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版第四版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复习重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大版第四版孙德光《社会保障学概论》复习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九章 老年社会保障(上)

1、老年社会保障: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实行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措施(包括收入保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福利)保障、住房保障) 2、判定老年的标准: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3、年老导致的无劳动能力是一种确定性的和不可避免的风险。(我国离退休人员的保险福利费占全国福利保险费的比重,1995年65.3%,1996年66.7%,1997年67.96%) 4、古代社会的老年社会保障因素 (1)经济上由国家规定亲属的抚养义务;

(2)古代的法律还从财产制度上对老年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3)在官吏中实行一定的退休制度。

(逐步建成涵盖经济赡养、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三位一体的,多形式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5、线代老年社会保障基本类型 A、投保资助型老年保障模式---德、日

特点:企业、个人投保占主要部分,国家承担补贴获资助 层次:

(1)普遍养老--人人有份养老金 (2)雇员退休金--企业雇员按规定缴费 (3)企业补贴退休金

B、福利国家型老年保障模式---英伦联邦、北欧 老年保障资金来源于财政

附加年金---基本年金(BSPs)、收入关联年金(SERPs) C、强制储蓄型老年保障模式---新加坡、智利

新加坡模式:《中央公积金法》:保障金由雇员、雇主 成就:(1)实现了无需国家财政拨款的养老保险; (2)公积金制度积累起了雄厚的老年社会保险基金; (3)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大;

(4)全国上下借助公积金的实力解决了“居者有其屋”的社会问题; (5)公积金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的良性运行。

制度要求:(1)企业和劳动者的投保率高;(2)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且水平较高;(3)中央政府工作量和责任大

13

智利模式的老杨资金来源于雇员的投保,完全依靠个人投保额和个人账户的增值部分。智利养老金由私有或民营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运作。 D、国家保险型老年保障模式--前苏联 6、老年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

(1)享受保障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权利与投保对等;待遇与工作相联系;权利与国籍或居住年限相联系)

(2)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自动提高;养老金随物价上涨作不定期调整)

(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原因:老年人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做了贡献;社会保障必须体现出公平的原则)

7、享受老年社会保障的资格与条件

(1)年龄和投保年限条件 (2)年龄和工龄条件 (3)年龄、工龄和投保年龄条件 (4)年龄和居住期条件 8、养老金计算方法:绝对金额制、薪资比例制 9、老年社会保障的运行原则:安全、效率、社会效益 10、老年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因素:

人口老龄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较年轻时,老年社会保险费支付额不高

经济发展状况:基础率(即预定死亡率通过编制专用的人口生命表测出)、预定退休率(由职工的年龄结构和退休标准所决定)、预定新增就业率(由劳动力资源和就业需求所决定)、预定工资率(工资变化所决定)、预定利率 预测所需---所需基金---确定提取率 11、保障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性

A、健康状况不好对老年人生活主要表现: (1)生理上,不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寿命;

(2)生活上,健康下降使老年人行动不便,自理能力下降,降低生活质量; (3)心理和人际关系上,导致老年心里孤独、精神焦虑和抑郁。 B、健康问题对老年人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1)对家庭和社会贡献减少 (2)加重家庭其他成员的负担

14

12、发达国家发展老年健康保障的基本方式

(1)由国家和政府建立起全民性的医疗保险制度---日、英、法; (2)建立和发展老奶奶医疗保健社会服务体系--欧美(康复护理);

(3)建立起实用和可操作化的老年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培养政府和社区工作者,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专业。

13、老年福利的主要内容

(1)老年福利包括公民可以享受到的现代文明生活的全部待遇;

(2)以普遍福利为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从以往侧重对老龄社会问题的“治疗”转变为对问题的“预防”;

(3)新的社会福利制度注重依据社会经济波动,适当调整老年退休金或福利标准; (4)老年福利实施的对象包括所有的老人,不管有无退休金收入; (5)老年福利项目丰富(家庭福利服务,设施福利服务)。

老龄化ageing 老年福利elderly social insurance 老年福利elderly social welfare

第十章 老年社会保障(下) 1、中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发展 (1)老年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渐扩大;

(2)老年社会保险条件逐步放宽,标准不断提高; (3)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2、关于离退休待遇的规定:退休金待遇规定(护士、教师达到30年的,领取原工资的100%的定额退休金);离退休待遇规定。 3、中国城镇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A、城镇老年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以城市为重点,以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开始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1991年明确要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提出逐步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度)

(1)改革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资金运行方式 (2)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社会统筹:一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政府收取资金并作统一调配,按统一标准发放)

15

企业 3% 5%

个人账户 8% 个人 统账结合制度

老人 中人 新人 1997年 职工在退休时从社会统筹中得到的基础养老金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中得到个人养老金预期工资额的40%,总的替代率(退休者养老金水平与其工资水平的比例)为60% (3)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的办法 建立个人缴费机制是我国养老保险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纯由国家或企业负担养老金的传统格局。

(4)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对城镇大多数劳动者、城镇居民实行养老保险 临时工等非正规开始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2011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这是老年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项制度全覆盖迈出的重大步伐。

(5)建立养老基金增值机制

(6)建立退休金与这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7)由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化管理

B、改革后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新问题及发展前景

(1)隐性债务的责任未能落空:参保人积累下来,未领取养老金

(2)个人账户基金“空账”运转问题:国家规定企业的缴费率平均维持在20%,提高缴费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完全分开的管理

(3)养老金资金缺口的问题:企业欠费问题;职工个人承担养老保险的投保能力较低;覆盖面的问题;关于社会保险基金增值问题。

16

统筹账户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