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从函数角度认识数列教师版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7讲从函数角度认识数列教师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6讲从函数角度认识数列

一、从函数视角解决数列问题

数列是一类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

系,从而合理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10、(1997年上海市高考试题)

设 f(n)=

?1,2,3,?,n?上的特殊函数,可见,任何数列问题

都蕴含着函数的本质及意义,具有函数的一些固有

特征。另外,数列与函数的综合也是当今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因此我们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函数有关知识,以它的概念、图象、性质为纽带,架起函数与数列间的桥梁,揭示了它们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有效地分解数列问题。 (在下面所选讲的问题中,都是从函数的角度展开,事实上,每个问题都还有其它解法,请大家能充分综合数列有关知识,从多角度、多方位完成,) 例9、(2010高考辽宁卷16)已知数列?an?满足

111????? (n∈n?1n?22nN),则f(n+1)-f(n)等于( )

11 B、 C、

2n?12n?21111?? D、 2n?12n?22n?12n?2A、

点拨:此题从形式上看是考查学生对数列的通项的意义的理解,但事实上更侧重于对函数符号及对应关系的考查,解决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函数

a1?33,an?1?an?2n,则

__________.

an的最小值为nf(x)=

1111?????的概念的x?1x?2x?32x本质的理解,即如何正确表示f(x?1),从而得出答案D。 例11、(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

已知函数y=f(x)的图象是自原点出发的一条折线,当n≤y≤n+1(n=0,1,2……)时,该图象是斜率为b的线段(其中正常数b≠1),设数列?xn?,

n由f(xn)=n (n=1,2……)定义,求x1,x2和xn的表达式。

点拨:本题是集函数概念、直线斜率、数列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求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综合等基本能力,同时能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直观简化问题,解决它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斜率把函数的两个变量有机结合起来,再根据两者的对应关系反映到数列?xn?的递推关系中。

(一)、以函数概念为载体,合理消化数列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数列中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这些特殊函数关系的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an与n,Sn与n之间的对应关

f(xn)?f(xn?1)n?1=b(n=1,2……),其中

xn?xn?11,

x0=0,则 xn-xn?1=

bn?111且x1=,可求得 x2=1+,由递推关系通过累加

bb第 1 页 共 8 页

b?得xn=

1n?1b。 b?1sm?n=0 。当然此题可以有其它很多方法来解决,但是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利用函数图象直观简便。

例13、(2000年成都市诊断性试题)

已知等差数列?an?,公差为d,等比数列?bn?,公比为q(q>1) , 若a2=b2=2,a4=b4。

(1) 比较a1与b1,a3与

b3的大小; (2) 猜想并证明a

n

(二)、以函数图象为工具,直观简化数列问题。

设计意图:函数图象是函数特征的直观体现,利用图象解决数学问题(以形助数)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在数列中,我们可以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展示的图象关系来解决问题,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2、在等差数列?an?中,sn是其前n项和,公差为d?0.

(1)若an=m,am=n(m≠n),求am?n

(2)若sm=sn(m≠n),求sm?n

bn(n≥ 5)的大小关

点拨:(1)由an=a1+(n-1)d=dn+(a1-d)可知: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则三点(m, am)、(n,

系。

点拨:由题意知an=2+(n-2)d=dn+2-2d, bn=2q

n?2an)、(m+n, am?n)共线,根据任意两点斜率相等得am?n=0。

(sn=na1+

2

根据函数y=2q

x?2与

y=dx+2-2d的图象可知,在x=2与x=4处有两个公共点,则a1b3,并可判断当n≥ 5时有

an

再可结合比较法

及数学归纳法证明。

(三)、以函数性质为手段,有效分化数列问题。

设计意图:函数性质是函数特征的显性反映,深入挖掘并利用函数的性质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收到较好的解题效果。如函数的单调性、周期性等性质在数列中应用很广泛,通过下面这些问题的分析,不但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性质,而且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数列问题的视野。 例14、(2010高考重庆理科15)已知函数f(x)满足

n(n?1)dd2d=n?(a1?)n可知:sn222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无常数项,令f(x)=

d2dx?(a1?)x,由 sm=sn 22m?n得f(m)=f(n),则x=为此二次函数图象的对

2称轴,

因此 f(m+n)= f(0)=0,即 sm?n=0 。 另解:由s

n=

d2dn?(a1?)n得22ssndd?n?a1?可知:n是关于n的一次式,n22nsss则三点(m,m),(n,n),(m?n,m?n)共线,易求

mnm?nf(?141,

)4f(x)f(y)?f(x?y)?f(x?y),(x,y?R),则

第 2 页 共 8 页

f(2010)?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1) 当n?1时,a1??14;当n≥2时,5an?Sn?Sn?1??5an?5an?1?1,所以an?1?(an?1?1),

