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2.1~2.4人教版知识精讲 doc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2.1~2.4人教版知识精讲 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一地理上册第二单元2.1~2.4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高一上册第二单元2.1~2.4

二. 知识结构:

三. 学习目标: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对环境的影响,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热力环流、气旋、反气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大气环流形势及成因、地理意义。 4. 气温、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副高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四.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 大气的热力作用 2. 大气运动 3. 大气环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难点

1. 大气的保温效应

2. 气温、气压和风向之间的关系 3.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五. 具体内容

1. 大气组成和结构

(1)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干洁空气: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主要温室气体);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保护伞)

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原料和条件 (2)结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对流层——向上降温→对流显著→天气复杂多样、多水汽和固体杂质、与人类最密切 平流层——有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向上增温→空气平流→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空气密度稀少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2. 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强度——主要受太阳高度角大小影响

特点——随波长而分布,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2)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对波长有选择性):CO2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O3——主要吸收紫外线 反射(对波长无选择性):云、尘埃反射太阳辐射——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散射(对波长有选择性):空气分子以及微小尘埃的作用—— 波长较短、蓝光最容易散射

温室效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短波

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差) 大气保温——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长波

(3)全球热量平衡:地面和大气收支基本平衡;CO2浓度升高,保温加剧,失去平衡。 3.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经常形式:气旋、反气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空气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流动。

(2)大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它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没有其他外力影响下,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了风的方向和风势。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

地转偏向力。风形成后,马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

用心 爱心 专心

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它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和风势。

摩擦力。是地面与空气之间、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它的方面与风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风向。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之间形成一夹角。高空大气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4. 全球性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从北极到南极形成高低压相间分布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向不同的风带。

地球公转的影响:使气压带、风带产生季节移动。

季节移动规律:每年12月22日到次年6月22日向北移。 与太阳直射点位移的异同:同向不同步。

海陆分布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不同,使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2)季风环流: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东亚、朝鲜半岛、日本群岛、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

南亚、东南亚、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六. 疑难突破: 1. 热力环流

在图一到—图四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第一,气压的高低都是指在同一高度上相比较而言的,在不同高度上(例如,近地面和高空)不能比较气压的高低, 近地面的低压也大于高空的高压。第二,近地面的高压或低压分布状况都是由于热力原因(温度冷或热)形成的;而高空在同一高度上的高压与低压分布,通常是由于空气的升降运动(密度大小)

用心 爱心 专心

而形成的。此过程的知识结构图如下:

而城市风是形成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小型的人为作用的热力环流,所以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范围之外,同理,卫星城也应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 2.

3.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是:高低气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注意气压带的成因。 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风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信风 气流 N 向南 向北 向南 S 向北 向南 向北 N 东北 西南 东北 风向 S 东南 西北 东南 属性 冷干 温湿(迎风岸) 热干(背风坡)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属性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气压带和风带的属性就是对气候的影响,也就是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西风:冬强夏弱,南强北弱

4. 气压带和风带并非静止的,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偏北(赤道以北),冬季偏南。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用心 爱心 专心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