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董仲舒新儒学深刻影响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人亦应以德政为主,以生成为意……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孔子曰:“不教而诛谓之虐。”“虐政用于下,而欲德教之被四海,故难成也。”

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三 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

——吕思勉《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董仲舒认为施政的重点应该是什么?他认为古代天子治天下的手段和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4分)

22.(15分)“文白之争”渗透着新旧文化的冲突,反思文言的价值与意义,有利于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

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

——陈独秀《答胡适之》(《新青年》,1917.5)

材料二 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

——林纾《论古文之不宜废》(《大公报》,1917.2)

材料三 文言是要学的,但“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中小学文言文教学价值主要在于让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辉煌文明有所领略,主要让学生对精选的古代文学精华有所领略,以此拓深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素养,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开一个窗口,使他们知道中国有这样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梅珍《学文言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材料一中,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的论调与这两面大旗有何冲突? 材料二中林纾反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理由是什么?(6分)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新文化运动中的“文白之争”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3.(13分)启蒙运动的复杂性与多样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启蒙运动充任了很重要的思想资源,从“五四”以来,一些思想家一直在推进中国的启蒙。但如果我们回到学术研究本身,便会发现我们对于启蒙运动的研究,实际上还远远不够。例如,至今我们还没有系统地翻译过国外学者对启蒙运动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所以我们今天讲“启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或是一种思想价值资源,而没有真正成为学术研究。但需要提醒或切记的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学术研究,期待运用所谓的思想资源来启迪民众,引领历史前行的话,可能会偏离启蒙运动内含的意旨,反而会是历史的误读与误导。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作为生活在无论是思想还是社会都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新一代西方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他们对启蒙运动的研究开始转向,不再从一种整体性上研究启蒙,开始重点研究法国启蒙运动内部的差异性;同样,也不把法国的启蒙运动看作启蒙运动的唯一表达,而开始在空间维度上关注诸如苏格兰启蒙运动、意大利启蒙运动等多种类型的启蒙运动,从而在多样性的维度推进了启蒙运动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开始从以前只研究启蒙哲人这些精英思想家转向研究普通人如何接受这些思想,将“启蒙”发展成为了一种“运动”。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我们对于启蒙运动的研究,实际上还远远不够”的表现。为什么要对启蒙运动开展“真正的学术研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内含的“意旨”。(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运动研究方向的变化,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从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7分)

24.(10分)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94年,雅典人找到梭伦,希望他来担任首席执政官,调解已经白热化的穷人和富人的冲突。当时贫富悬殊,许多穷人不仅自身贫穷,还欠下富人的许多债,有一些则被迫逃亡异地,于是民怨沸腾。愤怒的穷人希望平分富人的土地和财富;而富人却不愿意放弃自己得到的任何利益,一部分甚至骄奢傲慢,贪婪无厌。激烈的冲突似已不可避免,而一旦陷入内战则可能倾覆城邦。

材料二 古城雅典的中心广场上,兴致勃勃的人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将在此宣布一项重要的法律,他将刻在木板上的新法律条文呈现在人们面前,高声宣读:“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顷刻间,掌声雷动,欢声四起,那些无力还债的农民更是起劲地欢呼,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改革家梭伦》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穷人和富人冲突白热化”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兴致勃勃的人们”可能会是哪些社会群体,哪些改革措施引起“欢声四起”?你如何理解“整个雅典城被一片异常热烈的气氛所笼罩”?(6分)

25.(10分)后世对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甚至对一些改革措施还有较大争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三经新义,亦为当时及后世攻击荆公(王安石)之一大口实。考荆公平日言论,多以一学术为正人心之本,则史说云云,谅非诬辞,此实荆公政术之最陋者也。考荆公当时,亦非于新义之外,悉禁异说,不过大学以此为教耳。夫既设学校,则必有教者,教者必有所主张之说。盖使荆公而禁异说,则为戕贼思想之自由,然公固未尝禁之,不过提倡己之说主张而已。

——选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认为,控制文人的思想更属必要。现代精神病学家可以把他列为妄想狂。显出他的“妄想狂性格”,使一切史学家和批评家公认为不可原谅的倒不是他的政治和社会改革作风,而是他把自己当做经书的唯一的评注家。试卷通常都引用古文,考生和解释必须统一。他立下这个新标准,国内的读书人都必须研读王安石的每一方面的意见,苏东坡出京之后,有一次监考乡试,曾写诗说,他对考生思想的统一和贫乏非常痛心。

——选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变法在育才方面的措施。王安石遭受“当时及后世攻击”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林语堂观点的不同之处。(4分) (3)你认为“人物传记”对史学研究有何价值?(2分)

高二历史选修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1 B 11 C 2 A 12 A 3 B 13 C 4 B 14 C 5 A 15 A 6 D 16 A 7 B 17 D 8 C 18 C 9 D 19 A 10 C 20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60分。 21.(12分)

(1) 重点:施行德政,推行教化。(2分)

手段:教化。(1分) 内容:仁义礼乐。(1分) (2) 核心思想:君权神授。(2分)

特色: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等学说,是一种新儒学思想体系。(2分)

(3) 理由:统治者好大喜功;儒家擅长教化和典礼;教化手段有利于维护统治;君权神授顺应统治需要。

(4分,任答两点即可)

22.(15分)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