6又a1?1??15≠0,所以数列{an?1}是等比数列;

1 21 2解析:取x=1 y=0得f(0)?(2) 由(1)知:

n?1?5?an?1??1??5??6?n?1,得

法一:通过计算f(2),f(3),f(4)........,寻得周期为6

法二:取x=n y=1,有f(n)=f(n+1)+f(n-1),同理f(n+1)=f(n+2)+f(n)

联立得f(n+2)= —f(n-1) 所以T=6 故

?5?an?1?1??5??6??5?Sn?75????6?n?1,从而

?n?90(n?N*);

f?2010?=f(0)=

1. 2例15、已知数列?an?满足an?2=an?1-an,a1=1,a2=2,求s2005

点拨:令f(n)= an,则f(n+2)=f(n+1)-f(n) 若函数f(x)满足f(x+2)=f(x+1)-f(x),则 f(x+3)=f(x+2)-f(x+1) 相加得f(x+3)=-f(x),则f(x+6)=-f(x+3),因此 f(x)=f(x+6)

即函数y=f(x)的周期为6 ,则易求f(x)+f(x+1)+f(x+2)+f(x+3)+f(x+4)+f(x+5)=0 所以s2005?a1???a2005?a1?1

本题是通过变量间规律的探求,发现存在周期性,这样在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的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6、(2010高考上海理科20) 已知数列?an?的前

解不等式

Sn

?5????6?n?1?25,

n?log562?1?14.9,当n≥15时,数列{Sn}单调递25增;

同理可得,当n≤15时,数列{Sn}单调递减;故当n?15时,Sn取得最小值

例17、(2000年北京西城区抽样测试题)

已知数列?an?是以a为首项,a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0,a≠1),令bn=anlgan若?bn?中每一项总小于它后面的项,求a的范围。

点拨:由已知得an=a,则bn=nalga,又bn?1> bn,则nlga<(n+1)alga

nnn项和为Sn,且Sn?n?5an?85,n?N*

n显然成立。 n?1nx(2)当0

n?1x?1(1)当a>1时,a>

则f(x)在(0,+∞)上是增函数,

(1)证明:?an?1?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Sn?的通项公式,并求出n为何值时,

Sn取得最小值,并说明理由。

n?1 (2)Sn=n?75()?90 n=15取得最小值

n11)min=,(n∈N),因此01或0

2则 (

此题意在寻找递增数列的条件,通过转化归结为恒成立类型的问题,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小值,从而得到结果。

56第 3 页 共 8 页

(四)、以构造函数为途径,巧妙转化数列问题。

设计意图:构造函数解决数学问题是函数思想中的中心所在,其实质是把所求问题转化为以函数背景的问题,再利用函数的有关概念、图象、性质来帮助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能力。

例18、(1995年全国高考试题)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和。 (1)证明

数列与函数知识的相互交汇,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得

以不断优化与完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发展与提高。另外,对上述问题还有许多其它的解法,应注意引导与发散。

配套练习:

1、(1996年全国高考试题)

设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前2m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项和为( )

A 、130 B 、1 C 、210 D 、260

2、(2002年上海市春季招生试题)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

lgsn?lgsn?2?lgsn?1;

2使得

(2)是否存在常数c?0lgsn(?c)?lgsn?(2?c)?lgsn?(1?c)成立?并证

2明。

点拨:(1)设f(x)?snx2?2sn?1x?sn?2,下

S5?S6,S6?S7?S8,则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d?0 B、a7?0 C、S9?S5 D、

S6,S7均为Sn中的最大值

证其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显然Sn>0,故其开口向上,令它的公比为q,当q=1时,

3、(2004年重庆市高考试题)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0,若

f(x)?a1(nx?n?2)(x?1);

a2003?a2004?0,a2003?a2004?0,则使Sn?0成立

0?q?1时,

f(?1)?sn?2sn?1?sn?2?an?1(q?1)?0;当q?1时

的最大自然数n为( )

A、4005 B、4006 C、4007 D、4008

4、(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

f(?q)?snq2?2sn?1q?sn?2?a1(1?q)?0。因

此其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对应方程的

ss7?7,s15?75,Tn为数列{n}的前n项和,则

n??4(s2n?1?snsn?2)?0,即

Tn=_____________。

5、(2004年甘肃等省高考试题)

已知?an?是等比数列,a2?6,a5?16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Sn是数列?an?其前n项和,证明

s2n?1?snsn?2,两边取常用对数即可。对于(2)

f(x)?(sn?c)x2?(2sn?1?c)x?(sn?2?c)来完

成。

通过上述实例的分析与说明,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列的教学中,应重视函数思想的渗透,应该把函数概念、图象、性质有机地融入到数列中,通过

sn?sn?2?1。

s2n?16、(2004年北京市高考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