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课时训练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中考历史复习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课时训练12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

21.中国近代化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信、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

——摘编自《中国的奋斗》

(1)材料一中的“现代化尝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1913年-1920年华人投资近代工业情况 时间 1913年 工厂数 创业资本 689家 3.3亿元 5亿元 工人 27万 55万 1920年 1 759家 (2)请认真分析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说说该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并指出该变化出现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5 / 11

22.[2019·广东]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表

1895年-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总计 549 120 288 上海 83 23 879 武汉 28 17 240 天津 17 广州 16 杭州 13 无锡 12 其他 380 66 185 4 219 5 791 1 552 1 422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内迁厂矿区域分布,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的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见下图

6 / 11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95年至1913年民间厂矿企业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3)观察材料三中的图一和图二,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

7 / 11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工业发展历程中能获得哪些启示?

23.近代教育、新闻出版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3月4日,《申报》发表文章指出:“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 (1)材料一中的《申报》在何时何地创办?它在中国新闻出版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2)上述材料批评了我国的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存在哪些弊端?这一制度是在何时被废除的?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校牌与旧址

(3)材料二中的“大学堂”创办于哪一运动期间?列举这一运动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又是如何改革教育的?

(4)上述制度的废除和“大学堂”的创办说明了什么?

8 /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