析:D项,省:视察。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豫:犹豫 A.吾王不豫,吾何以助 . 度:法度,标准 B.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

厌:厌烦 C.从兽无厌谓之荒 .

戒:警戒 D.景公说,大戒于国 . 解析:A项,豫:游乐。C项,厌:满足。D项,戒:做准备。

答案:B

3 / 7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王鼓乐于此 .C.出舍于郊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代“民”自己 .B.而民欢乐之 代文王 .

C.乐其有麋鹿鱼鳖 代“灵台”“灵沼” .D.民欲与之偕亡 代文王 .

B.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D.庶民子来 .

)

解析:D项,名词作状语,像儿子一样。A、B、C三项皆为名词作动词。

解析:A项,代“乐民之乐者”;B项,代“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D项,代“夏桀”。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孟轲,邹人也。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是以邹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邹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炙毂过髡。”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注:①彗:扫帚。②炙毂过:过,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过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 比喻言语流畅风趣。

4 /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